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科研为载体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叶泉波

    [摘? ?要]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在致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的背景下,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驱动教师主动成长,将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动力。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结合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项目的实践,从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创建名师工作室、提高教研团队的课题研究能力、多元创新校本教研等方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实效,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教育教研;专业成长;内涵式发展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指出,学校教育应着力提升质量,扎实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1]。内涵式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其支撑点在于学校师生和学校的管理。近年来,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南安一中)以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项目“教育管理改革”的实施为契机,探索以“教、研、修三位一体新模式”为主的教育科研改革实践,切实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源泉

    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南安一中以争创“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和“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为契机,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多渠道引进师资并明确成长路径,使引进人才渠道更畅通、教师地域分布更多元,有力促进了教育科研队伍2.0的建设。

    学校积极改变原来的教师招聘录取模式,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主动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引进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近三年共引进教师46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42人,其中非南安籍的有55人,约占教职工总数的16.1%。

    学校注重内外兼修提活力,立德立才强队伍,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陋习,致力于“比起点、比进步、比贡献”。一是借助南安市名优教师培养基金,注重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本研训。二是着力培养中青年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正高级教师,引进各类青年优秀人才。三是制定《南安一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136918计划》,即给新上岗教师压担子、定目标,规划“1年合格中学教师,3年优秀教师,6年骨干教师,9年学科带头人,18年名师”的专业成长路径。四是重视名优教师队伍培养,开辟名优教师成长“绿色通道”,在现有正高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6人、省学科带头人7人、省骨干教师6人的基础上,着力后备梯队的倾斜培养,在教育科研等方面明确教师专业成长任务目标。

    近年来,学校与江苏省天一中学、厦门市第一中学等国内知名学校建立了教育战略联盟,通过引进办学理念、派出干部跟班学习、教师教研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创建名师工作室,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平台

    名师铸就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名师工作室作为当今教育改革新的校本教研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品质、教育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能力等。南安一中长期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创建了六个名师工作室,成员包括义务教育小片区成员校和结对共建校。每个名师工作室做到有人员组成、活动计划、阶段性活动过程和研究成果展示,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南安一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实行“名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如学校省学科带头人、语文教师陈金缺成立的名師工作室,成员为来自7所初中学校的共计15位语文教师。该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每学期都及时制定工作要点,举行两场现场教学观摩和主题专项研讨活动,依照“理论—实践—理论”行动研究方法,围绕“读书思考—教学设计—专题研讨—总结归纳—形成成果”五环节开展周期性、螺旋性、实践性研究,共举行了14节现场教学观摩课、7场主题研讨。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统编教材七、八年级教学设计,研究成果汇编三本(汇编55篇论文、13个优秀教学课例,分发给教研片全体语文教师)。这些对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都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既带动了片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区域性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提升教研团队的课题研究能力,奠定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石

    课题研究可以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南安一中通过改革集体备课机制,着力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新途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学校的“基于学科交叉的美术‘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能力导向的中学英语阅读策略探究与实践”等四个省级立项课题研究正有序开展,带动了片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例如,学校的美术教研组长、集美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黄耿东老师主持了省级课题“基于学科交叉的美术‘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其课题组成员是来自10所学校的11位教师。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充分发挥了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已取得明显成效。课题研究主要以教学课例为载体,以主题探究为核心,以专题讲座为提升途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两年来,课题组共汇编论文集1本,成员共发表优秀论文13篇,教学课件设计获得福建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第二批)省级优秀应用成果奖,课题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教研团队的课题研究活动既有力提升了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推动了片区学校的教研互动提升。

    四、多元创新校本教研,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动力

    校本教研的多元创新与实践探索,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南安一中通过探索完善“分层教学的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提高备课组活动成效,统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组编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作业,定期汇编优秀集体备课成果和校本作业成果,既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1.教师大讲堂分享,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教师大讲堂是一种新型教研形式,旨在为全校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与沟通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优秀团队、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融合创新。学校以贯彻落实南安市校长“带教师、带教研、带教学”专业练兵活动为契机,推出了“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大讲堂系列活动。学校每月邀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教职工大会上作主题分享,再由校长或书记作点评。一年来,学校推出了“因教育相遇,为更好成长”“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等多个主题讲座,不仅分享了优秀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实效,也为片区学校校本教研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2.片区校本教研,促进片区学校协同共进

    片区协作开展校本教研,不仅有助于校际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而且能够直面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发挥“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南安一中成立了以本校为龙头学校、以三所农村中学校为小片区管理成员校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集中研讨活动,采取送教下乡、跟岗学习、读书分享、师资互派、主题讲座、同课异构等形式,探索四校协同共进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四所学校管理水平达到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水平,推动片区学校共同进步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20年,学校继续扩大辐射范围,加强校本部对奎霞分校教研和教学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与漳州市平和广兆中学、南安市五星中学等学校的线上教学、返校复学等结对帮扶活动,以示范促常态化,以交流促共享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磨题工作坊建设,促进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为帮助教师深度学习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把握高效教学的方向,南安一中开展了学科磨题工作坊建设。每个学科的磨题工作坊由省市学科带头人担任领衔教师,采取线上研讨和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开展有关中高考改革、新课程标准等政策文件的研读、日常教学难题的研讨、分層分类教学的校本作业编写等教研活动。

    一年多来,学校通过开展以磨题工作坊为主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使集体备课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了课堂主阵地作用,有序开展了体音美劳等第二课堂,促进学生从“书中学”转变为“做中学”,满足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成长的需求。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通过智学网、钉钉、微信群等形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小结

    总之,学校内涵式建设要立足本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实施路线,有效落实并及时调整完善。两年来,南安一中通过探索实施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项目,在教育科研水平、教学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成效显著,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今后,南安一中将继续完善分层教学下的集体备课机制,做实做细教育科研,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1802/t20180206_326950.html.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