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整本书阅读与思辨写作链接课架构

    苏远勤

    总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写作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发:一是新课标非常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联;二是写作类型多样化,比如阅读笔记、课外练笔、学术小论文、调查报告、文学作品创作等;三是注重写作的语境意识。

    “整本书阅读与高中思辨写作链接课”这一课型设计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把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与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写作”整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相较于单篇文章的阅读,整本书阅读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而且一整本书的閱读任务本身可以为多元写作提供更为具体的情境,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提供更为具体的操练场。

    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都涉及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由读到写的转化路径是不明晰的。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此却有明确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思维”与“文化”方面,高频度关键词有“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信息提取”“有逻辑地表达”“判断、质疑、推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等。这些描述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指导,寻求《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写作输出的转化路径,探讨阅读与写作在信息的获取和整合方面的有效对接。

    一、《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读写链接课流程

    本课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其环节有三:学生自读——专题研讨——思辨读写。

    1.学生自主阅读,把握整本书内容

    《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时长约为两周(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每周有一次课进行小组交流和教师点拨。在阅读活动开展之前,教师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作者、书册分类、成书背景、产生影响、启示、评价、语言风格、研究特点、文章主旨;其次,教会学生“浏览——略读——精读”,在此过程中要完成批注、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学案等作业。

    2.基于提升阅读能力的专题研讨,触摸中国文化传统

    教师在学生进行一轮自主阅读之后,收集同学提出的论题,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重构,筛选整合出几个小专题,让学生自选论题研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究中时刻关注论题与整本书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地理解本书内涵,并能用费孝通的理念来理解中国文化。在此过程中,依然要读写结合,学生要完成小组讨论、专题研读笔记、读后感、学案等作业,提升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与沟通能力,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论说文写作能力。此过程约为一周,课外时间进行研读。

    3.基于提升写作能力的专题研讨,读到写的有效转化

    基于写作能力提升的专题研讨正是读写的衔接所在,而这个步骤的研读必须建立在对整本书内容有一定了解和熟悉度的基础之上,不可越过上一个步骤。其目标是书册写作特点的探究,具体可细分为概念的界定、论证方法的应用、素材应用、语言表达等方面。其途径有二:一是直接研究《乡土中国》每个概念界定的方式,研究《乡土中国》使用的论证方式、分析方法,研究费孝通质朴通俗、幽默又谨严的语言风格;二是布置相应的任务情境,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能使用阅读中收获的概念、素材、思考视角、分析方法等。此过程约为一周,课外时间进行研读。

    二、借助《乡土中国》的观点,深化概念的认识

    在学生结束《乡土中国》整本书的阅读之后,笔者改编了2016年厦门市高三年3月份市质检文题:小王对长辈在节假日召开的家族成员聚会很苦恼,经常缺席,引发长辈的不满,针对这样一个常见的家族问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请使用《乡土中国》阅读中收获的素材、观点及其艺术手法。

    这个文题的关键在于“家族聚会”的定义。大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比较浅显,比如“家族聚会是联系亲情的纽带,是家人亲情凝聚的地方”“家族聚会是一个共商家族大事的好机会”。这些界定圈定在家族聚会的实用价值范畴,对家族聚会的精神价值关注甚少。笔者给出了一个示范段落:

    在传统社会,家长有着教化权力,教化过程是替社会教育出符合特定文化要求、能参与群体生活的人。大家族之“大”在于优良家风的引导和教育,浙江钱氏家族乃“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近代以来更是培养众多国学大家、科技巨擘,这得益于《钱氏家训》。家族聚会提供了凝集家族成员的平台,共享、传承优良的家族文化。

    “家族聚会可凝聚成员共享、传承优良家族文化”这一立意是从《乡土中国》的两个段落得到的启发:

    《乡土中国》之《长老统治》第6段:“性质上严父和专制君王究竟是不同的。所不同的就在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

