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介入民办学校的社会服务模式初探

    毛伟?梁朝峰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较为发达的城市比乡村有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由此引起大量农村青壮人口涌入城市谋求生计,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当前,受客观条件限制,尚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配套政策来保障农民工群体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导致其子女受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民办学校作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入学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也随之进入社会工作研究的视野。笔者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六所民办学校的学生及其家庭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总结归纳其公共服务的供给,探索面对民办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并分析其服务模式推广的可行性。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给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劳动力,为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户口制度、地域限制等问题使得农民工群体不能正常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公平的社会资源。农民工基本生活面临巨大的挑战,其随迁子女教育得不到稳定的保障。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随迁子女由于户籍限制和成绩差等原因不能到公办学校就读,只能流入当地的民办学校。对于部分民办学校面临办学条件差(办学场地有限、硬件设施不完善等),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且流动性大;生源多为流入地的随迁子女,学生流动性大,生源不稳定等。这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已经成为民办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外来务工人员也随之增加,其子女的义务教育压力也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妥善解决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使随迁子女能享有公平的入学机会和教育资源,平等的接受教育?如何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使随迁子女能接受合格的教育?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些发现,本文对民办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作初步探索。笔者通过对西部某市对实习机构服务的六所民办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收集第一手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分析和总结实习机构所开展的服务,探索民办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并分析其服务模式推广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社会工作介入民办学校提供可行的服务模式和建议,促进贵阳市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文献综述

    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是我国现代社会在城市化进城中的特殊现象,国外对这一问题的表述,主要是集中在对移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家庭环境、面临困境及教育改革等问题的研究。Han Entzinger认为,新移民面对的真正困境是“文化差异”和“缺乏平等机会”所形成的弱势效应,新的环境中各项政策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这新移民的“边缘化”效应,这是一种“制度性歧视”。随迁子女在社会政策和地域文化等外部限制下,受到严重的社会排斥,难以充分的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学龄期的儿童需要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接受教育,以顺利进行社会化。Graduate student paper中指出,美国公立学校对学区内的外来适龄学生一视同仁,在学区范围内,公立学校无条件接受任何一个适龄孩子入学就读。同时,政府制定流动学生教育计划(MEP),该计划的目的是扶持那些因为工作原因导致家庭住所不断变动的流动学生,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以及内容广泛的资助及服务,确保流动儿童在跨州或跨地区迁移时避免受到诸如学校课程设置、学籍、成绩标准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家庭帮助家庭计划”主要从微观上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提供服务,该计划具体指,当一个家庭移到学区来时,让有孩子在本地学校上学至少两年的家庭和新家庭结成对子,最好是两家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最终促进新的家庭的学生尽快融入到学校文化中去。国内学者从民办学校的社会生存状况、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继续教育需求、教师流动性等领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正确解决民办学校的發展问题以及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冯虹、张艺等人认为,北京农民工教育公平缺失的主要表现为入学机会不平等和就学质量差,提出应该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大力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民办学校,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给农民工子女以积极的差别对待,最终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管向梅在“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发”中指出,香港学校社会工作采用的是政府补助民间机构,民间机构聘用学校社会工作者进入服务学校的“驻站式”学校社会工作模式。汪昌莲认为打工子弟学校不可一拆了之,应当采取更加平稳的方式予以解决,“保证不失学”应该是第一位的,最起码要保证打工子弟有学可上和就近上学,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达到办学标准,逐渐纳入正规办学体系。

    综合而言,根据笔者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固然对民办学校以及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民办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当前的研究中,缺乏针对社会工作介入民办学校的模式研究,国内外学者更多是从制度改革和教育公平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议,主要是从较为宏观的层面进行阐述。在社会工作介入民办学校,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逐渐形成模式化等微观领域,国内外学者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述。西部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相比于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工作起步晚,发展滞后,现有的文献中对西部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综合性研究较为缺乏。

