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摘要]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2016年圆满完成了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笔者通过调研,总结出五十三团脱贫摘帽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就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3—0049—04

    [作者简介]孙卫青,女,兵团党委党校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以下简称“五十三团”)是兵团76个贫困团场之一,是兵团重点扶持的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2016年,五十三团成功摘去贫困团场的帽子,圆满通过兵团的考核验收,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总结,并在南疆兵团推广。

    五十三团位于叶尔羌河下游的图木舒克市辖区,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东大门,处于南疆维稳前沿一线;是南疆兵团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少数民族人口多、信教群众多、低收入群体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全团行政区划面积187万亩,耕地面积14万亩;有17个农业连队,其中,集体所有制连队8个。全团有维吾尔、汉、回等13个民族,总户数4935户,总人口20706人,其中少数民族3968户,16031人(集中于8个集体所有制连队),占80.4%,少数民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99亩。全团有清真寺19座,宗教人士23人。2014年经精准识别,录入扶贫信息采集系统的贫困人数为438户1394人,全部集中在8个集体所有制连队,贫困发生率为6.7%。

    一、五十三团脱贫摘帽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兵团党委办公厅、兵团办公厅于2016年底印发的《关于完善兵团贫困团场退出机制的实施办法》所确定的指标进行分析,五十三团3类14项指标均良好完成(如表1所示)。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是贫困团场脱贫摘帽的基础条件,从3项指标来看,五十三团均较好完成,达到了脱贫摘帽的基础条件。

    1.连续三年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2014—2016年,五十三团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19.28%、12.47%、24.48%,分别高于兵团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14.3%、11%、9%的指标;三年年均增长17.21%,高于兵团年均增长7.73%的指标。

    2.连续三年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014—2016年,五十三团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91%、7.92%、33.89%,分别高于兵团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9.6%、7.5%、9%的指标;三年年均增长19.27%,高于兵团年均增长7.68%的指标。

    3.基准年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五十三團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15元,高于兵团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8元的指标。

    (二)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贫困发生率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五十三团的5类9项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1.贫困发生率。2016年,五十三团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2%,低于兵团贫困发生率<3%的标准。

    2.教育。2016年,五十三团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7.1%,高于兵团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的脱贫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于兵团98%的脱贫标准。“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为100%,高于兵团95%的脱贫标准。

    3.基本医疗。至2016年底,五十三团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1.81人,高于兵团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的脱贫标准。五十三团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达标。

    4.住房保障。至2016年底,五十三团居住成套住房人口覆盖率为88%,高于兵团75%的脱贫指标。贫困人口成套住房人均住房面积18.5平方米,高于兵团16平方米的脱贫标准。

    5.公共服务。五十三团饮水安全普及率为100%,高于兵团95%的脱贫标准。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五十三团的2项可持续发展指标完成良好。

    1.连续三年团场盈利情况。2014—2016年,五十三团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盈利分别为1833万元、1778万元和2205万元。

    2.贫困人口在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参与度。五十三团贫困人口以带资入社的方式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度为111.4%。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五十三团3类指标均完成良好,基础条件具备,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标全部完成。五十三团圆满完成了贫困团场退出考核的全部指标,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落实主体责任,领导率先垂范

    三师对扶贫脱贫工作高度重视,师、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推进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三年来,五十三团共召开23次扶贫开发推进会、11次现场会、9次培训会、5次专项督查,统一了全团干部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三师对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落实了政委和师长双组长制。五十三团党委与师党委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按照兵团贫困团场退出指标,团党政主要领导与各分管领导、科室、相关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在建档立卡之初,团党委把1394名贫困人口脱贫重担细化到兵师团领导、科室、单位、干部和“访惠聚”工作队等325名党员干部个人肩上,采取“3+2+1”的结队帮扶办法(团级领导每人重点帮扶3个贫困户,科级领导每人重点帮扶2个贫困户,其他干部每人重点帮扶1个贫困户),实现了扶贫帮困全覆盖。全团上下脱贫攻坚决心大、力度大,脱贫摘帽信心足。

    (二)组织有保障,大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为做好扶贫脱贫工作,三师专门成立扶贫办,设在师发改委,由专业人员构成;五十三团对应下设扶贫机构,配备3—4名专职人员,满足了日常工作需要,保证了与国家和兵团业务的有效衔接和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坚持以行政为主导推动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外,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和援疆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构建,全社会合力推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争取一师阿拉尔、青松建化、三师电力公司等援建资金2811万元,东莞援助资金7520万元,团镇结队资金269.25万元;积极与兵师挂钩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修路、慰问、给予贫困户发展资金等各种帮扶。三年来“访惠聚”工作队援建物资折合人民币1302万元,道路硬化2500平方米,铺设柏油路31.3千米,推动团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三)精准识别扶真贫,精准施策真扶贫

    根据兵团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工作要求,通过“谋划思路、入户走访、群众评议、初步公示、听取意见、二次核实、民主评定、公示公告”等八步工作法,2014年确定贫困人口438户1394人,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户类型,其中因缺技能、缺劳力、缺资金致贫的分别有220户684人、46户127人、68户231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的分别有60户198人、23户71人、20户80人、1户3人。

    围绕贫困人口增收问题,着力抓好“六个一批”。

    一是通过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先后与疆南牧业、叶河阳光等企业合作,把圈舍、温室及配套设施作价入股参与经营,带动成立18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养殖大户293户,使64户212人增收;提供岗位183个,实现就业人均增收1350元,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通过结构调整脱贫一批。通过全民连队退棉建园,集体单位退棉养畜,调结构、转方式,全民连队建香梨园2万亩,集体单位增加存栏量2.6万头(只),增加产值1835万元,使全团职工群众3207人受益,45户162人贫困户人均增收2346元。

