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和有效管理

    范亚玲

    [摘 要] 人力资源配置是保证事业单位人才得到最佳利用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原有的编制制度和人才流动制度,使事业单位人员缺乏合理配置,一些不符合崗位条件的人总是占据重要的岗位,而能力强的人则被安排在一般岗位,这样就掩盖了人才的实际才能,不利于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本文据此情况分析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才配置 绩效考核 人才流动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固有的管理弊端正在得到调整,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日趋科学化、规范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如果不能较好地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独立性

    目前,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虽然有所改革,但是仍然受到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以某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为例,其基本管理结构仍是党政领导负责,下设办公室、职能处室、科室,配置相关工作人员。在这样的人力资源模式下,员工的晋升主要是由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决策,缺乏与相应部门的沟通与听取意见,这样的晋升模式让人员调配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按照相关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但是相对独立创新方面的工作较少[1]。

    (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近些年,事业单位的选拔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一样,越来越规范化。比如,某事业单位在近些年选拔人才和考核方面进行改革,更加注重人才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考察。事业单位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比较静态,一般以半年到一年为评价周期,但是在考核过程中却缺乏能够量化的指标体系,这对于公平公正地考核每一名员工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先进人才有可能得不到奖励,更会造成“大锅饭”的问题,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的考核结果无法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带来了一些麻烦[2]。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欠缺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较为保守,无法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有效的改革。比如,很多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业规划仍由其所在部门进行调整,缺乏专业合理的规划,这势必会对其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由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然后针对每个部门、每名员工进行详细、合理的职业安排,让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单位发展目标相一致。事先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然后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整合[3]。

    (四)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其从业人员必须要有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同时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与协调能力,需要了解不同的单位的发展状况和方向。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直接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与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只能处理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匮乏是造成目前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水平管理的一大障碍。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规划

    (一)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新形势下,市场和就业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事业单位,应实现时代发展要求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第一,要对人事部门设置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化,适当下放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权限,充分授权人事部门在考核阶段的重要地位,保证事业单位员工能够在考核中获得平等的对待。第二,要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过度指挥、监督员工工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阻碍员工发挥其个性化能力。所以,事业单位必须有效地推动人性化管理改革,在员工考核、进修等方面实行灵活多样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创新事业单位的用人模式。事业单位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认为必须有编制才能选择合适的人才,但随着管理的精细化和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量会越来越大。在人员配置有限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可以采取多种用工制度,即全职与兼职相结合。全职人员可以从事较为重要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兼职员工可以处理更多事务性或者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样就可以达到各司其职、激励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效果。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事业单位工资分配要注意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早已不适应当代事业单位的发展,如果优秀员工不能获得应有的激励,就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应对做出贡献的员工和符合制度的人才给予特殊奖励,奖励应凸显公平原则,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4]。

    (二)制订人才流动制度

    事业单位每年按照审批的编制数量引进与招聘人才,这样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填报人员申请计划,选择合适的人员进入单位工作。可以说,在编制体制下,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解决单位用工需求,这样保证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人才流动上一般缺少相应的制度与办法。事业单位要能够合理配置和管理人才,满足人才与岗位相匹配的原则,需要在单位内部建立人才流动制度,防止能力强的人被分配到一般工作岗位,而没有能力的人总是占据重要位置的现象发生。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单位内部部分岗位在选聘方式上采用续签、辞职、辞退等方式签订合同,晋升方式采用公开考核、公平选举的方式。只有通过人才的流动,才能实现人力资源更合理的配置[5]。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人才配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作用。绩效考核体系不是基于对人才正常绩效和同事关系的综合评价得出的一般结论,要详细描述每个岗位的关键岗位职能、关键能力和关键个性特征,并依据单位综合目标确定不同因素所占的权重。在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下,人事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据,选拔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格人才。对于事业单位办公室岗位来说,在人才选用上必须严格对其德、勤、绩效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中要以绩效为关键要素。绩效考核必须是对员工全面工作的考核,同时必须具备德才兼备的考核标准。采用联合绩效评价小组的工作方式,由基层进行推荐,然后由专业的评价小组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员工真实的工作水平。对于员工的能力,也可以采用配对比较的方法,即对两位考核员工的表现进行比较,然后针对优劣进行排序。对于事业单位不同部门的员工应根据工作不同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比如一些技术岗位,可以根据可量化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但是对于后勤、管理等不易量化考核的部门需要依据其不同工作职责设定相应的权重,然后再依据不同指标进行评价得出胜任能力指标。这样能让事业单位不同类型的员工在考核中获得公平对待,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6]。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传统的管理工作存在着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制度不规范的问题。深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要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才,使每个员工都能在恰当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专业人才鉴定制度下合理转移和配置人才。人才流动制度也是人才配置的重要制度,只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才能优胜劣汰,才能使合适的人从事适合的岗位,保证人才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松梅.浅谈事业单位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J].才智,2013(06):357.

    [2]袁坤.探讨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18-19.

    [3]左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3):39.

    [4]许继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解析[J].经营管理者,2013(11):150.

    [5]张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J].时代金融,2011(08):103.

    [6]张献自.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管理方法探讨[J].四川水泥,2015(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