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朱慧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太仓市近年来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例,就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教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太仓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5-0072-02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95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的迫切要求,对新时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各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培养大批高质量技術技能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太仓市近年来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例,就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与建议进行研究分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 产教融合情况与取得的成绩

    太仓市充分依托沿江沿海沿沪区位优势和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以及对德合作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强有力地支持下于2001年成立首个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04年成立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政、行、企、校合作培养高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2007年成立健雄中德培训中心,与众多德企合作培养德国职业标准的机电、模具专业人才;2017年打造产教融合跨企业培训中心。近年来双元制模式拓展到更多专业,合作企业也由德企逐步延伸到民企和国企。太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模式加快了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大批德国企业落户太仓,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全市已有德资企业320多家,GDP持续稳定增长;建立了“政行企校”共建机制,发挥政府支持的优势,借助行会和企业资源,搭建校内跨企业培训中心,成为AHK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建立AHK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保证。

    2 深化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缺乏

    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缺乏认同。当前的基础教育和中高考制度,使得职业院校成为中高考失败者的“收容所”,受到轻视冷落,社会尊重度、家长认可度不够,导致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高,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人才障碍。

    2.2体制机制缺乏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是针对职业学校制建立的法律,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因而他们缺少参加职业教育的驱动力。财政仍按照“学校制”进行人力、财力进行分配,不利于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2.3教育企业缺乏

    在产教融合需求端,由于缺乏具体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产教融合关键在“融”,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需要投入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的校企合作企业普遍缺乏岗位实训标准、师资配备与相应考核制度,在大的德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双元教育理念与文化,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价值充分理解与认可,愿意主动参与到产教融合教育中来。而广大民营企业对产教融合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深,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投入。

    3 深化产教融合的几点建议

    3.1打造高质量产教融合政策保障体系

    在标准制订、政策保障、师资来源、培训对象、经费筹集、社会影响等多个环节,都应该具有世界性、全球化的胸怀和眼光,要有自身经济地理优越性的充分自信,把产教融合这项事业纳入贯彻“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之中,强化产教融合的发展引领。在总结“双元制”教育发展经验基础上,围绕解决当前产教融合的主战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订、实施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新时代具有国际水准和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在构建教学标准中参考国际规范,在整合师资力量中引进大国工匠,在制订培训内容中面向高端制造领域。整合优质资源基础上,建立全球化组合式“双元制”产教联盟,全方位整合学校、企业和行会的资源,全球化范围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2构建国家标准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践体系

    以企业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元,构建333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深度融合3共机制: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打造校企深度融合3合模式:校企合作、合资、合股模式;构建校企深度融合3训体系:技能实训、跟岗顶岗实训、创新创业实训。进行全程育人模式创新,建立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引入现代学徒制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学校课程、校企课程和企业课程,校企双方共同介入课堂,建立学生实践实训平台和课程,产学一体、工学交替,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3.3培育一批国际标准的产教融合型教育企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于今年4月3日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原则、条件和支持政策等。应以此为契机,在区域高质量产业体系构建中,引入德国产业标准并将之作为太仓产业标准,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产业体系,为助推产教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升优化“双元制”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多种方式参与举办教育,深度参与“引企入教”改革,推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主体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在现有的几个实施“双元制”教育培训的德企基础上,总结优秀经验,扶植一批与产业结构紧密结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企业参与教育培训标准与评价方法,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校企合作良性效应,推动产教融合良性发展。

    3.4创立产教融合的教育大品牌

    打造在华东地区甚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大品牌,以创建“大国工匠培训中心”为发展目标。为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助推企业行业投身双元制教育,彰显太仓双元制教育品牌特色,改变双元制教育培训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建成飞机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能物流技术等覆盖太仓主要产业的双元制教育产业园,努力使太仓成为全国实施“双元制”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典范。

    (1)扩建、新建和引进一批双元制培训中心。扩建原有的培训中心,扩大与行业内标杆性优质企业的合作,引进最新的国际优质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丰富职业培训工种,扩大培训规模;围绕区域重点发展产业,鼓励更多德企、行业协会建设双元制培训中心,建设契合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能物流技术、旅游管理等双元制培训中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引导民企、小微企业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引导区域双元制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集中入园,统筹建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集约发展。

    (2)建设智能制造教学工厂。根据发展智能制造的需要,引进德国资源,建设智能制造教学工厂,打造前沿技术培训平台,展示国际工业生产发展新趋势,演示智能制造全过程,培育相应产品生产、管理服务与技术研发队伍,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工厂建设,对教学工厂设备更新、课程优化、师资培养等提供持续支持。

    (3)建设双元制线上平台。建设太仓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展示平台、太仓双元制教育资源信息平台、太仓教育对德合作动态发布平台等一批双元制线上教育服务平台,发挥平台的远程教学、就业指导、技术转化、政策咨询、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提高双元制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成太仓双元制线上线上混合平台,立足太仓,服务全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