    三、民办学校发展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民办学校主要以私人出资为主,学校办学场地、资金以及硬件等教育教学要素不完善。学校办学场地大多租用民房,空间较为狭小,学生活动空间不足,且房租费用较高,学校生存压力大。民办学校的生源主要是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子女,学生家庭经济普遍困难,学费欠费现象较为严重;随迁子女的流动性大,学校生源不稳定。

    2.教育教学。由于民办学校没有正式编制,教师福利待遇较低,加之办学资金紧张,办学者也无力开出高额工资聘请资深教师任教。这就导致在民办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没有获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的从教人员,教学质量一时难以得到保证。而部分在民办学校任教的年轻教师,大多都把这里当成求职的“缓冲站”,一旦有机会或者考取编制内的工作是就会立马辞去现有的民办教师工作。因此,民办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不稳定等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3.社会支持。民办学校社会关注度较低,且在原有的社会认知里,大众普遍认为民办私校是赚大钱、以盈利为主的。虽然民办学校也是民办的以个人出资为主的私立学校,但其和民办贵族学校是有区别的。民办贵族学校的生源大多都是家庭较为富裕的学生,其可以收取较高的学费来做学校办学的流动资金,学校的办学资金较为充足。而民办学校则不同,学校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投入,办学资金不足,力量薄弱。生源主要是进城务工的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收取高额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费收高了学生读不起书,收低了学校不能正常运转,实则民办学校是处于两难的境地。公办学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民办贵族学校有高额的学费作为学校运转的流动资金,两类学校的办学资金充足稳定。而民办学校既无国家财政的稳定支持,又不能以收取高额的学费作为运转资金,加之社会关注度低,社会支持少,生存状况艰难。

    4.学生基础问题。美国学者加纳而福格斯坦认为,儿童随家庭流动后学习会受到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对学校也是一样的。由于民办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其跟随父母务工之地而居。为了就近入学,减少家庭支出,就需要随着父母务工地区的变化而更换学校。此外,由于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常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儿女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因此,随迁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生异常行为多发。由于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缺失和流动性大,在义务教育阶段未能接受完整的教育,进行完整的社会化,容易引发行为偏差和情绪问题。打架斗殴、早恋、行为叛逆等现象普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存在的优势

    1.学校自主性强。由于民办学校是以个人出资为主的私立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在学校发展上,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制定年度发展规划,并不需要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上报上级部门审批,办事效率高。在教育教学上,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老师可以更多的顾及和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机构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并开展生活技能教育。此外,通过访谈得知,在教学理念上,积极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课时、调整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有更多的教育体验和感受(如:学校开展种植课,烘培课,参观博物馆等)。

    2.师生关系和谐。由于经常开展实践教学和生活教育,使得老师和学生有充分的交流机会,增加了师生间的感情。此外,在民办学校的师生间,成绩并不是老師和学生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老师也不是一味的只看学生的成绩是否进步,更多的是看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积极性等综合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学生也不会因为老师高压的学习状态下而憎恨老师。因此,在社会上也少有听说民办学校的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跳楼自杀,或因师生关系紧张而“杀师”的现象。

    3.教育工作者积极性高。民办学校没有稳定的收入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升官发达的仕途之道。在民办学校任教既无稳定可观的收入,也无仕途升迁之路。因此,愿意长期留在民办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都是出于内心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贡献。如:笔者在走访时了解到,H学校的校长,年近七十,是退休职工,有退休工资。在退休后发现附近有很多的孩子没有地方上学,因此创办了H学校,学校生源不稳定,收支不平衡,校长每年都要用自己的工资弥补资金缺口。在对其进行访谈时,笔者问道:学校每年都在亏损运营,您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呢?校长答到:我有退休工资,儿女也都有自己的事业,自己年纪大了也花不了多少钱,还不如拿来做点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学校要是不办了,这些学生怎么办?这附近又没有学校,这些孩子需要有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

