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值引领解决成长困惑

    

    【摘 要】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遭遇挑战。江苏省苏州中学校以“天下胸怀”的价值引领探索德育和心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用价值引领化解学生成长危机,把握学生成长节律,把脉学生成长痛点。

    【关键词】德育;心育;价值引领;融合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11-04

    【作者简介】刘勤,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7)学生处主任,高级教师。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带来极大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进入后疫情时代,返校复课后,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和手机成瘾等行为习惯问题明显增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抑郁发生率为24.9%,失眠发生率为23.2%,均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有内在契合性,在互相需要、互为补充的过程中,都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品质、积极适应社会为终极目标。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把脉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以学校“先忧后乐”的范公精神和“天下胸怀”的价值担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砥砺意志品质,发挥德育特有的价值引领和凝心铸魂作用。同时,在活动中创设合适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化解学生的成长心理危机,在更广的范围内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实现“大德育”与“大心育”的深度融合。

    一、“天下胸怀”价值观化解成长危机的意义

    1.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德育、心育遭遇难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停课,青少年的生活半径和社交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过于沉迷线上社交和网络游戏的问题日益凸显。网络的多元开放等特征,使得信息获取与推送唾手可得,而网络表达的非理性及网络传播的不可控性,也给青少年带来各种视听混淆和价值观冲击。

    居家在线学习过程中,一些青少年缺乏自主性,拖延问题现象级频现,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行为矫正。同时,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加剧,各种新的心理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长期闭门居家,缺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还导致青少年体能体质普遍下降。

    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青少年带来了“失控感”和“无力感”,公德式微、价值模糊、道德失范、诚信焦虑、意义缺失,以及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慌,导致青少年抑郁情绪和极端行为频发,学校心育、德育工作遭遇难点。

    2.“天下胸怀”是基于苏中传统的价值基因。

    公元1035年,北宋名相范仲淹在苏州南园创立了苏州府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训诫,苏州府学先贤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华儿女的报国誓言。从苏州中学校这块教育热土走出来的先贤名师、杰出校友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都有救国报国的博大情怀。“天下胸怀”作为苏中传统的价值基因,理应在新时代发挥更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价值观引领成长的可行可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培养时代新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要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就是要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使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指引和支撑学生成长发展的“政治灵魂”与“精神之钙”。

    社会价值观对社会变化有敏锐的依从性,在事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故确立其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一项对重大社会事件中价值观变化的研究发现,科学型和社会型价值观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对于解决民众的恐慌情绪和不确定性起到关键作用;实用型和信仰型价值观在短期内能够增加凝聚力,而在长期来看,可能需要考虑方向性和动力性不足的问题。在开展教育实践和活动指导时,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天下胸怀”价值观引领学生心理成长的实践路径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由身份认同开始,以意义驱动为轴,探索出以“天下胸怀”为价值引导,以“2035千年校庆”为情感寄托的价值驱动深度融合课程,为学生养心赋能、成长赋能。

    1.身份向心:形成“天下胸怀”的价值共识。

    作为社会学脉络中的核心概念,身份更多地被看作一种特权,建立在生活方式、教育背景、传承下来的声望等基础上。苏州中学校通过强化重要节点的仪式感,为更多学生提供走上舞台的机会,强化他们的身份意识,增强群体自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身份向心力。如2019级新生入学活动中,学生们在操场上摆出“2035”的字样,与学校许下“2035千年校庆”之约。2020级新生入学活动以“苏中脊梁,中国脊梁”为主题,展示少年志气,强化“苏中梦”和“中国梦”的责任担当。

    从关注“小我”的情绪情感,逐渐扩展为关注“我作为苏中人”的情绪情感,以主人翁的精神对治个体的存在疑惑。

    2.意义驱动:强化“天下胸怀”的现实意义。

    奥地利医学和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提出意义疗法理论,认为实现人生意义有三条途径,即在创造性工作、经验式体验和无法回避的苦难中发现意义。在设计活动课程时,学校保证每次大型活动都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有机会走上台、走出去,为群体贡献力量。

