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生党建平台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刘颖杰

    [摘要]阐明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该积极探索新的途径,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其骨干作用,是能够有效地促进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大学生党员参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大学生党员参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主要途径,指出了大学生党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协调配合。

    [关键词]思政课;大学生党员;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加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更有效地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使学生真信、真学、真懂、真行,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开展形式灵活多样、深入学生生活的实践教学活动[1]。本文对以大学生党员建设为平台,使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的间接环节中,发挥其骨干的作用,实现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做一些探索。

    一、思政课教学中突出大学生党员参与的必要性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形式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2]。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高校的思政课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上必须进行创新,寻求一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之路。

    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无外乎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开设专门的思政课,它是传统德育的主渠道;二是间接途径,即通过其他各科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方式进行[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两种途径的统一。思政课教育的间接途径实际是以相应平台搭建来展开的,这更适合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在于潜移默化的渗透,而要做到潜移默化的渗透关键在于长期性,这种间接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实现长期性要求。

    搭建何种平台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发挥,是笔者在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应该说,无论哪一种平台的建设,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然而我们必须要看到当前大学生群体所发生的变化: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何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思政课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思政课教育的间接途径中,一定要找到一条能够起到引领主流价值取向的路径。

    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搭建加强大学生党员建设平台,使其参与思政课的间接教育环节,这是一条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能够体现思政课教学时效性之路。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员队伍的活动主体,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起着表率的作用,大学生们认识党、评价党、了解党的各项政策,最直观和最直接的是看身边大学生党员的言行。大学生党员了解我们党的各项政策,在价值取向上符合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同时,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是众人瞩目的对象,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能够起到示范性的教育作用。一方面,在各种教学平台中,搭建大学生党员建设平台,以此为基础贯彻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切实实现思政课的时效性。另一方面,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又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党员的自身建设。

    二、 大学生党员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可行性

    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是因时代的特点所致。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每个大学生的人生经历、情感特征、智能构成及兴趣爱好都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因此,需要一种多元对话策略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4]。这种多元对话策略不仅表现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上,同时,应该更多地体现在课后,即间接教学环节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课堂内外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互通有无,易于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双边活动,实现教学相长,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产生了理想的变化[5]。由此我们看到,思政课的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要创造条件是大学生参与到教学个各个环节中来,进一步体现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目前,各个高校的党员队伍中,大学生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他们所发挥的先进性作用日趋明显,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高校大学生党员在每个教学班级中的分布不均衡,但是每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党员或积极分子,他们对思政课的关注程度远比其他非党员同学要高,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比较积极,俨然成为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中流砥柱,真正体现了党员的模范风范。更为重要的是,在思政课的间接教学环节中他们发挥着思政课教师所不能达到的效用。从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看,在学校的各个社团中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他们在各个方面能够积极带头,力争做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遵纪的模范,积极营造良好学风,协调同学关系,及时反映同学要求和思想动态。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学校学风的率先垂范者,成为校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员,真正体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校园中大学生党员体现出较为完善的人格力量,能够更好地帮助思想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树立良好的学风。

    在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积极主动性参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助手,无论是从党员群体数量上还是从理论水平上,他们都基本具备条件。因此,只要正确的组织好和引导好大学生党员这个群体,搭建好大学生党员建设这个平台,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他们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骨干作用就能够实现。

    三、 实现大学生党员在思政课教学中骨干作用的途径

    大学生党员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扮演学生骨干的角色,既是必要的同时也具备可行性。从笔者所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实际过程来看,要想充分实现大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关键是要搭建起大学生党建平台,只有把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抓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才能充当好思政课教师助手。大学生党建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委、团委学生处、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一起协同工作,为搭建和建设这个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由学校党委出面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针对大学生党员的专题化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大学生党员的精神支柱,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思政课教师,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到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中来,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加强打学生党员的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党纪教育。是他们明确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使他们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对社会各种现象的分析。

    其次,依托思政课教师这个主体,创办相应的学习机构。如笔者所在教研室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是面向大学生党员创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辅导站”,对他们进行第二课堂的教育。在这个辅导站,思政课教师与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密切联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社会实践与“两课”教育相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先进性教育工作相结合,政治化教育与非政治化教育相结合,通过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党员教育内容更加灵活,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再次,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学校各个社团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学生社团形式自由、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现在,各个高校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这已经成为广大学生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积极参加校园活动,获取知识,实现人生价值基本起点。学生社团通过社团宗旨、社团活动把社团成员凝聚在一起,培养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社团還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贯彻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锻炼学生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害,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6]。大学生党员要在社团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时刻向学生展现出党员的优良品质,并且在社团活动中把活动主题和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使大学生党员在社团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重点辅导,同学生社团干部及团委制订相应主题的学习计划,切实使大学生党员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助手作用。

    总之,大学生党员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作用,取得实效,还必须构筑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系统性的思想教育体系,形成学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党员协同的工作格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把思政工作做好,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雷芳.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第12期(总第652期),137

    [2] 王璐. 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高职研究,2010,(3)中旬刊,198

    [3] 陈光军. 思政教育创新与大学生自我管理[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3):92

    [4] 姜红. 多元对话策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德育,2010,(4):23-24

    [5] 谭俊超浅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高教高职研究,2010,(12):212.

    [6] 雷芳.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第12期(总第652期),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