    四、社会服务模式及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一)搭建平台

    服务项目主要从办学者、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个层面对学校进行介入。通过校长间交流和学习,帮助办学者转变办学理念、总结办学经验、做好办学规划;通过定期培训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通过特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通过家长会和亲子教育促进家长教育方式转变。具体服务内容

    1.学生层面。协助学校开展故事会、艺术课、手工课、生活技能和实践教学等课外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等,践行“生活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有学生存在心理认知和行为偏差时,则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对其进行介入和辅导,帮助其改变原有的认知,矫正偏差行为。该项目还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为依据,帮助学生弥补基础知识漏洞,再辅之以其它艺术普及和生活教育等科目,使其在综合素质上逐步缩小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有利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提高学校的吸引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寻求社会资源,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随迁子女在民办学校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教师层面。主要是为项目点所在学校的教师创造在外地或者本地参加文化教育类优质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身为教师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参加优质的教育培训,无疑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常常缺乏培训的机会。一项调查显示,一方面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强烈,在该项调查中,有90.2%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另一方面,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缺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在被试教师中,有81.3%的教师皆反映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很少。

    3.校长层面。建立民办学校校长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为校长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协助办学者提升办学能力,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发展。民办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有其共性,每个办学者的能力和专长都有所差异。通过校长交流营,可以使民办学校的办学者有交流讨论的机会和平台,相互借鉴办学经验,探讨办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办学者的管理能力,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4.家长层面:旨在为项目点所在学校的学生监护人开设家长课堂,内容涉及家庭教育、健康教育、亲子关系、法律常识普及等。通过家长教育,促进家庭和睦稳定,改善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此外,进城务工群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差异大,农民工适应能力有限。通过对其进行常识教育和普及,有利于其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增强社区认同感;通过亲子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等,有利于增强家庭的情感联系,转变家庭教育方式,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等事件的发生。

    笔者发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上学,学习知识,将来不要再走自己的“老路”。但是许多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尚有欠缺,缺乏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一旦孩子成绩下降时,更多的是一味的责罚,而不是和孩子沟通寻求原因。若孩子出现一些行为偏差或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动手打骂,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为了逃避责罚,就会出现撒谎、抄袭他人作业来应付老师和家长等现象。

    服务模式运行图

    该模式旨在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寻找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物资捐赠、教育帮扶和志愿服务等。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工运用优势视角、社会支持网络等相关理论,以独特的视角去挖掘学校的优势和老师的潜能;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办学者、学校老师以及家长进行介入。通过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办学者的综合能力,拓宽视野,促进其理念转变,以便更好的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做长远规划;通过教师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进而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家长会、家庭走访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亲子教育,改变以打骂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和关心孩子,支持学校教育。一方面,通过整合学校和家长两方力量,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使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致使学习进步,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加学校的生源,学校办学资金短缺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实现良性循环。

    (二)服务效能

    1.学校层面。在社工的介入下,8所项目点学校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培训和学习,办学者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等都有所提升,学校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得更强了。除了TZ常规的支持和帮助外,办学者已经能够积极主动的寻求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帮扶。如:C学校的校长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学校争取到了20名学生到某公司科技馆参观的机会,本次参观的所有费用均由该公司提供(公司大巴车接送学生、派讲解员现场为学生讲解等)。在参观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了起来,拿着手中的笔记本认真的记录讲解员的讲解,还提出了许多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在参观结束后,该公司还捐赠了食用油、大米、书包和文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此外,Q小学的校长也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积极的寻找社会资源,为自己的学校争取了10名学生到江西景德镇游学的机会,在游学过程中学生只需支付少量的生活零用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办学者为自己的学校所做出的坚持和努力,也看到了学校所发生的改变,每迈出的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2.教师层面。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学校教师的能力和和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也增加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此外,学校老师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老师们愿意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教育想法,协助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笔者在一次学校的教学会议上发现,老师们打破了以往了的开会的比较沉默状态,更积极的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会议内容摘要:A老师:我会做刺绣,我可以带领学生做手工刺绣;B老师:学校有了兵乓球台,我认为学校可以设置兵乓球课;C老师:这个学期我想组织我班学生到省博物馆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学生层面。学生的状态变得更好,在TZ的介入后,设置了一系列特色教育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减少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进步后,学校的教育质量也随之得到相应提升,学生受教育情况得到了改善。

