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张振江 刘爱平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迫切任务提上了重要日程,并且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这二十个字具体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村干部,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使命,努力提高领导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一、村干部要做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是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富裕了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一些村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村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村干部应该把握方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个中心进行工作,以壮大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只有加快发展经济,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做到既要有人办事,还要有钱办事,才能真正确立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村干部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目前许多经济薄弱村,甚至是“空壳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村党组织作用弱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钝化,出现人心涣散,治安混乱,思想文化道德水准下降,宗教氛围不断浓厚的不良现象。实践证明,村干部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就会说话有人听,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大有希望。村干部应该从本村实际出发确定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只要从群众想办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确定好的发展思路抓起,就能做到顺民心,聚民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设计师”

    新农村建设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总规划,作为村干部,也应以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思考本村的发展规划,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能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要以设计师的头腦,为新农村发展规划奠定基础。作为设计师,就应该懂得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懂得在描绘新农村美好蓝图时,应该先画哪一笔,怎样画好这一笔,避免走入新农村建设的误区。

    三、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实干家”

    推进新农村建设,最宝贵的精神是实干精神,最重要的行动是实干行动。一名村干部是一个乡村的代表和形象,能不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建设乡村文化,关键看村干部有没有实干能力。

    作为“实干家”的村干部不仅要做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还要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带头人。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不辜负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望,才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作为新农村典型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在他的《为官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今社会,有少数单位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人心涣散?为什么难以改变面貌,难以发展呢?实践证明,凡是一个单位‘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就难以发展。凡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的组织就有战斗力,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得到真正实惠。说到底,就是党员干部要淡泊名利,要有奉献精神,真正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段话更加说明了实干的魅力所在。实干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创新,创新中实干的过程。村干部一定要立足本地实际,实事求是,深谋远虑,要把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各级的决策部署与本村的实际结合起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座右铭,在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出思路、出特色、出实绩。既敢想敢干,又注重实际;既开拓创新,又积极稳妥;既会干实事,又要干成事。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很薄弱,由于没有经济实力,村干部有心无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现状给农村的组织领导工作增添了难度,用过去那种简单的“喊号子”、“吹哨子”的方法不适应在农村开展工作,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在贯彻新农村方针政策的进程中,村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带动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