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课程考试机制初探

    代辉

    

    【摘 要】《影视剧本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课程,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考试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152-02

    当下向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共识,作为艺术类课程的《影视剧本创作》在教学中同样面临转型的问题,学生的专业学习必须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但是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是编剧的培养模式存在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环节机制的问题,在考试环节中尤为明显。

    高校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考试,它能够检测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是否完成了教学的计划。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下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传媒行业人才的要求,笔者尝试着对所讲授的《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提出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思路。

    一、目前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影视剧本创作》作为一门考试课,其成绩构成包含了平时成绩和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所占成绩比例分别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而平时成绩又由平时随堂的片段写作训练得分加考勤得分、课堂互动得分三部分累加得出;期末考试成绩则是统一命题的测试卷,按照百分制评阅,再折算出比例记入总成绩。

    期末考试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闭卷方式进行笔试,所考查的题型大多为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另一种则直接为小剧本创作题,学生不必在考场内完成,只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提交一份文字作品即可,答题时间相对比较自由。

    用图表表示如下。

    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结果,轻过程。写作是一门需要循序渐进的学科,有一个意识和观念的学习和深化的过程,随着课程的展开和深入,每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理解和吸收的状态不同,平时积淀的人文素养高下之别,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而大多数学生受多年熏陶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分数论,重视分数的高下而轻视实践技能的提高。而目前期末成绩的比例占到了总成绩的60%,这导致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而忽视了平时训练的质量,对编导这种实践性强的专业而言,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实践锻炼。

    第二,考核形式单一。期末考试中的类型一是以试卷形式进行考核,题目样式要求接近高考作文,而文学写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短时间的集中测试也仅能考查出学生部分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这种方式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考能力,时间长了艺术创作的风格化和审美性的考查就无法达到要求。

    类型二是以创作故事或剧本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很明确,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创意、文采和价值观,但是令人感到头疼的是在网络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的当下,不少期末作业存在着篡改或抄袭的现象。再加上不同教师个人专业水平、衡量标准、要求程度等不同,来评判一项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是有失偏颇的。

    第三,考核评价方式简单。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其中学生的考勤占了平時成绩的30%,此项得分的依据是学生课堂的到课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因为目前高校中的“低头族”现象频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比比皆是,人到了但是学习的效果未必可知。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新考试方式方法

    首先,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强调注重自我能力的考查,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对于一门课程的考核会交叉利用多种考核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出学生的成绩。而影视剧本创作属于写作课范畴,具有艺术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所以这门课程的考核并不适合用研究汇报或者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更无法用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笔者认为,口试这一形式可以尝试运用在写作课的期末考核中。

    对于本专业学生而言,培养的不仅是要让他们具有“笔杆子”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嘴皮子”功夫,本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学生要学会与人沟通,推荐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回顾该课程的考核重点,掌握基本的剧作创作规律,能够讲述完整的故事是关键。基于这个目的,设计口试的方式,证明学生具有讲述故事的能力,且当场讲述能够保证其考核的真实性。具体的规则设计如下。

    按照学号或者抽签顺序,让每一名学生在同学与老师面前,阐明创意,讲述故事。需要阐述的内容包括:一是创意由来;二是故事梗概,讲述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设定,情节的主体架构,归纳出基本情节点,要求要连贯叙事;三是表达清楚故事的主题定位。讲述时长规定为10-12 分钟,要求脱稿。

    这个考试改革的设计,按照业界的剧本策划会中的编剧阐述进行设计,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清晰的思路、对结构的把控以及编创故事的能力,并且能够保证成绩的真实性。

    其次,通过项目进行考核。将学生平时参与业界创作的成果和参与创作的活动纳入到考核的范畴中,划出一定的分数对这些参与实践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项目,参加各类比赛,或者参与工作室的工作,都应该给予肯定并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再次,改变总评成绩构成。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来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准。将总评成绩进行分解,削弱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中的地位,加入多种考核评分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评分比重,从而促进学生功在平时。

    加强实践环节设计,细化考核内容,强调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

    具体考核模式如下图所示。

    总之,针对目前高校教学中《影视剧本创作》普遍理论化过重不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应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学生编创剧本的影视思维。也只有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力度,真正让学生的学习和创作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未来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推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悉德·菲尔德.电影编剧创作指南(修订版)[M].魏枫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30.

    [2]谢燕南.《影视剧本创作》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2,(6):23-26.

    [3]王建平.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实习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66-69.

    [4]李兰青.高职院校影视剧本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