    (三)优势分析

    1.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激发了社会活力,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有市场需求。农民工随迁子女是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民办学校作为随迁子女在城市入学的主要渠道,短时间内不能一拆了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3.运行成本低。该模式主要是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优势视角理论,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利用学校现有优势,通过培训、引导和支持学校及其老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实现自助、互助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支持机构或学校均无需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行成本低廉,具有可实现性(如:阅讀课可以利用本校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手工课可以让本校手巧的老师进行教学,既可以实现有效教学,又可以增加师生间的联系和交流,只需支付代课老师少量的课时费即可)。

    4.具有可操作性。该模式旨在依靠学校老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支持机构提出教育想法外,更多的是引导学校老师积极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学校的现实条件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调整,也可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手工课 、种植课、阅读课等具有可复制性)。

    5.有人才支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贵州省兴起了许多民非组织及社工机构,有专业机构作为支撑,服务开展有稳定的支持和保障。加之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内地也得到不断发展和重视,仅在贵阳市就有6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其中有3所设有社会工作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人才有稳定保障。

    6.有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不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和广度。服务机构可积极申请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和资金,倡导社会支持和扶助,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扶助两方资源为服务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服务模式推广及运行建议

    (一)政府层面

    加大教育投入,创新管理方式。利用财政资金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投入和支持,改善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对打工子弟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使专业机构和人员进入学校开展服务,提供帮助。

    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登记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随迁子女的登记和信息录入工作,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确保每一个学龄期的随迁子女都能接受正规的教育,顺利实现社会化。

    规范办学标准,保证办学质量。相关部门要对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调查和监督,规范办学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办学条件或无力继续办学的学校进行兼并重组,引导其学生分流,就近入学,保证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进行“继续教育”,提升教学能力。

    完善就学机制,倡导社会资助。逐步完善随迁子女异地就学和异地升学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加强社会倡导,鼓励社会资助。鼓励民间组织及基金会等对学校进行帮扶,使帮扶资金来源多元化、渠道多样化,服务专业化,促进打工子弟学校健康发展。

    (二)服务组织层面

    始终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服务组织要始终明确引导者、支持者、资源链接者等自身的角色定位,警惕“家长作风”和“包办一切”的工作方法。要始终依靠办学者自身和学校老师本身的资源和优势开展服务,引导和提高办学者、学校老师对学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学校、办学者以及学校老师的优势,相信办学者和学校老师有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者和学校老师的信心和积极性。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机构要不断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机构服务能力,创新机构服务方式,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学校发展的不同条件制定多样化、灵活性的服务内容,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恰到好处。此外,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和学习,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经验,不断提高服务的专业性。

    链接社会资源,寻求社会资助。服务机构要积极寻找社会资源,寻求社会资助,除申请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外,还要不断的进行社会倡导,吸引社会资金,以完善机构服务的资金链,使机构有稳定、充足的服务运转资金,以保正服务得以持续稳定开展。

    完善评估体系,总结服务经验。为了保证服务开展的质量,服务机构必须对服务开展进行系统性评估和监控,因此必须建立并完善的评估体系,总结服务经验。有利于进行后续的社会服务研究以及接受社会监督,机构的服务资金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扶持和帮助,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等。因此,在服务结束后,机构有责任向社会公布和报告自己的服务成果,自觉接受监督。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机构开展的服务进行分析和總结,试图总结其服务模式的理念和方式,并分析其推广的可行性,期望把此模式在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推广,这对于提升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并顺利实现社会化和社会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打工子弟学校多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地带,学校间距离远,交通不便,服务机构建在何处以及如何开展服务,都是模式推广及运行前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以促进社会工在打工子弟学校服务领域的发展,最终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本土化。(作者单位:贵阳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