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质量推进“湾企入桂”的路径研究

    李美莲

    【摘 ?要】广西开展“湾企入桂”行动,积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提升广西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同时,必须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标大湾区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在产业集群化发展、园区平台建设、城市精准对接、企业主体地位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创新发展路径,力争高质量推进“湾企入桂”行动。

    【Abstract】Guangxi is carrying out the action of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entering Guangxi", actively undertaking the transfer of industries from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industrial chain level of Guangxi.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benchmar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y area, adhere to the goal-oriented, problem-oriented and result oriented,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park platform construction, city precise docking, enterprise dominant position and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action of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entering Guangxi" with high-quality.

    【关键词】“湾企入桂”;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路径

    【Keywords】"enterpris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entering 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market; path

    【中图分类号】F127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9-0100-02

    1 瞄准大湾区市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广西产业东融的核心是“请进来”与“走过去”,最终形成产业衔接、市场融合、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请进来”就是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全域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加快补齐产业链条,推动优势产业链延伸;“走过去”则是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既要推进广西特色产品开拓大湾区市场,又要瞄准大湾区市场需求培育发展新产品、新产业。

    ①从大湾区“请进”一批新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广西企业与大湾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积极引进一批大湾区企业,加快区域、产业合作的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医药、食品、家电家具纺织、新能源、新材料这八大产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实力强、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②积极引导企业向大湾区“走去”。抓住大湾区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渠道、中马两国双园、中泰、中柬等东盟合作平台,以及国家赋予广西的建设面向东盟开放的国际金融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政策组合拳作用,依托广西优势资源和重点产业发展基础,瞄准国内国际高端应用领域,加大产品开发和试验研究能力,实现北部湾经济区与大湾区的产业对接。

    ③联合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依托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类合作载体,加强与大湾区产业融合、互补、联动式发展,聚焦引进一批新兴产业,落户一批合作示范项目,推动建设一批特色专业产业“园中园”,打造“湾企入桂”承接平台。深度挖掘产业合作潜力,共建利益共享的产业链,集中梳理形成一批符合产业规划布局的重点产业项目,打造一批龍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联合发展。

    ④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模式。以粤港澳为主阵地驻点招商,主动参与产业分工,与广东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以产业招商为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引进大湾区行业(地区)协会(商会)、龙头企业、产业联盟、高端智库等招商机构,创新推进“以商招商、规划招商、资本招商和孵化招商”等模式,加快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2 创新“双飞地”模式,加强与湾企对口合作

    ①积极探索发展“双飞地”经济模式。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双向“飞地”,以广西为“飞入地”,引导本土企业走出去,探索科研孵化在大湾区、生产转化在广西的“飞地园区”模式。加快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探索税收共享、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建立地区生产总值划转、地方收税分成、利润分配等共享机制,加快实现互利共赢。

    ②加快“飞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飞地经济”合作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湾企入桂”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重点园区培育工程,完善承接产业平台硬件建设,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鼓励多种形式投资兴建工业标准厂房。开展政府引导下的工业园区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创新,鼓励大湾区企业来桂建设、开发、运行产业转移专业园区。

    ③做强“飞地”重点园区平台。全面提升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一批临海、临江、沿边重点产业园区作为“飞地经济”关键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动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升级,重点加快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中马钦州产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合作平台建设。

    3 强化城市对口合作,加速重点产业精准对接

    ①引导对口城市精准对接产业。强化柳州与佛山、广州等珠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交流合作机制,重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桂林市与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机制,加强与华为、深科技等企业合作,建立深圳(桂电)产业创新平台。鼓励百色与河池等市的深圳产业园、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北海—澳门葡语系国家产业园等共建园区加快发展。

    ②强化首府城市综合辐射力。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加快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打造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首府都市圈和引领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鼓励大湾区企业和机构在南宁创建“飞地园区”和“科创飞地”,着力加强南宁市与广州市、深圳市及香港、澳门的合作,吸引大湾区科研团队落户广西,与广东省共同推进南宁高新区力合(南宁)科技园建设,探索共建科技创新园区、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等“一带一路”重要载体建设。

    ③做活做强桂东城市群。充分发挥广西“东大门”的优势,努力实现在项目引进、优化环境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加速跑”,全面提升桂东城市群经济活力。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强化精準招商,实现产业聚焦发展,继续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推动各类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和载体建设。

    4 加快培育新动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①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企业主体,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更多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更多的可研项目配置到企业、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更多的创新人才引进到企业。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注入、企业资金配套、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工具调动企业科技投入增长的积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②构建协同创新基地和协调创新平台。按照“合建”“共建”“租借”等模式,鼓励大湾区各类技术创新孵化机构与广西园区、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双飞地”、新型研发机构等,鼓励湾企依托产业链、自主自愿组建共性技术平台,支持粤港澳企业在广西建立研发孵化中心和“创新飞地”,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基地。

    ③加快建立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两广创新资源共享,设立粤桂科技合作联合资金,聚焦核心技术和应用需求,与大湾区共建协同创新战略框架、科技创业合作框架,携手制定产业技术合作创新推进计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营商环境、活动支持、主体激励、成果转化奖励、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全面向粤港澳看齐,制定出台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文件,打造好每一个创新载体要素、创新平台要素。

    5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主动对标对表先进地区标准,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把环境问题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任务、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承接产业转移的制度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专项保障,坚决减轻转移企业的税外负担,对于转移项目的各类规费、手续费等,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实行相应的减免政策。对工业园区内城市建设配套费实行先征后返,市和县两级全额返还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使环境具有强磁性,尽快出台“湾企入桂”、对接大湾区人才等专项政策和措施,突出解决“资金、土地、项目”三大瓶颈,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对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