    《乡土中国》之《家族》第13段:“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整本书阅读给予的思想启迪是很丰富的,从读到写需要动用到信息筛选、概括、整合能力,常常是跨段落跨章回的关联。针对写作的任务,我们可筛选出与家族文化相关信息,深化对家族聚会的认识,将概念界定引向文化范畴。

    三、引用素材立足整本书,避免断章取义

    引用素材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常用方法,但学生经常会 “为引用而引用”, 犯断章取义的错误。比如:

    从本质上来说,家族聚会实现的基础是成员间的紧密联系。在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为了使这个圈子能够相交,成员间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家风传承为基础的联系。

    在上述段落中,“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引用是不符合《乡土中国》的原意的。费孝通用“差序格局”来反驳乡下人的“私”,因而这个概念适用于分析中国人的道德特点,而不适用于家风的分析。对书册中关键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书的整体阅读基础上的理解,决不可断章取义。在老师范例的启发下,学生将此段修改为:

    “在乡土中国,皇权对下层人民的统治实际上是松弛而微弱的,此时家族内的家规家风在维系个体联系的作用就显得比较重要,在现代,家风的作用也未曾减弱,因而家族中需要建起以家风传承为基础的联系,来紧密内部成员。”

    修改之后明显的就能深化“家族聚会”的文化功能了。从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来看,这一修改达到了4-2“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4-4“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这两个要求。真正动脑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提高思维品质。

    四、学习《乡土中国》的分析方法,解决情境问题

    《乡土中国》作为学术著作,表达方式上以议论分析为主,可以给学生很多议论文写作方法的启发。有个学生仿照《差序格局》这一章回的推己及人的分析方法写了一段话:

    家族文化的核心是孝悌,“推”至君臣关系就是“忠义”。随着时代变迁,朋友间的“义”扩大成为“诚信、友善”,君臣间的“忠”缩放到“己”与工作的关系就是“敬业”,推衍至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爱国”。围绕着家族文化而进行“放”“缩”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颇多交叉。

    这段表述得益于《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第13段,“维系私人的道德”第9段的启发,打通了家和国的联系,阐释了当下政府倡导“家风”的意义所在: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其间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通过信息的整合还独创性地研究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族家庭之间的关系。

    从学业质量标准看,达到了3-2“能比较两个文本或材料,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5-2“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關问题”。

    五、融通整本书信息,完成表达与思维的超越

    前文已论及从读到写需要动用到信息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信息来自于不同章回,不同段落,在写作时,应引导学生思考表达的准确与凝练。“准确”是指信息转述能保留、还原原作的含义,“凝练”是指转述之后句子的容量大但不啰嗦。在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理解时,要运用概括思维,抓取主要信息,用长定语的方式进行概念表述。比如:

    正如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在稳定文化的社会教化中形成的长老统治正因加速的社会变迁而受到冲击;以知识中获得的时势权力正逐步取代长老权力,年轻人和长辈的分歧也在所难免。长辈们所热衷的家务琐事可能不受晚辈欢迎,晚辈畅谈的新奇变化也许长辈不以为然。因此,弥合长辈与晚辈的鸿沟,消解传统和现代的分歧是当务之急。

    这个段落的完成引用了很多费孝通原作中的概念,如“稳定文化”“长老统治”“时势权力”“长老权力”等,分别来自于《乡土中国》之《长老统治》第9段、第11段、第12段,《名实的分离》第4段,《从欲望到需要》第14段。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整本书阅读对议论文写作的思想滋养。“代沟”这个词在费孝通的这本小书里并没有提到,但这个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之后,得出了自己对“代沟”的全新解读,完成了思维的超越。阅读就是这么美好的事情,可以带来思维的质的飞跃,激发创造力。从学业质量标准看,此段文字达到了5-2“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5-4 “能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的要求,已经超越高考议论文写作的水平了。

    这次读写之旅是一次实验,实验结束了,我们收获了思维的成长,文化的积累,我们也开始去思考阅读与写作的有效对接,积极调整日常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这就是师生成长进步的开始。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型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8-433)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福建同安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