    2019年校运会借用金庸先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响亮口号,在入场式进行班级武术操“PK”。每一个苏中学子都能站在舞台中央被别人看见,班主任成了“掌门人”,挥动班旗,擂鼓助威。一个在赛前被认为不可能举办成功的活动,因为人人参与变成了一场“武林大会”。真正的大侠,不是奇才天才,而是一个個有情有义、胸怀天下、拼搏努力的普通人。

    2020年,校运会再次创新,将开幕式移到了校外。从苏中“智德之门”到苏州工业园区“东方之门”,全校50个班级进行了开幕式快闪表演。活动当天恰好遇上下雨降温,2500名师生风雨兼程,徒步14公里走完全程。“走好选择的路,而不是只选好走的路”,这是活动后学生们的感悟。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学子深切感受到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学校变危机处理为积极预防,变疫情挑战为教育契机,围绕“致敬英雄,抵疫前行”这一主题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我身边的战疫人物——线上生涯访谈活动”“绘聚人心,合力战疫——防疫海报设计大赛”“舞动青春,抵疫前行——校园健身操大赛”“青春战疫,云歌载道——原创校园歌曲大赛”。

    天下一家,需要每个个体把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变成有意义的事。这样朴素的想法是抵御诱惑和不确定性的大法,贯穿于苏州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

    3.行动加速:激活“天下胸怀”的奋斗精神。

    价值、情怀、态度最终需要落实在行动中。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握方向,科学把脉痛点,用心把控细节,关注每个人、落实每一天、走好每一步。

    每一代青春热血都相似,每一代青春梦想都不同,只有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中国梦、民族梦中,才能为青春追梦人提供不竭动力。学校联合苏州音乐广播“音乐摆渡人”栏目推出系列节目——“百名苏中学子,百首青春之歌”,开启苏中学子追梦故事的别样演绎。苏中微信公众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苏中学子拼搏奋斗、励志追梦的成长故事,苏中精神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青春追梦故事中得到彰显和传承。

    2020屆高三学生被称为“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一代,面对高考延后的压力,学校为高三学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在“勇担当,梦筑韶华,念家国,胸怀天下”为主题的五四庙学成人礼中,学生们在苏州文庙诵读《岳阳楼记》,瞻仰至圣先师,跨越成人门,登顶道山;在十八岁集体生日会上,一本校领导颁发的《宪法》、一封父母写的家书、一枚教师亲手佩戴的成人章、一段学科教师的成人寄语,以及来自清北校友的人生指引,为高三学生加油赋能。

    三、德育心育深度融合的定位和作用

    1.德育在深度融合中的定位和作用。

    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德育会时刻监控并把握心育的总目标和大方向,为心育理念的落地提供更广的平台和更好的气候,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心灵的滋养和赋能,形成良好的小气候和优势循环。

    价值中立是心育的重要特质和同理根本,但在教育教学的场域中,容易出现影响力不够、立场不清晰的问题。德育旗帜鲜明地稳住界限,在必要的时候,在心育的防护下,可以突破一些学生的底层价值误区和亚文化误解。教育在有保护又有突围的情况下,更能实现张弛有道、有的放矢。

    2.心育在深度融合中的定位和作用。

    心育以学生为中心,在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通过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发现、收集学生的困惑,为德育提供活动时机和活动建议。心育不仅为德育活动提供更精准的施策点,还能成为德育活动良好的情绪反馈机制。

    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每个个体会有不同的节律和困惑,如有的学生直到毕业才能实现认同和理解,有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心理健康教师始终以陪伴的姿态护卫学生,以适切的指导帮助他们回归队伍、跟上队伍。

    涵养天下胸怀,砥砺青春追梦。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始终基于真问题,科学把握学生成长节律,探索涵养“天下胸怀”的德育有效路径,努力做好联通个人梦和中国梦的摆渡人。关注每个学生、落实每一天、走好每一步,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相信德育与心育的深度融合能创造更丰富的实践形式,在学生的心中牢固植入价值的种子。

    【参考文献】

    [1]ZHANG L,ZHANG D,FANG J,et al. Assessment of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School Closing and Open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 JAMA Network Open,2020,3(9).

    [2]蔡华俭,黄梓航,林莉,等.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20,128(10):1599-1618.

    [3]史慧玥,焦丽颖,高树青,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究[J].心理学探新,2020,40(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