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用在我,巧构出华章

    何传跃 柴鸿杰

    就考场作文而言,让阅卷者在快速扫描中尽快明确写作的要点、感受谋篇的精妙,对于分数判定非常重要;而今考场论说文“大行其道”,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规避阅卷者的视觉疲劳,让自己的写作在“众人一面”中体现出“唯我不同”,不妨“改换门庭”选用记叙文体。每年高考阅卷结束后推出的考场佳作,总的来看议论文居多,而少数记叙文可圈可点,因“惹人耳目,亮人眼球”,成为高分佳作中的佼佼者。

    记叙文写作,除把握“人物”“故事”“描写”三个关键词,还要讲究谋篇布局的艺术。有了明确的写作出发点,怎样让文章血肉丰满,如何使行文巧妙推进,这就是谋篇布局要解决的问题。精于筹划,善于谋篇,长于布局,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而能够吸引人的谋篇布局贵在巧设计、巧安排。下面的师生谈主要围绕三种颇具艺术魅力而又易于驾驭的“巧构”形式展开,以期对记叙文写作建模有所帮助。

    一、彩线串珠式结构

    【带你学】

    1.结构要领。彩线串珠,即用彩线将叙述内容贯串组织起来,所谓“线”即线索,所谓“珠”即生动典型的材料。线索的设定,除了可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外,还可以人物、中心事件、时空转移、思想感情以及某句话、某种行动为线索等。该结构方式行文必须遵循“线显珠明,珠不离线”的原则,文中用于连缀材料的线索应该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且要在文中多次显现(或表现);所写内容也必须围绕线索展开,不能游离于线索以外。

    2.常见形式。这种结构常见的是单线式串并,即以一条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顾盼照应而浑然一体。为增强写作的艺术性,也可以采用双线式,即两条线索同时推进,彼此映照、交叉,在某个契合点汇合后,共同揭示主题。运用双线式结构时,文章中的两条线索应该是清晰的,即使是暗线也应该有铺垫或暗示,以显现发展的脉络。

    【解疑惑】

    生:彩线串珠结构,“彩线”怎么选?有没有具体的标准?

    师:彩线串珠类似于冰糖葫芦,以小竹签穿插山楂成串,既美观吃起来又方便。优质的“山楂”惹人食欲,但如果“竹签”不够干净,往往会倒人胃口。彩线串珠结构的线索设定很重要,首先要做到有始有终、前后贯通,这是线索选择的第一原则;其次是除能够通联全文外,还起到彰显文章主旨、体现写作意图的效果,这是线索选择的上档次要求;第三是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这是线索选择的高妙艺术。总而言之,采用线穿珍珠结构模式行文,应当在线索设定方面多动脑筋,使之真正做到科学合理。

    生:我知道彩线串珠结构的线索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在作文时突出、强化线索?

    师:我们可以在题目中以简明词语提示,可以在开头用简明词语点示,也可以在各材料的叙述描写中通过具体而简明的词语显示。为线索留下语言标志,这样行文也就有了发展路标,有利于阅读者更好地把握和认可写作内容。如鲁迅先生的《药》,题目“药”就是线索,文章通过“买药”“吃药”“议药”以及“吃药的结果”展开,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线索“药”贯串始终,清晰而突出。

    生:彩线串珠结构,有没有特别典型的文章?请老师给我推荐几篇。

    师:每年推出的高考高分记叙文,都不乏彩线串珠式结构的优秀篇章,名家作品也有很多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典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是以具体实物——紫藤萝为线索,冰心《观舞记》是以具体事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演为线索,刘成章《安塞腰鼓》是以时间——击鼓(前、中、后)为线索,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是以情感——“我”对长阿妈的感情为线索,鲁迅《藤野先生》则是以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情怀为暗线。比较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以人物特征——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由开篇点题的“背影”写起,接着着重刻画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又写了惜别的“背影”,最后在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文章以“背影”为题目,文中四次写到“背影”,“背影”这一线索既能够有机绾合材料,又能很好体现父爱的深沉,可谓线索清晰绝妙。

