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复调”的解读

    【摘要】《杀死一只知更鸟》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向读者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的弊端。在儿童视角的叙事中,文本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相互杂糅,致使文本呈现多声部“复调”的效果。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出小说中的第一层复调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第二层复调是“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

    【关键词】《杀死一只知更鸟》;复调;儿童视角;儿童叙述者;成人叙述者

    《杀死一只知更鸟》以小女主人公斯库特的儿童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南方社会的生活现状。在儿童视角叙事中,儿童叙述者以儿童特有的感性和直觉的思维方式去体验外在的世界和自我,这样的表达方式必定会在文本中体现出儿童化的意味,因而,小说所呈现出来的美学风格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儿童视角是成人作家使用的叙事策略,文本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相互杂糅,致使文本呈现多声部“复调”的效果。

    一、复调的含义

    复调(polyphony)是巴赫金(Mikhail Bakhtin)在研究和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 创作的美学用语。1963年,前苏联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指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而复调的实质是也就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联通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作品与主角有着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不同的主体之间也会有各自的声音,因此就会构成多声部的复调关系。简单来说,复调可以帮助作者更公正和客观地呈现社会现实,在文本中允许不同价值观、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声音的介入,让他们在相互的冲突中表达充满悖论、矛盾的多元化生活,向读者传达着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此外,按照巴赫金的理解,复调小说一般都是产生在社会危机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或者是历史转型期。在这样的历史时代氛围中,主体强烈地意识到他者声音的存在,为了创立自我意识而创造的小说,必然会在语言和形式上突破原始的框架,形成独立的风格。《杀死一只知更鸟》描绘的时代是经济大萧条之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比较艰难,种族矛盾问题也很突出,完全符合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诞生的条件。因此,无论是外部大环境还是小说中儿童和成人两种声音并存的内在结构,都成为小说中复调关系的证明。

    二、第一类复调: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

    在小说里,儿童视角的独特存在为整个文本中描绘出了两个世界: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这两个世界里的人物由于年龄和智力的差异,会常常互不理解。在这样的空间里,天真无邪的儿童视角和理智悲哀的成人视角不断地变换着身份,让读者在面对同一件事物的时候,有着截然不同的感悟。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面对同一个“怪人”拉德利,成年人们用各种恶毒的语言去形容一个他们根本没有见过的人,只是因为流言蜚语就对一个人妄下评论,是自以为聪明的成年人的一大弊病;而孩子们虽然害怕大人们的描述,但是还是希望自己去探究他的真伪,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终于得以见到拉德利最善良和最勇敢的一面,去伪存真,儿童才是小说中最勇敢的人。小说中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黑人汤姆。成年人因为对黑人歧视的陋习长期存在,所以即使是面对着全镇最无赖的白人家族,他们还是相信是黑人犯下的罪行。这种颠倒黑白,毫无自己的价值观的成年人真是可悲可笑。但是,幸好读者可以从儿童的角度,再次审视这场官司,书中的儿童从白人律师父亲所掌握的证据中,从融入黑人生活加深对汤姆一家的了解中,有了自己的领悟和判断。儿童世界的公正美好与成人世界的冷漠复杂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就建构了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暖与冷的复调关系。

    三、第二类复调:“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

    在这种带有很强回溯性的小说中,故事中的“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又形成了一对复调关系。“经验自我”,顾名思义,就是作者通过以往的经验,想象出来的自我,他们的文本体现者就是小说里出现的所有的儿童角色。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文中出现,用不同的性别和性格来表现儿童的童真和童趣。而“叙述自我”在这里就是哈珀·李本人,她会参与到小说中去,用成年人的口吻去回应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所以他们通常就表现为一个成熟,一个幼稚。《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要的矛盾冲突都在第二部分,而小说的前半部分是充满了童年的美好氛围,孩子们在一起演戏、上学和玩耍。但是真实的情况一定是这样的么?当时的美国经济并不是那么的乐观,作者虽然会在个别人物上透露这方面的信息,但是大多时刻只是屏蔽到一些残酷的现实,只呈现这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此外,现实中真的会有默默地关注你,并随时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人在你身边么?成年的作者若故地重游,还可以体会到儿时对于周边生活的快乐和满足的感受么?作者创造出这样的复调关系,就是希望在世俗中再次寻找到那份童心和童趣,而且有意地让叙述自我退居经验自我的后面,让读者更多地感受这份久违的快乐。

    四、结论

    就儿童视角在文本中的叙事构成而言,儿童视角的叙事承担者——儿童叙述者和成人叙述者在观念和形式的运用上关系紧密、共生共存。同时,二者在文本的构成中也会彼此交错,在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里并置,营造出多声部复调的小说作品,使其呈现出异于非儿童视角小说作品的特征,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与形式内涵。

    参考文献

    [1]白春仁,顾亚铃.巴赫金全集第五卷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M]. 高红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Lee, Harper. To Kill a Mockingbird [M].New York: Warner Books, 1982.

    作者简介

    梅冬琪,女,讲师,黑龙江哈尔滨剑桥学院,研究方向: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