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探微

    【摘要】既然“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对于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和效果,那么教师在正式进行运用探究的时候,就需要对其作用形成明确的了解,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发挥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而在笔者看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思维、知识架构、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氛围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在立足这些影响的基础上,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究工作,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知识能力和意识上的提升与发展。因此,本文将在立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语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展开探微。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5-0067-02

    【本文著录格式】王彦辉.语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探微[J].课外语文,2021,20(15):67-68.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际上可以说是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是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展开形式之一。对于探究性讲授方式来讲,它着重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法对目前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自主探讨、进一步探究并利用小组合作进行交流,使其较好地做到课程标准中有关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科目相关内容、定义、原理与思维才能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形成探究式教学情景

    在初中语文课堂讲授过程当中,执教者利用“问题—探究”讲授方式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知识学习的探究工作。而在學习者研讨的过程当中,设想要领略执教者的讲授问题,就要求学习者调节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寻找教师问题中的突破口。而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形成较为清晰的学习思路,以此来帮助获得整体知识的提升与发展。虽然说“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但是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进行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利用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单独依靠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课堂教学情景入手,通过给学生构建探究式教学情景,从而来实现学生整体思维的提升与开展。

    虽然探究式教学情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可对于教师而言,想要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工作中,完全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针对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来说,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以《邓稼先》教学为例,这一篇课文是“杨振宁写的一篇记人传记性文章,依据大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历史为背景,用近一百多年以来的民族情怀、五十年友谊感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说明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爱国者”。在进行这篇课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联系实际中的工作内容给学生展现有关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来讲,执教者能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制作一个宣传教学视频。而在这个视频中,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提问的视频,就是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或者是别人对于邓稼先这个人物的评价,然后在每一个事迹中都提出有疑问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工作中,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的提升与发展,并构建起一个探究的氛围,落实好“问题—探究”教学环境,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提升。

    二、构建合作探究小组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给学生展开课程知识教学活动,能够给学生构建较好的学习环境。一些教师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方面要有一定的自觉性,不能够过于依赖教师给学生构建课堂气氛,而是应该适应各种不同气氛条件的课程教学活动,从而自主获得知识学习。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虽然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只是身体上有了发展,但是在心理上不一定会有所成长,如果教师单纯想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而没有任何的引导性措施是不够的。而对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来说,它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调动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行为,从而让学生即便是在平时的学习环境中,也能够自主对课程中的问题来展开探究工作。如此来看,不但可以使较好的学习氛围在讲堂上构建,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找到相应的归属感,以此来推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而对于这种学习氛围的构建来说,需要一定的助力,在笔者看来,小组合作的形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都是群体性动物,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让学生之间彼此形成合作小组,从而学生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和工作中感受到整体知识学习的魅力,从而逐渐依赖组内成员,与小伙伴之间形成一种默契,这样一来,即便不在课堂学习之中,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找到同学来提升自己,在班级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在构建合作探究小组的时候,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加强教师的引导,第二阶段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第三阶段小组内互相提升、互相帮助。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给学生落实相应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从第一阶段,先给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完成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来展开知识的探究。而在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和分析的时候,教师加强对学生讨论工作的引导。利用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知识剖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整体课堂知识的学习。

    三、形成层次递进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讲授工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落实“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育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便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强调,教师在传递课堂知识给学生的时候,不允许执教者只把知识的原理讲给学生,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原理解答相应的问题。只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好了这一方面的功课才能够算是高质量的课堂。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知道,想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落实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之间所能够接受的知识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措施上也会有所区别。而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以问题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探究不一样的教学活动工作,以此来实现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知识学习体会。因此,在笔者看来教师在落实“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从形成层次递进问题角度入手。通过给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分析,从而来达到整体相对而言比较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打造问题知识链条

    在初中语文課堂讲授活动过程中来看,执教者利用给学生引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多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来说,在以往的学习环境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落实相应教学活动的时候,都会强调知识框架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构建知识框架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语文知识来说,其知识框架不仅包括掌握课程常识,而且还包括学生探究和体会课程的整体知识。相对于数学这种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来说,语文的知识线索不好构建。因此,学生在进行自我知识框架整合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融会贯通。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就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环境中,以知识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具体的知识探究和分析工作,以此来实现整体知识学习能力和意识上的提升,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框架的形成与发展。

    以《孙权劝学》教学为例,在这一篇课文教学中,主要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针对这一篇课文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在给学生落实这一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问题为主,让学生掌握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鲁肃“为什么你不是吴下阿蒙了”,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鲁肃是一个直言直语的人。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以问题为基础,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框架。

    五、结语

    综合上述所论述的内容来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时候,在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时,可以从学生的不同角度来入手,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益群.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J].未来英才,2016(18).

    [2]胡报金.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7(25).

    [3]王玉萍.小学语文语感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活力,2017(14).

    [4]黄建健.小学语文“问题导向-主题探究”式教学刍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2).

    作者简介:王彦辉,1975年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级教师,现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