“捣蛋”的孩子可能受了伤

    李桂茹

    〔关键词〕问题行为;小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4-0075-02

    这是一个让所有科任老师头疼的一年级男孩。一入学,他就经常在上课期间跑到车棚或操场溜达,被执勤老师发现后却说自己是六年级的,小小的个头很容易就被识别出是撒谎了。在课上,我发现他经常随意下位溜达,故意惹临近的同学、偷拿同学东西,故意说错话引起哄堂大笑,很少集中精力听课。在课间,他多次拔掉多媒体的连接线……几乎一切“坏事”他都干了。要是遇到厉害点的老师,他还因为有些害怕,对课堂影响小点。如果老师比较温和,他会搅得一节课都不能完整地上下来。所有老师第一节课就都认识了他,并且印象深刻到骨子里,恨得牙根痒痒,能用的招都使了,就是不见有好的变化。才上一年级,他就成了“混世魔王”,成了全校闻名的“小坏蛋”。我的注意力训练课也深受其害,很少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这令我常常有挫败感。

    我是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做的就是学生的心理工作,看到这种现象,自然不会直接给他下定论,也不会对他恶语相向,更不会拳打脚踢。职业习惯让我产生了许多联想: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可能有些特殊,或许他常常被家长忽视,或许他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当这样想的时候,会让自己的情绪减少受他行为的影响。

    作为教师,教育学生是自己的天职。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改变他的方法,如在课上尝试发现他的闪光点,可是实在太难找到了。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我刚进教室,发现他安静地坐在桌前(可能他还没来得及“捣蛋”),于是我立刻趁机向全班同学说:“我要送一颗进步星给一个同学。”同时走到他身边,在他的书上盖了一颗表示“好”的五角星,接着说:“我发现×××今天一上课就安静地坐端正等我上课了。你们发现了吗?”同学们随声附和:“发现了!”我继续说:“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对着他大声说了一声:“谢谢!”也许他并不是真的想安静地等我,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刻他坐得更直了,还腼腆地笑了笑。接下来的时间,他虽然还是偶尔违反课堂纪律,但大部分时间听课还算认真。这是开学以来最安静的一节课,也是最顺利的一节课,我的心情很舒畅!临下课,我用高昂的声音对全班同学说:“我看到×××今天这节课没有下位,很少随意讲话,听课也比较认真。认为他还可以得一颗进步星的同学,请举手!”几乎所有同学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再次举起手中的印章,双手用力地在他的书上盖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我又看到他略带羞涩地笑了。

    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的课间操时间,他居然找到了我在四楼的办公室(他班教室在一楼)。我问他:“找我有事吗?”他笑笑说:“没事。”他不说我也不追问。我猜,也许昨天那次被表扬的经历让他找到了好感觉,也许他从没收到过这样的表扬,而那好感觉起因于我,他带着感激之情来看我,但羞于说出口,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才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婚了,他的记忆中没见过妈妈,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这几年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听奶奶说,妈妈把他扔到马路上就走了,不要他了。他虽然很想见妈妈,又怕奶奶知道了不开心,所以从没说过。爸爸又结婚了,后妈对他很好,但不跟他住在一起。爸爸经常打他,他觉得爸爸不喜欢他。说这些的时候,他跟课上判若两人,表情很平静,似乎早已麻木,倒是我的眼泪忍不住一串一串地往下流,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感。被狠心的妈妈抛弃,被可怕的爸爸嫌弃,还担心奶奶生气,至亲至爱的家人们带给他的感受是那样的不堪忍受,难怪他在课堂上有那些“捣蛋行为”,原来他是那么需要被“看到”、被关心、被呵护!他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关注!而他的偏差行为被老师们误读了,老师们感受到的似乎只有“讨厌”他,“想要远离”他,甚至“放弃”他。他确实被关注到了,但结果却离他的真实需要越来越远,这是他没想到的,也是他无法控制的。

    等我的情绪平静下来,我问他:“你愿不愿意帮我一个忙?”他怀疑地看着我,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反问我:“什么忙?”我说:“我很希望每一节课进教室的时候,都能看到你安静地坐好了等我,那样我会觉得你很关心我,很期待上我的课。全班同学都这样,我的心情就会很好,这样我就可以带你们做更多的训练,大家就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你愿意帮我这个忙吗?”他痛快地说完“行!”就一溜烟地跑了。下次课他履行了诺言。

    之后,他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有事没事都来一趟,有时候跟我说说他做的坏事,有时候问我数学题,有时候只是看我一眼就走,可能他在我這里找到了他想象中“理想妈妈”的感觉(虽然我的年龄快赶上他奶奶了)。

    在我的课上,他几乎可以跟其他同学一样了。但是听其他老师反映,他还是在课上故意“捣乱”。那天他又到办公室,让我猜他们乘法口诀学到哪里了。我猜不到,就让他从“一一得一”开始背到学的地方,他磕磕绊绊地背到“六六三十六”。我略带夸张地说:“你好厉害呀!已经可以一个不落地背这么多了!你猜数学老师要是知道你背过了这么多会怎么想?”他迟疑地说:“可能会喜欢我吧。”我说:“不是可能,是一定!不信你背给数学老师试试!”他“嗯”了一声。我趁机问:“你觉得老师们喜欢什么样的孩子?”他转着眼珠,若有所思地说:“上课不乱讲话,按时完成作业,不惹同学……”他一口气说了好几条。我温柔地摸着他的头说:“我相信你将来一定是这样的孩子!”同办公室的老师们也都给他竖起大拇指,说他“好棒!”每次他都可以带着好感觉离开办公室,真的像大家常说的那样——“给他点儿阳光,他就灿烂”。

    不久,我听老师们反映他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偶尔会有反复,但在可接受的范围。

    每个“捣蛋”的孩子都有可能早就受了“伤”,每个问题行为都有它发生的原因。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看待一个学生,全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正确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满怀爱心并且耐心地对待问题学生,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奔跑!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滨州,2566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