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本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葛妍宁

    摘 要:《綱要》中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基于我园特有的健康文化背景和多年的经验传承,我们从幼儿自身发展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坚持儿童的亲身参与、感悟,师幼在体验课程的生长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每一个鹿宝贝在健康课程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本微课程; 幼儿; 内容; 环境;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92-001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其实施必须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学习兴趣。对幼儿来说,真实的学习情境,真实的问题总能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能让他们享受沉浸在学习的过程中。本文将聚焦班本微课程中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和实施的途径三个方面,浅谈幼儿园班本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源于“健康”

    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许多好奇,引发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我们人有手、脚、眼睛,还有嘴巴呢?”“为什么会有大便和小便,还会‘放屁呢?”“为什么我们要穿上衣呢?”“为什么身体会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呢?”“为什么爸爸的手比我的大呀?”……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结合我园的健康文化特色,我们班开展了主题为《奇妙的身体》微课程,通过“探究体验——健康知识——身体保护——身体运动——习惯养成”这五个方向,激发幼儿对身体有进一步的探索欲望,认识身体各部分及名称,在探索中发现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在游戏活动中懂得保护身体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环境创设归于“童心”

    在这次小班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力求温馨、童趣、情境、简单、可操作,让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让幼儿在多彩灵动的班级环境中涵养童心、演绎童真。

    1.有心:环境中的儿童参与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把环境创设的参与权交给幼儿,真正的落实在行动上,需要老师有心“栽花”。就如《奇妙的身体》主题活动,教师在环境布置时首先要考虑三个问题:哪些是幼儿能够做的?(带娃娃玩偶,开展有关身体的调查)哪些是家长能够合作的?(收集关于身体的书籍、绘本,亲子互动的身体小游戏)哪些是需要老师完成的?(将教室空间分隔成不同区域,统一规划不同区域的学习重点及标识)最后,师幼共同布置主题环境。这样布置的环境,才真正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我的环境我做主”的理念。

    2.有意:环境中的课程寓意

    环境是“潜课程”,班级环境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以主题墙承载幼儿学习过程,鼓励幼儿以表征的形式进行记录。追随主题的进程,教师引导幼儿设疑提问——主动探究——观察记录——多元表现。当然,班级主题墙、区域设置也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体现课程意蕴。在《奇妙的身体》主题活动中,师幼利用班级外走廊创设了“运动区”,进行各种身体运动游戏。在生活区、科学区、家庭区的环境中蕴含着各种各样“关于身体”的教育元素。

    3.有效:环境中的探索互动

    环境创设的有效性反映在班级的空间利用和资源利用上,营造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需要教师敏锐的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与环境充分互动。我们倡导墙面、地面、桌面、柜面立体化布置游戏环境,室内外自然延伸拓展,游戏区域动与静、开放与适当封闭相结合。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对仿真娃娃非常感兴趣,于是创设了“娃娃之家”,投放各类衣服、洗漱用品等“物化”环境吸引幼儿与材料互动。生活化、情境化的材料,个别化、游戏化的操作探究能激活幼儿多种感官,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多元发展。

    三、实施途径基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由此可见,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追随幼儿的生活。

    1.顺应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因此,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基于幼儿的经验,尤其是与幼儿有关的或幼儿感兴趣的实践。如“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美味的食物”“各行各业的人”,这些主题大多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觉得奇怪的现象,或是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因此,幼儿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探索、发现、尝试,并有效的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关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常常蕴含着一定的自然和科学规律,凝聚着日常人们的创造。教师可以从幼儿在园参与的一切活动,如晨间活动、午睡活动、点心活动等中发掘生活中的主题,使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当幼儿通过模仿习得一定的生活技能时,也在体验和感受前人的智慧创造。如在喝水环节中,很多孩子会不喝、少喝或者浪费水的现象,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开展“我爱喝水”这一主题,引起幼儿对喝水的重视,在活动中了解喝水的重要性,爱上喝水,以形成健康饮食的意识与习惯。

    3.加强师幼之间的共建关系

    幼儿园课程是以幼儿为本的课程,提倡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幼儿经验较少,他们对主题的探索有时不能扩展得更深入,甚至会放弃该主题的活动而转向其他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抓住适当的时机,不断充实幼儿的生活环境,扩展生活的范围,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如在主题活动“古诗大家诵”中,我们结合时下流行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古诗词大会”,开展了看古诗动画、朗诵古诗、画古诗内容等系列活动。

    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幸福着孩子,成长着教师,拓展着园景。我们将紧紧围绕《指南》、“课程游戏化”的本质精神,不断传承与创新,追求卓越与发展,让健康浸润童年,让童心飞扬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