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特殊学生问题行为探究

    王玉龙

    在异彩纷呈的现代教育中,学校教育的对象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每所学校里,总有一些既让教师感到伤脑筋又不受同学欢迎的“特殊学生”。他们的行为控制能力差,时常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搞破坏等问题行为。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抓好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着重点,而不是遗忘点。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观念,坚持育人先育心,善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特殊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发展既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也受到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3~16岁,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心理尚不成熟,个性和品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需要对特殊学生的问题行为作出科学正确的界定。

    所谓特殊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在同一个集体中,妨碍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对之进行特殊教育的学生行为,其核心特征是行为失控、品德不良或心理不健康等。由此,教师不能单纯地以学业表现来界定特殊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行为,不能忽视对那些平时默默无闻或没有造成明显影响的特殊学生的教育和个性健康发展的指导。

    二、特殊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剖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可见,要教育转化好特殊学生的问题行为,必须要准确知晓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只有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特殊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复杂多样,既与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有关,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有不少家长、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特长培养。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太注重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和良好习惯。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没有努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融入行动和生活中,也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交流和积极情感的培养。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品德、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不和谐,比如是非观念模糊、爱撒谎、不合群、欺负弱小、不爱惜公共物品、意志薄弱、沉默寡言、神经过敏、孤僻冷漠等。

    三、特殊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对特殊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应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与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正确的教育对策,采取灵活合理的应对举措,坚持育人先育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用爱感化学生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提到,人格平等、富有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的基石,尊重、信任学生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关爱,尤其是特殊学生。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需要,观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以爱为前提,放大他们的亮点,引导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和生命的价值,唤醒他们自觉成长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爱的激励应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旨归,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以尊重、期望、信任为根本,为特殊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加以跟进、指导、总结与反思。《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还要善于发现特殊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之发挥优势,克服不足。

    2.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

    良好品质的形成,或不良品质的矫正,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要认识到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学生,尽可能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自由,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自我纠正。当特殊学生犯错时,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先接纳学生,对他们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表达失望、多给予希望,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正所谓“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最终才能“导之以行”,帮助特殊学生成长成才。

    3.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则古训用在教育领域,启示教育者的示范引领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出现成人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丰富阅历感染特殊学生,努力把教育语言的严谨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如此,才能自然地拉进师生的距离,学生才会将教师视为榜样和知己,在教师的引领下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此,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时刻做个有心人,并敢于接受其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监督,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个学生。

    4.用大教育体系管理学生

    儿童教育专家李圣珍老师认为,正是来自各方面的伤害才使特殊孩子失去了自信、自尊,甚至生活的希望。可见,面对有过错的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惩罚,而应给予其宽容和帮助。从家庭层面来讲,要从逐步改进管教方法、融洽家庭关系等方面着手,为特殊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从学校层面来讲,要不断革新育人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科学制定特殊学生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并且时常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特殊学生的法治观念。从社会层面来讲,要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确保特殊学生的错误行为方式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监管。

    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为特殊学生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大教育体系,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教育出现真空地带。

    教育永远在路上。学校德育工作是需要投入教育智慧的具有较强复杂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唯有坚持“以生为本”,方能触及学生的灵魂。这需要教师带着责任与感情去工作,以身作则,并把特别的爱和人文关怀给予特殊学生,让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