    二、镜头组合式结构

    【带你学】

    1.結构要领。镜头组合式结构,也称蒙太奇式结构,就是借用电影镜头剪辑和组合的方式,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画面、场景、片段巧妙的连接起来,使之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的结构形式。该结构方式在记叙文写作中备受青睐,因为这种体式有着独特优势:从外在看,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有段落匀称的整体形式;从内在看,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而且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给人明快、简洁、大气的感受。

    2.“镜头”的选择。镜头组合式结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形式简洁,是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构思方式,写作关键点在于镜头选择。镜头中人物形象的选择,如果题目未对主要人物做限制,可以聚焦同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镜头,也可以是不同人在不同情境下的镜头;如果选的是不同人物,人物身份要杜绝一致,每个人要代表一个阶层,或者代表一类人。镜头中事件的选择,宜小不宜大,要以小见大。写同一个人,从事件着眼,选择镜头有两种设计方式:一是一个镜头表现人物一个品质侧面,不同镜头全方位塑造一个整体人物;二是一个镜头表现一个层次,不同镜头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呈现一个立体人物。另外事件的时间、地点、场景要富于变化,避免雷同或相近,不同镜头要根据时间、地点、逻辑排好顺序,不能随意摆放。

    【解疑惑】

    生:我明白每个“镜头”怎么选的了,但怎样合理安排所选“镜头”?

    师:镜头组合式架构采用“总分总”形式,不仅使行文条理清晰,而且体现出结构的完整性。开篇可以通过点题,引出对“镜头”的铺排;结尾要归结,进一步明示主题。对于“镜头”组织形式,是不能任意安排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纵向排列组合,就是以时间的变化为主,如围绕“建筑”展开,可以选择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当今建筑等画面组合镜头;二是横向排列组合,就是以空间的变化为主,如围绕“建筑”展开,可以组合南方建筑、北方建筑以及西方的欧式建筑等画面镜头。“镜头”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无须“多多益善”,一般三、四个即可。另外事件的时间、地点、场景要富于变化,避免雷同或相近,不同镜头要根据时间、地点、逻辑排好顺序,不能随意摆放。

    生:镜头组合式也像线穿珍珠式那样,要有明确的线索吗?

    师:镜头组合式结构整体看具有散文般形散神聚的特点,该结构不一定有明显贯穿全文的线索,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的那些“镜头”可以随便摄取和组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分工而又合作,独立而又集中的。所谓“分工”,就是各“镜头”表现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所谓“合作”,就是所有的“镜头”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让所有“镜头”在主题统摄下各有侧重、各具情态,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镜头组合式结构模式是不必要刻意设定行文线索的。不必刻意要有明确的线索贯串,但为使文章层次分明,可以加上简明醒目的小标题;为突出“镜头”的密切关联性,加一个具有内涵、统摄“镜头”的题记也是很不错的,但要做到提纲挈领、恰切合理。

    生:镜头组合式结构的记叙文往往都有小标题,这是规定必须加的吗?

    师:给每个“镜头”加上小标题会使文章层次更分明、清晰,但“小标题”并非镜头组合式结构的“规定动作”,同学们作文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加或者不加。对于镜头组合式结构而言,如果想加小标题突显行文结构层次,几点要求需要注意:一要紧密扣合“镜头”内容,有较强的的概括性;二要做到简洁明确,新鲜活泼,醒人耳目;三要保持形式一致或基本一致。另外,如果“镜头”内容的推进性比较明显,还要注意让小标题呈现出明确的行文思路。镜头组合式结构中的“镜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其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有时并不好设置,如果不加小标题,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在段首设置相同的词语,或大致相似的句式,这样使得上下语段形成排比铺陈的形式,各“镜头”之间的密切关联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联想发散式结构

