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刘欢+刘好朋++贺东生

    摘要: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和预防措施,旨在引起兽医工作者对该病的重视,同时也为猪场诊断、预防该病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防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2-0019-02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传染病,广泛存在于猪群中,感染率高,一些养殖户仔猪出生后死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014年7月,韶关市某猪场发现以1~2胎为主的新母猪发病,表现为分娩延迟,产死胎、木乃伊胎,有部分健康活仔,窝产仔数偏少,母猪均表现正常,发病率100%。笔者经临床检查、解剖观察、实验室检验等方法确诊为猪细小病毒病,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进行报告,并结合实际经验,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 临床症状

    1.1 母畜生殖障碍

    PPV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母畜生殖障碍,表现为头胎或经产母猪产出大部分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及正常胎儿,或产少数不久即死的虚弱仔猪。

    1.2 生殖临床症状

    生殖临床症状与发生感染的妊娠阶段有关。妊娠母猪特别是头胎的妊娠母猪如感染该病,在其全部妊娠期内均可发生流产。当妊娠早期(6~35 d)受到感染时,胎儿死亡率可高达80%~100%,母猪迅速吸收死亡胎儿,导致不孕和重复发情[1];母猪在妊娠中期(35~70 d)感染病毒后,常形成不同程度的木乃伊胎儿,在分娩时排出;母猪在妊娠中期(70~114 d)感染病毒后,因胎儿自身免疫反应而抵御病毒得以存活,但长期带毒[2]。一般来讲,母猪在免疫中后期感染病毒后死产发生率10%[3]。公猪感染后,受精率或性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成为长期带毒者。

    2 病理变化

    2.1 母猪

    母猪流产时,肉眼可见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后被软组织吸收。组织学病变为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和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感染胎儿死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范围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4]。

    2.2 胎儿及仔猪

    大多数死胎、死仔或弱仔可见皮下充血或水肿、出血、体腔积有淡红或淡黄色渗出液、脱水等;肝、脾、肾有时肿大、脆弱或萎缩;个别死胎、死仔皮肤出血,弱仔生后半小时先在耳尖,后在颈、胸、腹部及四肢上端内侧出现淤血、出血斑,半天内皮肤变紫而死亡。组织学检查,可见死胎或死仔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脑炎变化,一般认为是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病变[5]。

    3 实验室检验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培养

    无菌采集病死猪的淋巴结、肺、肝、脾等病料,将病料接种于麦康凯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及肉汤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48 h,未见致病菌生长。

    3.2 病原分离

    取流产胎儿、死亡仔猪的脑、肺脏、肾等病料经研磨、稀释、过滤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系或者ST细胞系,然后再37℃ 5% CO2条件下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3.3 病原鉴定

    3.3.1 PPV荧光抗体染色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胎儿组织的病毒抗原是诊断PPV的最好方法[6]。该方法可直接镜检组织冰冻切片。取疑似病猪的扁桃体或者母猪产出的死胎、木乃伊胎,然后将各种组织做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诊断液染色待检PPV标本片,将染色标本片置湿盒中,放入37℃培养箱作用30 min。取出用PBS液(pH 7.2~7.6)冲洗和漂洗15 min(中间换液1次),再用去离子水冲洗除盐,放置标本片让其自然干燥,然后滴加磷酸甘油,盖上洁净的盖玻片,放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内有亮绿色荧光颗粒集结,而对照无现象,则可判定有 PPV 抗原。

    3.3.2 PPV酶标抗体直接染色法 在普通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若未接种PPV的正常对照细胞片中细胞核无棕色着染现象,而接种的PPV的细胞片中细胞核着染,即可确诊。

    3.2.3 普通RT-PCR方法检测 根据PPV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采用普通RT-PCR方法检测死亡胎儿、仔猪相关组织病料内的PPV,若显示阳性即说明感染该病毒。

    3.3.4 血凝试验(HA) 在96微孔板中进行,自左至右每孔中预先加入50 μL生理盐水(或者PBS溶液),然后取病毒原液或者收获液(将出现病变的细胞培养物反复冻融3次,2 000 r/min离心10 min,除去细胞碎片,收获病毒液)。自左至右按1∶2、1∶4、1∶2n作倍比稀释,每孔加入50μL,最后—孔设为对照。后每孔再加入50 μL的0.5%豚鼠红细胞(或者1%鸡红细胞),在微型振荡混合器上振荡1 min混匀后,置37℃温箱中作用15~30 min,判定结果,以50%的红细胞能发生凝集判为终点,样品出现凝集终点的最高稀释度定为HA滴度。

