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学文

    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记事类文章的写作,其实际情况如何呢?

    先来看一次我校七年级期中语文检测的写作题目《家的味道》,其基本要求是通过记好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家的特点,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学生对这个题目的写作,总体来看,还是比较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因为这次写作是一次严格的检测,学生写作时,既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也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及其他相关的写作资料可参考。所以学生呈现在卷面上的文章,是原汁原味的学生的真实写作状貌,所以从中探寻出的叙事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是确确实实的问题,最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笔者根据这次七年级学生的期中检测写作为样本,抽取了100份作文,在阅卷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番细致入微的整理統计,分析归纳工作,从中探寻出了七年级学生对于记事类写作的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略述如下。

    一、记事的虚假性

    对于记事类文章的写作,记事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记写真实的事情,才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经历,说出的话是内心的,也才是最感动自己和他人的。从这次写作实践来看,通过对学生写后的问卷调查,在抽查的100份试卷中,只有45份的作文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事情,而余下的65份的作文学生回答说全是自己虚构的,学生虚构得最多的事件是:1.自己夜里突然感冒发烧,爸爸或妈妈送我去医院。2.下雨天,爸爸或妈妈给我送伞。3.公交车上有人让座。4. 同学之间闹矛盾,转学等等,这样的作文内容学生不厌其烦的写了又写,实在是令人吃惊!这种危险的写作学情不得不引起教师们的深思再深思!

    二、选材滞后陈旧

    在学生的写作中,选什么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文章主题的表达是否明确和突出。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于选材的问题表现得更突出,主要表现在选材的滞后和陈旧上。如有的学生写的事件仍是三岁时学做饭;八岁玩火引发火灾,家人安慰我;小学时与好友争执,赌气不吃饭,妈妈煮面给我吃;小时候晚上发烧爸妈送去医院,第二天醒来惭愧;小学六年级早饭没吃放学后吃到妈妈做的饭等等,学生的写作视野仍停留在小学阶段,带有明显的小学学习生活痕迹,而人在初中,心仍停留在小学,初中的生活还是没有完全进入他们的大脑,这是刚入初中的学生生活经历决定的,也要引起教师的警觉。

    三、记事空洞

    清楚具体也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之一,一般要写出事情的六要素,特别是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详细写。而通过梳理统计上面的45份写得真实的作文中,有的同学虽然做到了写得很真实,甚至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但就是不具体,没有认认真真地细致地叙写一件事情,只是概括性地泛泛而写,对事情的最重要的内容发展及经过没有作重点写,详细写,记事不够清楚具体。描写不具体,致使文章内容空洞无物,更谈不上感人了。如有的同学写的是家的味道是妈妈做的饭最好吃,至于文中妈妈做饭的过程是怎样的却没有具体一步一步的写出来。

    四、事例不典型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选取典型事例进行细致描写。所谓典型事例,就是指能够揭示人物和事件本质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事例。它能突出人物特点,始终为中心服务,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纵观学生的这次作文,其中还存在着所写事例缺乏典型性的突出问题。有的学生的作文,所写事件太一般,没有什么深刻意义和思想内涵,更谈不上什么典型性了。比如,有的学生写早饭没吃,放学后吃到妈妈做的饭,感到家的味道。试想这样的内容它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表现家的味道这个中心吗?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学生可能认为,只要写了具体的事件,就能符合要求;其实学生在选材的典型性上,在小学可能没有掌握这个知识,或者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记事类作文的时候,要针对刚升入初中学生的真实写作学情,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具体指导逐一训练,各个击破。笔者根据自己的写作指导实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克服之。

    1.丰富学生的各种生活实践,解决记事的虚假与滞后

    如何让学生写作不再“撒谎”?要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和读书生活,除了在课堂上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外,在课间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活动,比如定时定地举办各种社团活动;也可以开展各种节庆活动,比如举办读书节、体育节、音乐节、科技节;要丰富学生的家庭生活实践,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比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还可以进行各种研学游活动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的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特长,同时丰富学生的各种经历,积累大量的写作的材料。“在各种生活中,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对生活变得不再麻木,即使是平淡无奇的生活,也要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找到今天与昨天的进步,这个人与那个人的区别,这件事与那件事的不同点。细品这些区别,享受发现这些区别的快乐。”

    “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发现生活细微差别的能力就是洞察生活的能力,这将造就孩子们的一生。”只有这样去积极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够使学生的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克服了选材叙事的虚假性,也同时解决了选材叙事的滞后和陈旧,可谓一举多得。

    2.学会记事细节化,解决记事的空洞与不典型

    记事细节化是对人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好的记事细节化,一般有三个特征:真实、典型、生动。真实,指具有生活气息;典型,指贵精不贵多,能反映特征;生动,指惟妙惟肖,形象感强,写人则如见其人,记事则如亲历其间,这是记事细节化追求的目标。在记事细节化中,“特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指根据要着重表现的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心理的细节,加以“特写”。而联系这次语文期中检测学生作文的写作情况,在记事细节化上存在的问题最突出,如上所述,只是概括性地泛泛而写,对事情的最重要的内容发展及经过没有作重点写、详细写,即没有进行记事细节化,对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心理的细节,没有加以“特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枚举例文”的推进策略来学习相关知识指导写作,无疑特别有效。比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细节化“特写”,记写鲁迅先生包裹书的事件,“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去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的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偏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甚至“若小细绳上有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萧红在这里使用巧妙的细节化特写方法,目的是要突出鲁迅先生的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的思想,所以她不惜笔墨做了特写,这一笔可谓神韵之笔,为写事件又添上了浓浓的色彩。联读悟写,教材中的举例式写作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写作知识,对开发思路启发写作有明显的促进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大量的枚举式教学,使学生渐渐找到了提高记写事件能力的门径。当然,在记叙类文章中,人物与事件是互不可分的,对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同样也要细节化描写,突出的外貌,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活动,典型的动作等等,都要活灵活现地记写出来。

    记事细节化,通过“特写”的方法,细致刻画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心理,让事件叙述更生动、更有画面感,更能突显事件的典型意义和深刻内涵,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总之,随着学生学习生活及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阅历丰富,和年级的升高,接触面的扩大,及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以及学生写作训练的不断深入,最后我们相信,学生的记事能力和写作素养一定会渐次提高。

    [作者通联:山东邹城市田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