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时报》《财新网》对比分析看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

     胡铁燕

    摘要:近年来,以《纽约时报》《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国内以财新网、网易等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媒体也紧随其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发展仍在探索阶段,与国际水平有不少距离,从国内外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对比中可以探索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纽约时報;财新网

    以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国外主流媒体是全球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的代表,而国内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仍然以“图解式”数据新闻为主,与国际水平仍有不少距离。本文选取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媒体《纽约时报》和国内可视化数据新闻水平较高的《财新网》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

    一、《纽约时报》和《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比较

    (一)数据来源

    在数据来源方面,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企业等都是《纽约时报》和《财新网》的主要数据来源。不同的是,《纽约时报》可视化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大部分是政府及政府组织公开的信息,而《财新网》主要来源于其他财经类平台和新闻报道。《纽约时报》的可视化数据新闻极少参考其他新闻报道,大多数据都是第一手的数据,而《财新网》更多利用第二手数据制作可视化数据新闻。

    (二)持续性报道

    《纽约时报》2018年同一选题持续性报道的事件之一是“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从2018年9月到11月,《纽约时报》“TheUpshot”共刊发3篇议程设置型的铺垫报道,98篇民意调查结果报道。《纽约时报》持续性报道的特点是对同一选题多个阶段的报道。纵观《财经网》“数字说”2018年的数据新闻报道,持续性报道新闻数量不多,它的持续性报道的特点是对同一类选题的持续性报道。比如关于“亿元贪官”的反腐选题在7个月内共报道了6次。

    (三)数据新闻可视化形态

    《纽约时报》和《财新网》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形态大多采用静态信息图。《纽约时报》在静态信息图可视化形态上大胆创新,采用数据地图、泡泡图、时间轴等复杂可视化形态。而《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中的静态信息图则仍以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规形态的简易形态为主,有时候甚至是将文字整合成“图解新闻”,缺乏数据的呈现。

    二、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发展策略

    (一)建立数据库,深度挖掘数据

    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相较于欧美国家数据开放的程度,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除了公开数据的缺乏,还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不能单靠“拿来主义”,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努力。同时,我国的数据新闻不能满足于充当公开数据的“搬运工”,只有通过对数据深度的分析与挖掘,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对数据背后的价值进行展现。

    (二)可视化形态与内容统一

    新闻报道的本质功能是让受众陕速、准确地获取新闻信息,国内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应该立足于中国情境,做到可视化形态与内容的统一,根据新闻的选题及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图表类型和交互类型,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和视觉上的吸引力。考虑到国内受众对可视化数据新闻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必要时还要减化呈现元素,遵循“少即是多”的减法原则,以信息告知功能为前提,避免形式上的“炫技”。

    (三)转变角色,用户成为新闻制作者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与受的关系,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用户生产内容越来越普遍。可视化数据新闻未尝不可借鉴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由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用户也难以自己搜集数据,那平台可以提供数据源和数据技术,用户只需挑选数据并导入相应的可视化模板,制作可视化数据新闻。

    三、结语

    当前,我国政府的数据开放程度正在慢慢提升,无论是互联网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在可视化数据新闻领域发力。国内可视化数据新闻制作要在借鉴西方媒体先进制作经验的同时,也要报道符合中国情境和受众需求的可视化数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