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正芳“文化时代”思想的形成及对日本的影响

    

摘要:20世纪60、70年代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日本经济增长从高速转至中低速,这一时期日本内阁的决策对日本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大平正芳在这一时期先后任职通商产业大臣、大藏大臣和内阁总理大臣等重要职位,他的施策对日本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同样处于从经济高速增长进入稳定增长时期,且面临国际环境急剧变化的我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平正芳;国家发展战略;文化

中图分类号:I313.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032-02

    0引言[1]

    日本政治家大平正芳(1910-1980),曾先后任职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外务大臣、通商产业大臣、大藏大臣,并于1978年12月7日至1980年7月17日期间就任第68任、第69任日本首相。其在任职通商产业大臣、大藏大臣时期实施的经济发展对策对日本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自上世纪90年代起深陷低速增长泥潭,世纪之交之际小渊惠三内阁提出“二十一世纪日本构想”再次挖掘大平正芳“文化时代”构想的现实意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为“COOL JAPAN”日本国家战略。然而国内鲜少看到有关大平正芳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面对2010年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平正芳构建的发展理念及其在日本国家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

    1通商产业大臣时期国家发展转型观点的提出

    1968年11月第二次佐藤内阁时期大平就任通商产业大臣,此时日本正处于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顶峰。通产省主要任务是加强工业基础发展,改进工业技术,促进国内外贸易发展。1970年1月大平在地方银行杂志《五行评论》上发表论文《新通商产业政策的课题》[1],表述了大平通产相的政策思路。大平认为70年代日本将迎来发展重大转向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他明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直以学习、追赶和超越欧美先进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目标,以“模仿型发展”模式作为国家发展的道路,但在迈向70年代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往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他直言日本应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依靠本国力量开发新的领域,寻找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走“创造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大平认为70年代日本最大的课题将是“创造新的价值观,并以实现新价值观为目标将国民团结起来。”

    2大藏大臣时代的赤字财政问题

    1974年7月16日,大平由外务大臣转任大藏大臣,主管日本财政事务直至1976年12月。他就任藏相之时正值日本经济内外交困之际,面向国内外的经济决策非常困难。

    大平正式就任大藏大臣仅两个月后就开始了困难重重的1975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由于国内投资消费低迷,制造业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矿业产品在库率高涨,完全失业人数增加等萧条现象,1974年度财政收入较预期大幅减收。为了填补预算不足大藏委员会提出了“关于1973年度盈余问题的财政法第6条的特例措施”,将1973年财政盈余转账率定为1/5,以使更多的盈余能够直接补充1975年度预算[2]。这种灵活的财政补充了困难的财源,但公债余额累计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到了1983年公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之首[3]。巨额公债成为了日本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财政的巨大负担,而大平藏相主导的1975年度预算编制则可谓是日本赤字财政的开始。

    赤字国债使70年代后半的日本在发达国家中较快地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恢复经济,但与之相应的则是财政僵化的发展。巨额公债余额的存在使利息等公债费用膨胀,财政失去灵活性,但持续发行公债、公债依赖度提高、公债累计额膨胀、财政僵化等“赤字财政综合征”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3]。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赤字财政病”的根本原因是,以税收为中心的财政收入与经济一起变化,而财政支出同经济变化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原因不得不持续膨胀下去[4]。这种政府规模膨胀法则中内含着与经济逻辑无关的政治逻辑,即政府依靠国民支持的民主主义的逻辑[3]。大平藏相针对“财政福利僵化”这一问题也认为,造成僵化的因素是工资的持续上涨、社会福利和文教扩大的需求。福利社会的发展使支出不断膨胀,而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增长稳定化趋于不足,形成了不均衡的财政体制。1976年12月24日,三木内阁宣布总辞职。大平藏相在出席记者会时被问到是否后悔在自己任期发行了庞大的赤字国债,大平从容回答:“不后悔。在这个转折时期只能这么做。除此之外,没有选择余地[5]。”

    3大平正芳内阁时期的“文化时代”战略

    1978年12月大平正芳正式成为第68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79年1月25日,大平首相在第87届国会发表施政方针演讲,提出了“文化时代”构想[6]。其内容是以大平在通产相时期开始逐渐形成的国家发展转型思想为基础,结合70年代国际环境剧变,综合了其从政以来在内政外交上的政策思想所形成的一套综合发展战略。该战略以调整国家发展与个人和地方发展的关系为首要的目标,同时也旨在解决赤字财政问题,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发展转型。

