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高校行政管理“层级壁垒”方法研究

    陈倩 刘郁莹

    [摘 要] 新时代对高校行政管理及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校仍然或多或少存在“层级壁垒”现象,降低了行政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层级壁垒”产生的原因、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破除“层级壁垒”的方法,对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 层级壁垒 方法研究

    高校行政管理存在“层级壁垒”。一方面,上情不能下达,信息由教育局、教育工委传递到学校,由校级部门传递到二级学院再到各学系、教研室,存在滞后性、欠准确性;另一方面,下情不能上達,各学系、普通教职工关于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好的意见建议不能畅通无阻地传递到院领导、校领导处。

    一、高校行政管理“层级壁垒”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术语,指交易中的个人拥有的信息不同,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有利地位,而信息缺乏的人员,则处于不利与被动的地位[1]。高校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

    (一)学校各职能部处与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普通员工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学校掌握着来自教育局、教育工委的一手信息,在信息掌握、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优势,相对于学院及普通教职员工,处于强势地位,一旦信息传递出现问题,普通教职员工对职称晋升、经费报销等涉及切身利益的新文件、新规定就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普通教职员工的想法、诉求要通过学系、学院领导才能层层上传到校领导等各决策者处,意见建议的传递存在滞后性,可能造成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文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情况。

    (二)学校各职能部处之间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完成。例如,年终慰问离退休老同志要由老干部处和党委组织部共同完成;校运动会由工会、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协同配合;如出现重大事件,如学校周年校庆、2020年初的抗击冠状病毒等,则需要校办牵头,后勤、学生处、研究生院等多个部门协助,全校行动起来共同完成。如果不同部门掌握信息不平衡、沟通不畅通,必将影响工作效率。

    (三)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与各学系、教研室一线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称

    信息传递到二级学院还可能出现传递继续打折扣的情况。文件的传递往往通过学院教师大会等形式进行,但针对非综合类高校的个别学院,例如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等,这些学院体量大,行政人员工作量大,经常性开会不现实,不是特别重要的文件一般通过微信转发传达,教职员工可能会出现忽视重要信息或者对文件精神理解得不到位情况[2]。

    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代理人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三个词汇同样来自经济学范畴,对高校行政管理同样适用。

    代理人问题的定义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损害企业所有者(股东)权益的行为。如果将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放到高校行政管理中,基于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的所有权属于人民,人民成为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委托人,高校的校领导及教职员工则为代理人,高校中出现的违反师德师风、滥用科研经费等行为则构成了高校代理人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针对本文特定的行政管理人员,由于个人利益引发的权力腐败等高廉政风险,则构成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需要对学校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要素进行规范管理,对重点部门进行审计监督。

    逆向选择的定义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将会选择劣势资源而淘汰优势资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老师让没有做作业的同学举手,对其进行批评,同样没有做作业却没有举手的同学没被批评,下一次没有做作业的同学便都不会诚实,这就是逆向选择。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同样存在逆向选择,领导不直接掌握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下属汇报“就业率”“完成率”时,为使数字更加漂亮,会出现打“擦边球”的情况,这在二本或者职业学院更为常见。例如,让学生找到私人公司或企业在就业协议上签字盖章,表面上就业率达到90%甚至更高,领导满意,但事实并不如此,同时会让那些实事求是完成各项工作的职工不受欢迎,引发对“优秀员工”界定的错误导向,在选人用人、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干部工作中出现标准错误的情况,严重者将会对学校事业发展造成危害。

    道德风险的定义是经济交易合同形成后,一方企业因具有专业知识、产品需求与信息,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润,做出不利于另一方企业的自私、失信行为。针对医院,道德风险可能是医生将昂贵的药卖给患者,或者开出过多药物;针对国企,道德风险可能是企业厂长将办公室豪华装修,侵占工人、企业甚至国家的利益[3]。而对于高校行政部门,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的情况是学校不能时时观察行政人员的行为,行政部门人员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失信行为,例如不按时出勤、甚至不出勤,工作偷懒或者存在选择性汇报工作的现象。

    三、破除“层级壁垒”方法探究

    破除“层级壁垒”,出发点是减少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最大限度地解决代理人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一,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首先,运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办公,充分利用学校OA办公系统发布重要文件,每位教职员工可直接查看;公布校长信箱,校领导直接听取基层意见建议。通过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减少中间层级的传递,减少过多的信息过滤,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从而提高沟通效率,保证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的顺畅。其次,提升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在信息收集方面具有优势,管理人员作为具体业务执行者,在信息收集方面有劣势,但却做着最为具体的工作。特别是当领导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为将信息准确传递到管理人员处,需要提高沟通水平和决策能力,提高信息传递过程的准确性、科学性;而管理人员为迅速高效将信息传递到一线教师处,也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健全考核体系,现阶段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模式较为单一,一般通过职称、职务等几个维度进行考核,对工作量没有明确规定,可参考企业人事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出适合高校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第二,优化行政结构,层级分明,职责清晰。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学校的人事、财务、采购等工作,且负责上述工作的领导不能是同一人,从而对权力制衡;健全多主体共同监督机制,学生、一线教师、其他行政人員都可以对所有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切实发挥上级派驻纪检监察部门作用。二级学院党务、教学、科研、学科等各项工作分工明确,由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落实;基层各学系、教研室选派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行政秘书、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第一时间将学校的各项通知决策传递到每位教师处。

    第三,注重组织文化建设,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命感。与其他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同,高校要努力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首先,在行政管理人员中充分宣传“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推动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坚强后盾;其次,坚持廉政建设的宣传,特别注意针对人事任免、招标采购等廉政风险点的监督检查,加大反面典型宣传力度,使行政人员自觉拒腐防变,提升道德修养;最后,增强工会部门的组织凝聚力,强化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提升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

    四、结语

    为更好地破除高校行政管理“层级壁垒”,减少信息不对称,消除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代理人问题、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本文提出高校应公开、透明各项信息;采用引导、激励、约束、监督、协调等多种方式,提高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不足之处在于未构建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这将在未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鄢冰文.信息不对称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04):31-34.

    [2]陈瑶.行政沟通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0(05):60-61.

    [3]刘志鹏.行政组织内部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克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02):126-130.

    [4]罗亮亮.大学教师道德风险的生成与治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5]王雪.“双一流”建设中地方行业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改革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11):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