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学目标 提升课堂效率

    沈月兰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每当听到这首歌,感叹时光匆匆的同时,笔者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同样的四十分钟,为什么有的老师课堂效率高?有的老师却收效甚微?

    如:一位老师执教《狐假虎威》的教学片段:

    师:“狐”和“虎”指谁?

    师:“假”和“威”是什么意思?

    师:老虎在森林里干什么?谁从它身边窜过?

    ……

    这位教师从课题着手导入,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问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缺少思考的价值。这样的问答中,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理解被淡化;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不可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那么,如何提升课堂的效率?让有限的四十分钟变为有效的学习时间呢?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怎样设计教学目标呢?

    一、从学段目标中找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风向标。教语文,要以此为依据,尤其要对其中明确的学段目标熟稔于心。以低年段为例,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学段的重点,同时涉及词和句的训练。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鲜花和星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推进和展开教学:

    1.基本目标:词句的理解和积累。

    “穿梭”“嬉戏”等词语,结合图片来理解;对已经有相关学习经验的动词“睡”“游”“眨眼”,稍做引导即可。文中有许多叠词,如“小小的荷塘、弯弯的新月、大大的荷叶”可通过比较感受叠词的妙用。

    2.核心目标:句式的感悟和练习。

    本文由一问“你想变点儿什么?”领启全文,引领孩子联想。教学伊始,可以通过富有美感的画面,美妙音乐的渲染,语言的描绘等方法再现课文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

    3.提高目标:段式的感知与试说。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仿写诗歌。笔者这样引述:虽然夏天还没有到来,但它的身影留在了大家的心中,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投入夏姐姐的怀抱,想想你还想变成什么?

    课件出示: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中,从孩子口中流淌出来的是诗一般的语言,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从教材编写意图找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编者通过一篇篇课文传递语文课程内容,教师要以课文为“例子”,通过教材内容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方法、技能。如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学习此文,教师要牢牢把握好文本的语言特点。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通读课文;按散文状物抒怀的思路,结合总结段,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韧性”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直接描写夹竹桃韧性的段落;品味作者是怎样紧扣夹竹桃花期长的特点写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并由物及人,迁移写法,用上“无不”“无……不……”这样的句式表达对作者高贵品质的赞美。

    3.感知先抑后扬的开篇法和对比映衬的妙用。

    “高段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篇章的结构等方面展开学习。”我们在选取“语用”训练点时,须根据各年级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学段目标的适度。

    三、从课文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中找依据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学生可学的东西很多,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本特点、学生现有的学情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去学习。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词语运用反复,构段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根据课文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目标预设为:

    1.随文认识“只、窝、孤”等12个生字,读准“一”的变调,读准“只、种、乐”3个多音字,认识“倒八、子字旁”两个新偏旁,会写“招、呼、快”个字。

    2.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理解“只有、孤单、邻居”。初步学会运用“……也……”的句式说句子,体会句式结构关系。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在朗读中品味擁有朋友的快乐。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过程,把“学”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魂。教师在教学前,须斟酌、思考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适度?教学中要时时自问是否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后要反思自己是否需要对目标作出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凸显语文的本体地位,才会提升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