    对于选择怎样的新发展模式的问题,大平首相基于对日本经济现状和未来形势的预判而提出了“文化时代”的战略,该构想是以他同时提出的“地球社会时代”为前提而构建的。大平认为日本应顺应世界的变化而寻找新的发展道路。所谓的“地球社会时代”是他对全球动向的判断,即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各国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一个国家發生的事件会迅速和敏锐地波及全球。因此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共同目标,各国要避免对立和对抗,寻求相互理解和合作。大平认为60年代的“日本奇迹”是以日本内部具备的条件为基础,而作为外部条件的全球动向则起了关键作用。战后直至1972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对外政策的贯彻,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日本得以迅速重返国际经济体系。时值60年代以西方国家为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国际贸易繁荣,使彼时出口主导型的日本经济乘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步入70年代后两次石油危机爆发、尼克松主义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与此同时日本国内“赶超欧美”目标也基本实现,使国家发展内在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国内外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大平首相断言日本经济不可能再次出现比肩60年代的高速增长,并将步入长期的中低速增长时代[7]。

    “文化时代”战略构想既树立了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同时也旨在解决藏相时期困扰大平的赤字财政问题。在国家发展新阶段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經济恢复活力是解决赤字的根本办法。具体来说,就是以“文化时代”为发展总目标,通过推进“充实家庭基础”“田园都市构想”等政策,从而实现建设“日本型福祉社会”。财政收入不足和福祉支出不断扩大的财政困境,通过“文化时代”的综合发展战略来解决。首先确立以个人和地方的发展为重点的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同时建设福祉社会顺应社会需求,拉动地区建设,推动地区均衡发展,以期为日本未来中长期经济发展寻找新动力。然而1980年大平首相突然病逝,他的构想大多只停留在政策层面,没有得到具体的规划实施。内阁更迭后,“文化时代”战略构想也没有得以继承。

    4结论和思考

    由于外部干预,8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地价高腾和投资过剩的泡沫经济现象。但即便是在泡沫破裂后经济低速增长的90年代,日本内阁也并没有去思考大平正芳提出的中低速增长时代的发展对策问题,而是致力于研究如何使日本经济再次实现高速增长。同时日本财政在1990-1993年短暂地消除赤字国债后,重陷赤字财政。直到2000年小渊惠三首相组织“二十一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并汇编成报告书,大平内阁后搁浅的“文化时代”战略思想终于得以重见天日[8]。以促进日本国内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推进日本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COOL JAPAN”国家战略正是“文化时代”思想的延续。日本70年代后半开始出现的赤字财政,源于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政策选择滞后[9],但赤字财政得以长期发展下去的深层原因是,经济高速增长后发展福祉社会的需求使得财政支出不断膨胀,但经济增长趋于稳定后财政收入无法与之相应地增长而产生了难以调解的矛盾。大平正芳正是察觉到了这种迹象,在认识到日本走向福祉社会阶段财政上压缩支出的困难后,提出了“文化时代”战略以期解决长期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但是政策选择滞后问题在此后依然存在,使得“文化时代”构想在二十多年后才得到日本内阁重新评价并给予具体政策规划和实施。日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策选择滞后的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其经验。

    参考文献

[1]大平正芳.新通商産業政策の課題[R/OL].http://www. ohira.or.jp/cd/book/si/si_15.pdf.

[2]宮島洋,神野直彦,关口浩,池上岳彦.財務省財務総合政策研究所財政史室編:昭和財政史:1974~1988年度:第二卷:予算[R].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2004.

[3]日本大平正芳纪念财团.大平正芳的政治遗产[C].李德安,等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4](美)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M].郑秉文译.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5]日本大平正芳回想录刊行会.大平正芳传[M].武大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6]大平正芳.第87国会での施政方針演説[R/OL].http:// www.ohira.or.jp/cd/book/si/si_31.pdf.

[7]内閣官房内閣審議室.大平総理の政策研究会報告書1:文化の時代[R].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80.

[8]「21世紀日本の構想」懇談会.日本のフロンティアは日本の中になる:自立と協治で築く新世紀[R].東京:講談社,2000.

[9]正村公宏.戦後史[M].東京:筑摩書房,1985.

    (责编:王锦)

    作者简介:李馨茜(1988—),女,河南民权人,硕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