    【带你学】

    1.结构要领。所谓联想发散式结构,就是借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人及志等思维方式,将记忆、印象、见闻、感受等连接起来,通过形象再造、幻想虚拟等来表达主题的行文方式。张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将思维放宽放大,不仅能够开拓写作思路,而且能使文章内容深刻厚重。采用联想发散式结构的记叙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广泛地选用材料、灵活地进行构思,因而突显出联想开阔、想象神奇的特点。

    2.联想触发点与方式。要写好这种结构的记叙文,首先要选好联想触发点,这个触发点可以是具体事物,可以是某种形象,可以是某段话语,也可以是某种场景;展开联想的方式有对比式、延伸式、因果式、比喻式、科幻式等多种方式,行文时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科学、合理的联想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联想并不是无限制地胡想,更不是不切实际地乱想,而是必须建立在真实恰切的基础上。联想发散是让思维由“这一端”到“另一端”,采用这种方式行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因此文章结尾要有回扣触发点的合理收束。

    【解疑惑】

    生:运用联想发散式结构关键在于联想、发散思维,可思维打不开怎么办?

    師:不会联想,思维打不开,确实是很多同学运用时的困惑,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展开联想、打开思维呢?要明确联想常见的三种方式:相似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起和它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如由芸花花期短想到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相关联想,由一个事物想起与之相关的事物,如由一片落叶想到其生长过程、有关诗句、相关故事等;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起和它相反的事物,如由文明想到野蛮,由岳飞想到秦桧,由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过去的困难生活等;因果联想,由一件事物想到它的结果或原因,如看到火会想到热,看到春花会想到秋实,由骄人的成绩想到付出的汗水等。如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容貌》,作者选择“长城”“一带一路”两个关键词,由“长程”联想到孟姜女、烽火台,由“一带一路”联想到“丝绸之路”、和平崛起,将中国形象、中国胸襟和中国精神融入文中,有深度、有情感地呈现出所认识的中国,体现出对祖国历史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生:我倒是可以联想到很多内容,只是内容多了,写着写着就乱了,这个怎么避免?

    师:联想发散式结构使行文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广泛选用材料,灵活进行构思,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也会出现你说的这个问题,联想的内容多了,写着写着就乱了,这就需要我们在材料间巧搭桥梁,或用关联词,或用时间词,或用过渡句等,使前后意思衔接起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同时,也需要有必要的照应,就是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使内容连贯紧凑,结构严谨。如散文大家秦牧的《土地》,作者从悠长的时间和广袤的空间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淋漓尽致地倾诉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讴歌了新时代保卫和建设脚下土地的奋斗精神。文章围绕土地联想发散,写到“重耳接受土”“海外华侨的乡井土”“明末御倭抗清的争土”“岛屿上人民战士的守土”“新中国成为土地主人的人们改造土”等,行文中分别以“二千六百多年”“上一个世纪”“过去”“今天”“二十年代以来”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关联,同时在文中反复强调“一撮土”“一寸土”,使得“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不同时代的材料绾合一体,突显出结构的严谨完整性。

    【高考佳作】

    我是一棵麦子

    天津考生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清朝末年的麦子。那时人们怨声载道,中国人民被西方列强压得喘不上气,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但只有我明白,中国不会倒下,中国必将化作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为我看到了林则徐那坚毅的目光。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延安土地上的麦子。焦灼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低矮的窑洞里闪动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终于,我在土地的滋养下萌发了,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的新生做着艰苦的奋斗。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离天安门不远之地的麦子。那一天,举国同庆,天安门广场上奏起响亮的国歌。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呐喊欢呼。这一刻,我知道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一棵棵麦子也挺直了腰杆,为人们带来温暖,带来饱腹,带来希望。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麦子。这时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麦子似乎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粮了。但是我没有被抛弃,我被人们精心加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装点着百姓家的餐桌。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新时代的麦子。在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已经开始衰退,仿佛我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但只有我知道,世间万物都像麦子,每一位先辈、每一位后辈都像麦子,他们化作中国发展的精神食粮,在中国发展的光明前途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我是一棵麦子,那中国便是给予我养分的土地,雨露滋润着我,太阳照耀着我。陶行知曾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我见证了中国的坎坷与辉煌,也懂得中国这一路的艰辛与磨难。在接受了祖国的浇灌与滋养之后,我们难道不应该给予回报吗?