    3.4 抗体检测

    3.4.1 血凝抑制试验(HI) 取发病仔猪组织浸出液制备成血凝素,并稀释成8个血凝单位。取患病初产母猪血清1 mL,注入试管中,后再向试管中加入8个凝集单位的血凝集1 mL,摇匀,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1%的鸡血细胞,置37 ℃恒温培养箱中30 min,观察试管中有无凝集现象。以100%抑制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滴度,即血清效价。凡是被PPV阳性血清抑制血凝者,该病毒即为PPV[7]。

    3.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相对于HI是个更好的选择。鉴别ELISA还可以区别PPV感染的动物和接种疫苗的动物。

    4 防制措施

    4.1 严防引进猪带毒,发病猪场做好控制

    引入猪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猪场的安全。猪场应避免从外地购进种猪、仔猪,尤其是禁止从疫区购进。规模化猪场在引进种猪、小型养殖场和家庭猪场在引进仔猪的时候,应选择规范化的、无规定疫病的猪场,引进时,必须进行检测,确认抗体为阴性后方可引入,引回的生猪须在本场的隔离圈舍隔离观察,观察期限按照当地卫生监督所规定执行,一般为15~30 d。引进公猪精液时,必须进行检查,PPV阴性者方可使用。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因为此时母源抗体已消失[8]。

    4.2 严格控制猪群,做好隔离和消毒

    养殖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母猪,必须做到紧急隔离饲养,母猪、仔猪等带毒猪在隔离过程中,必须配备专门的饲养员、饲养用具等,并与健康猪群所用器具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感染。一旦发病,对猪舍彻底清洗消毒,乙醛消毒剂、高浓度的次氯酸钠(2 500 μg/L)或者7.5%过氧化钠溶液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同时,做好灭蚊、灭鼠工作,避免蚊子等吸血昆虫的叮咬和疫病传播。对那些流产或产木乃伊胎同群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同样第1胎发病母猪的后代也不留作种用。对死亡猪、胎儿及病猪的粪便、污物、饲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强消毒和定期监测[9]。

    4.3 规模猪场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细小病毒的免疫接种工作

    选用通过国家GMP体系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安全、高效、优质的疫苗,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做好免疫。推荐免疫程序为:新生仔猪PPV疫苗的免疫接种可以选择在20周龄左右进行,后备种猪要在配种前20 d以前接种,经产母猪应在产后15 d进行,每年接种2次,连续3年即可;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对于曾发生过PPV病的猪,大多数猪感染后获得免疫力,体内已产生持续时间长、滴度较高的抗体,可以获得良好的保护,这些猪不需再接种[10]。

    4.4 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频率一般是每半年进行1次,按饲养数量15%随机抽样猪只,采血后进行抗体检测,以达到掌握猪群免疫水平和免疫效果的目的,根据检查结果,对抗体保护率不到70%的猪只及时接种,坚决淘汰免疫耐受猪;小型猪场和家庭猪场为确保猪只健康,也必须坚持抗体检测,特别是在怀疑发病的时候。

    实践证明,猪细小病毒病发病过程中往往引起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从而使疾病的诊断、治疗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保健综合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饶 霖,刘保群,诸庆衍,等.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1):178.

    [2] 潘丽亚.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2):114

    [3] 华玉殊,冯 艳.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2(12):115.

    [4] 郝铁兵.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诊断与预防[J].养殖技术顾问,2012(12):91.

    [5] 杨 莉,刘立宾.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及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10):123.

    [6] 吕惠序. 猪细小病毒病的危害及综合防制[J].养猪,2013(3):127-128.

    [7] 刘 建,汤德元,罗险峰. 猪细小病毒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12(7):89-93.

    [8] 仇 铮,任晓峰,崔尚金. 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猪细小病毒的致病机制与防控策略[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66-70.

    [9] 杨作丰. 猪细小病毒研究现状及综合防控[J].现代畜牧兽医,2013(3):40-41

    [10] 卫功树. 浅谈猪细小病毒与母猪繁殖失能[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