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何巧玲

    摘要: 在育德树人的理念指导下,学生的道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习做人。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265

    引言

    社会所拥有的道德乌托邦情怀,尝试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实现社会道德的一致性,达成统一和谐。课堂教学的灌输、控制就成为了教育的手段,强迫性的一元论,往往与人的个性自由发生冲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设表演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表演环节,学生亲身经历了表演过程,把表演内容与所学知识融合到一起,增加了他们的认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达到深刻领悟知识的目的。 借助表演情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他们看待道德与法治问题时不再趋于表面,而是能够挖掘问题的本质,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走进我们的老师》时,教师可以设计表演情境,挑选一名学生扮演老师,其他几名学生扮演不同性格的学生。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师备课的情境、鼓励后进生学习的情境、处理学生打架的情境、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境等,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灵活扮演教师和出现问题的学生。 通过情境表演, 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感受到教师的辛苦,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顺利进行, 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爱戴教师的情感。

    二、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如果教师仅仅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那么给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利于深度教学的进行。 教师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他们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在直观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深入分析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深度教学。

    把信息技术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中的素材,让学生借助直观情境来学习教材中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知识的外延,让他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来了解更多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 学生在信息技术情境下体会到了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让他们在视觉感受下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逐步推进深入教学的进行。

    三、引入传统文化,加深学习感悟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道德文化提升自我素养。 借助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动力, 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 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建立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联系,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

    例如,在教学《父母多爱我》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自己与父母的小矛盾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父母的矛盾,让他们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来感受父母的爱。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懂得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如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通过分析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母亲对孩子的爱。 引入曹邺的《北郭闲思》,让学生感受诗句“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体会其中蕴含的父爱。 结合传统文化的学习, 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体会得更加深刻。

    四、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

    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小学生对于学习兴趣主要以自觉兴趣为导向,并且对与自己相关的内容会更加有关注度。同时,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无法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生活化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可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例如,在小学生学习《开开心心去上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作为对象,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地将教材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 除此之外,在《上学的路上》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他们以生活实际为依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天上学的方式, 让他们认识到不同的学生都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道路,到达了学校。可能一些同学离学校较远,所以是家长们接送上下学;一些同学家近,但是由于来往路上车辆比较多,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 在这种授课的模式下, 教师应积极地立足生活实际,选取合适的情境,完成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五、利用实践内容,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培训。 另外,还要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育,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 例如,在小學生学习《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课时,教师就应该精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将全班的学生当成教学的对象, 面向家庭, 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小学生了解家庭中常见的一些危险,从而掌握解决的对策。 教师将小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积极地探讨在家庭中自己经常帮助父母完成什么样的家务, 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相对危险的事项。 一些学生可能会帮助父母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家务, 如擦拭家具等,在擦拭的过程中,一些小学生由于身高的限制,所以就会选择爬到家具上,这种行为是十分的危险的,如果家具侧翻就可能会将小学生压倒,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警告小学生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 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讨论家庭中的食物,同样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庭中的饮食,当一些食物超过保质日期时,小学生如果再继续进食,就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食物中毒,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 做好食物的安全卫生知识的普及。

    结论

    如果道德与法治教育能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用道德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乔磊.让生活绽放德育的光芒——基于现实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2021(01):16-17.

    [2]罗尚鑫.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时政热点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0(28):59-60.

    [3]陆连清.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6):31-32.

    [4]林翠金.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20(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