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付秋颖

    【摘要】? 目前,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支撑。学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龙头,是一项全面提升学科水平的系统性工程,决定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在全面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如何加强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文章设计了一套符合学科建设特点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资金的投入、过程到产出和效果方面做出全面评价,督促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04-0086-03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能够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和高水平技术支持。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和契合度,这些都与学科建设息息相关。学科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一流学科的建设规划,要求建设一流学科队伍、培养拔尖人才、提升科研水平。政府将学科建设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根据办学质量及办学特色分配经费,引导高校学科建设方向。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专项资金尤其是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难以满足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

    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考虑高等教育产出的长期性和异质性特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高等教育产出需要经历一个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期,当年的科研成果不一定是当年投入的结果,例如文章的发表或者专利的申请需要一定的准备期,在一个绩效评价周期内很可能并没有产出和结果。各省市出台的绩效评价办法基本是在财政部制定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下进行微调,没有考虑高等教育产出的长期性和异质性特点。

    (二)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绩效评价工作实践来看,各省市已经将绩效理念引入到对高校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工作中,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省市选择将高校财政资金整体作为评价对象,然而单一的评价指标设置难以准确评价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些省市选择专项资金中的具体项目作为评价对象,如科研专项资金、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然而选择学科建设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反映学科建设类资金的使用绩效。

    (三)缺乏对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性的考核,評价结果应用也不充分。在各省市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并未将评价结果公示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也没有针对评价结果应用设计指标。高校在绩效评价工作结束后,只是将评价结果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忽视了将评价结果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片面理解了“评价结果有反馈”的内涵,评价结果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同时,各省市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只规定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立项的依据,并未建立对项目负责人的问责机制,也未规定具体的奖惩措施。

    二、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层级设计

    本文以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理念为导向,遵循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以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中提出的共性指标框架为参考,结合高校学科建设活动的特点,共设置项目投入指标、项目实施指标和项目绩效指标3项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的框架结构下分设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对三级指标的筛选是在数据可得的前提下选取部分代表性较强的指标,并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以实现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动态评价。

    (一)项目投入指标。

    1.项目立项方面。(1)项目立项规范性。该指标反映了学科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要求,是否经过了必要的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等程序。(2)战略目标适应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否与本省市的战略规划一致,学科建设的方向是否符合本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3)绩效目标合理性。该指标反映了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设定依据是否充分且符合实际,预期产出是否符合正常绩效水平。

    2.资金落实方面。(1)经费到位率。该指标反映了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到位情况对学科建设活动的保障程度。(2)经费配套比例。该指标反映了高校使用自筹资金对学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的配套情况。

    (二)项目实施指标。

    1.制度保障方面。(1)项目管理制度。该指标反映了高校是否针对学科建设活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便对学科建设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2)经费管理制度。该指标反映了高校是否针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了专门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并切实有效地执行,从而确保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合规,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2.预算执行方面。(1)招标效率。该指标反映了高校是否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执行项目招标程序,发生废标、流标等情况将影响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2)预算调整率。该指标反映了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金额和实际执行金额的差异程度,如差异较大需调整预算将严重影响预算执行效率。(3)预算执行率。该指标反映了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在某一固定时间节点的预算执行情况,一般每年的6月、9月、12月为考核的时间节点,高校应加强对项目从招标、建设到验收、付款的全过程管理,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