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浸染和弘扬途径探讨

    郑丹

    【摘 要】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传统文化从历史上传承至今,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受众群体,在高校中开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以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教师,可以從抓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融入校园文化、用好网络媒介、对接市场需求等路径入手,让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管理;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158-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产生并传承至今,能够通过现代价值转换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如何在高校管理学生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多方位的教育,通过活动、走访、深入研究,可以转化为精神成果,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确立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信念都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要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人生的每个阶段。近年来,《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经典诵读节目升温极快,一部分受众从中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表现出对文化底蕴的需求。据了解,这部分受众人群中,大学生群体占有率较多。高职院校作为教育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深度挖掘、辨析、研究、探索传统文化资源中,要寻找有效途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之与当前的形式、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价值相融合。

    第二,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比其他院校有一定的优势。一是高职学生步入大学后,学习环境相对而言比较自由,除专业课、文化课学习之外,更多是参与小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思思维能力等训练,在大学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不是死记硬背的留在知识的表面含义上,更多是将传统文化与自身素质提升、现代科学知识等结合起来运用。二是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我国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们既喜欢标新立异,又涉世不深,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的误导,走弯路。

    第三,从学校层面看,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建设。通过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我国的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全屏障与有效防线。在学校层面上开展的一系列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茶道、学唱二十四节气歌、颂经典、艺术文化鉴赏等,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对不同领域知识都有所涉及,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断成长。

    第四,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主题班会中,通过伟人事迹的宣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确立自己的人生榜样和人生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伟大人物的事迹,引起心灵的触动,从而在思想深处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实现个体内化,对学生来说既是学习,又是思索。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例如,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树立诚实、实事求是、言而有信的观念,形成“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态度。

    二、传统文化在学生管理中浸染及弘扬的途径探索

    第一,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打造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班级氛围。在深入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课堂,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介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网络,对传统文化(礼义廉耻)进行正面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建立传统文化的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介绍传统文化的小短文,推送弘扬传统美德的经典小视频,在学院的宣传橱窗处,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和文章。

    第二,大学生只有把握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容,才能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和巨大的时代价值。学院可以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例如传统文化的演讲比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等等。

    第三,在主题团日、主题党日活动中,可以带学生前往革命教育基地,通过活动的形式,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用革命先辈的事迹去影响学生,用革命传统去铸魂育人。

    第四,在学院的人文教育中,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分门别类地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讲堂活动,例如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等。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做面上工作,不能社会流行什么,就去重视什么,而是要将传承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来进行,让传统文化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渗透在物质、精神、制度、活动中,如此才能让学生熟悉并去热爱传统文化。

    近年来,高职学生会依托各种类型的比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在选拔优秀的学生参赛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五常(仁义礼智信)方面比较拔尖突出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思想觉悟高,团队合作能力强,尊敬师长,为人谦虚,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传统文化实践环节实施注意事项

    高校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中,要注意创新,使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比如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时,仅仅去声讨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只用批评教育去就事说事,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引导传统优秀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等。

    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把握内涵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升温,学生也愿意去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深入学习是指在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其内涵,而不是外在,不能做表面工作,要让传统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物质、精神、活动、文化、教育中都要有所渗透,这样才能让学生熟悉传统文化,并爱上传统文化。

    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应该认真备课、有效管理学生,让学生在老师身上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更加能将“尊师重教”“敬业”“诚信”等得以生动体现,借助实际的管理和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和引导。

    参考文献:

    [1]王学伟.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华婷.高校如何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文教资料,2018(31).

    [3]姚伊忱.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域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入路径研究[J].山东青年,2018(10).

    [4]李宗云.新时期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34(6).

    [5]邱淑永.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体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