    三是通过内涵式城镇发展脱贫一批。团场提供免息贷款、商铺免租、物业管理费用减半或免缴等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带动672人就业;依托职工创业园吸纳工人156人,电商基地13人;通过城镇建设带动贫困人口134人去建筑工地务工,人均增收3120元;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油脂厂、商砼站、天然气等项目打造创业平台,解决就业98人,公益性岗位207人,人均增收3264元。

    四是通过劳动力转移脱贫一批。团场利用“科技之冬”进行种养殖、编织、电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7430余人次;以“连队劳务经纪人联系工作”的形式,通过集体单位转移到全民单位务工1672人;向图市棉纺、四十六团、四十一团纺织厂及阿拉尔洁丽雅毛巾厂等实现转移就业2419人,实现稳定脱贫312人,人均增收2867元。

    五是通过连队功能区转型和土地流转脱贫一批。依托三连、五连、六连、七连、八连功能转型推进土地集中连片,对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分流增收;對愿意从事养殖的,团场提供场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对自身耕种效益低的,由连队组织租赁给能人获取一份租金,或作价入股年底分红。通过土地流转共带动28户84人,人均增收1800元。

    六是通过资金帮扶和社会兜底脱贫一批。整合各类帮扶资金,以滚动使用的方式帮扶贫困户从事养殖业和创业。以亚西拉尔和黑红柳合作社为主,通过“连队担保、五户联保、资金集中”的形式,使用资金450万元用三年一轮贫困帮扶的模式,采取合作社代购羊只,年底以能繁母畜一年繁殖的羔羊为红利分红的机制,做到“家家入股能分红”,解决150户贫困户脱贫问题。以依明江、依明赛买提、玉山合作社为主,使用资金210万元通过“以资金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的模式,使用资金者必须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对无劳动力的进行3000元/年扶持资金救助直至稳定脱贫,每年保障7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其中无劳动能力的21户。以企业帮扶贫困户就业增收为前提,团场对有需求的产品进行定点采购,帮助企业解决一部分产品销售问题,每年保障2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其中无劳动能力的4户。制订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对“因思想、因学、因病残”等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帮扶办法,对孤老、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和家庭生活困难的制定了《社会保障兜底办法》,以挂钩单位和挂钩人员为主因人施策,实行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做到脱贫不返贫;对愿意劳动增收的和丧失劳动力的制定了《社会企业精准帮扶办法》,发挥企业帮扶责任,解决一批贫困户就业,解决63人上学和197人病残保障问题。

    (四)突出抓观念转变,增强内在发展动能

    针对贫困人口的“栅栏意识、等靠要”思想,五十三团党委遵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智)”的理念,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问题。一是以典型示范激发贫困户脱贫主动性,三年来,全团各单位共举办扶贫开发先进事迹报告会27场次;二是通过建设8个民汉混居小区、76户少数民族贫困户转入全民农业连队等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同汉族共同生产生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三是加大教育宣传,打造扶贫脱贫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各类媒体发表扶贫开发新闻稿件200余条,利用广场、LED显示屏宣传扶贫政策、典型人物30余次;四是以文娱活动促进文化共融,三年来,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50余场次,坚持在少数民族连队和全民所有制连队开展“九同”活动,在互动文化活动交流中转变思想观念。

    (五)关注可持续发展,促进脱贫长效机制形成

    五十三团在着力解决好贫困人口眼前现实问题的同时,还高度关注团场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增收问题。通过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和内涵式城镇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建设,在事关长远、根本问题上不断用力。积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三年来,按照“扶贫有责、务工增收”原则,五十三团与创业园20多家中小企业达成共识,帮助100户305人就业,解决务工增收问题;团场连续三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连队功能转型羊圈287座;根据团场出台的《2016年团场社会企业精准扶贫办法》,以“资金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利用扶贫资金600万元和助残资金60万元带动230户1011人次,社会企业带动258户1049人次,贫困户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率为111.4%。关注可持续发展,既保证了阶段性扶贫工作目标和年度任务的完成,解决了贫困户家庭眼前面临的困难,同时又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长远增收上想办法。

    三、巩固脱贫成果的思路

    (一)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保证其幸福发展权

    少数民族和汉族都应同样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生,优化人口数量源头。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农工群众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积极利用各种传媒,努力开发、制作适合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宣传品,开展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和有本民族特色的宣传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和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引导团场农工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转变落后的婚育观念,把新婚姻观念与计划生育观念同解决团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二)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加快适应和融入现代社会,营造勤劳致富良好氛围

    继续巩固12年义务教育成果,扩大学龄前三年入园范围,提高入园率,全面普及“双语”教学,实现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双语”教学全过程覆盖。充实团内的基础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农工群众文化素质,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普及推广普通话交流行文。发挥兵团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营造勤劳致富良好氛围。

    (三)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新模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健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应用,定期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按照贫困人口认定、退出标准和程序,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贫困退出和评估认定制度。

    2.加强正向激励,贫困人口、贫困团场退出后,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3.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建立扶贫资源动员机制,确保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推广政府(行政)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等模式,建立健全招投标机制和績效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对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

    4.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定点扶贫、企业扶贫具体项目的实施,引导志愿者依托社会组织更好发挥扶贫作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和规划衔接,构建政府(行政)、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