    爱国的品质,从流淌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走出来,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中华大地的芸芸众生。愿每位新时代的中国人都能做一棵懂得回报祖国的麦子,勇于献身,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但又自豪的麦子。此时此刻,坐在考场上的我已经懂得,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把母亲的关怀充盈于心,将发展中国的志向激荡于怀!

    【点 评】

    文章以“我是一颗麦子”为题,以第一人称“我”(麦子)的视角展开联想,从清朝覆亡、延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欢庆、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五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从贫弱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内心的振奋、骄傲之感油然而生。该文以时间为序,跨越时空的纵式联想,展现出民族发展的进程,体现出内容的厚重深刻。结尾将“麦子”从物质食量转化成中国发展的精神食粮,借麦子感恩引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当感恩祖国这一中心,揭示个人幸福和国家富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放得开,收得拢”,由物及人,以小见大,思想深刻。

    【习作展示】

    父爱深深

    范玉萌

    偏爱母亲温情的爱抚,却忽略了父亲那深沉的关怀。直到有一天,发现父亲两鬓染上冰霜,脸上布满岁月的沟壑,蓦然明白:父亲那逝去的青春是为我付出。

    一顿训斥,母亲将我搂入怀中,轻声柔气地哄我,同时数落着父亲。我心中,母亲是伟大的,对父亲则多了一份冷漠。小学四年级开学那天,我想让父亲送我去,父亲没有答应。我整理完书包看一眼父亲,站在院子里的他还是那句:“自己去就可以了,凡事都要学着自己去做,懂吗?”我强忍着泪水,无奈顺从地点点头,走出了家门。当走到校门口时,我不经意向后一望,却见父亲远远跟在后面。父亲看着我,微笑着向我摆手。我破涕而笑,转过身,高高兴兴地跑进学校……

    初中开学那天,母亲为我拾掇东西,我问母亲,“爸呢?”母亲朝门外抿抿嘴。我走到门口,看到父亲站在院子里的苹果树下,袋子里都是最大最红的果子。我走过去,父亲说:“离家远了,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好好学习!”父亲没有文化,但那是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语。书本、被褥装了一袋子,父亲帮我在自行车上绑好,又是那句话:“自己去就可以了,凡事都要学着自己去做,懂吗?”傍晚时候,父亲到学校看我,向来不善言谈的父亲对我说了很多很多。我把父亲送到校门外,落日的余晖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高三的一个周末,疏忽大意的我返校时竟把眼镜忘在家里了,我打电话让父亲第二天给我送到学校来。我在教室的后排,没有眼镜有时看不清楚,尤其数学课上密密麻麻的符号。我不想再让父亲劳累,而且天已黑了,所以电话里再三强调“明天送来就行”。父亲连连答应着,可到晚自习时,教室门口还是走来了父亲,手里拿着一副眼镜。我走出教室,“给你送眼镜来了。好好学习,没啥事!”我无言目送父亲走去,手电筒的光亮中父亲腿脚显得不再灵便。后来我知道,天黑父親走的乡间小道,路上跌了一次,怕我看出才匆匆离去……

    许多事情只有经过时间的筛子筛过后,才呈现出它耀眼的光泽,这就如同那深沉的父爱,只有读懂了,才知道其珍贵、深长。

    【点 评】

    这是一曲“父爱”的赞歌,作者截取生命历程中三个时期的三个典型事件,以三个特写镜头的组接具体深刻地展现出“父爱”的深沉伟大。整体上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结构,“小学四年级”“初中开学”“高三”几个时间词将三个“镜头”绾合起来,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事却流淌出人世间最真的情。

    [作者通联:山东阳谷第二中学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