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亚广联奖

    冯颖

    【摘要】第53届亚广联奖颁奖典礼于2016年10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笔者简要分析了本届亚广联奖获奖作品的共性特点,并解读了亚广联广播奖的评奖标准。

    【关键词】亚广联奖 作品主题 表现手法 技术 创新 中国声音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C

    纵观本届亚广联广播节目奖的入围节目和获奖作品,不难看出,亚广联奖中崭露头角的优秀广播作品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主题鲜明独特、表现手法丰富、敢于大胆创新。这也侧面反映了亚广联广播奖的评奖标准:时代不断发展,亚广联奖也在与时俱进。

    本届亚广联广播节目奖评选概况

    本届亚广联奖广播方面共评选出广播剧、纪实专题、新闻报道、公益广告、互动节目、创新节目及评委特别推荐奖七个大奖;其中创新节目类奖项为2016年新设,评委特别推荐奖主要为鼓励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国家的广播机构而设置。此外,亚广联还评选出八个推荐奖,鼓励那些以微弱分数落选大奖的优秀作品。

    2016年,共有90件广播作品参加亚广联奖评选,其中,来自12个国家的16家电台的31件高質量作品入围最终的角逐。亚广联奖终评委员会总结本年度入围的作品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作品主题多样;2. 表现手法丰富;3. 互动节目和创新节目两类作品彰显技术进步。

    广播方面的最终评选结果为:广播剧大奖由伊朗声像组织选送的《振动》获得;纪实专题大奖由中国香港电台选送的《我们自己的时代:战争年代——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获得;新闻报道大奖由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选送的《生死救援36天》获得;公益广告大奖由印度全印广播电台选送的《老虎日记》获得;互动节目大奖由伊朗声像组织选送的《伊朗人在线》获得;创新节目类大奖由中国中央电台选送的《中国声音中国年》获得。

    作品主题鲜明独特

    作品主题会给听众留下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合适的节目选题能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的各国评委和听众理解并接受节目,从而产生共鸣。从选题来看,2016年的亚广联奖评委会依然重视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关注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同时在评选标准上更加突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与突破。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在2016亚广联奖的送评作品中不乏反映二战主题的作品,有回顾也有反思。如中国香港电台(RTHK)获得大奖的作品——纪实专题《我们自己的时代:战争年代——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获特别推荐的作品《真相——纪念光复70周年特别纪录片》。其中,中国香港电台的作品深入调查并记录了二战期间香港的强制劳工的故事,将现实采访与戏剧性描写相结合。评委赞扬了其作品深度,并表示“当历史被书写,很多故事会丢失或隐藏,但这部作品试图探寻真实的历史。”反映二战主题的作品,契合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同时结合了当地的具体情况、渊源和背景,主题鲜明且独特。当然,这部作品能取得优秀成绩,离不开节目主创人员扎实的采访:探索“真相”,需要深刻挖掘素材,广泛搜寻材料,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从其他作品中脱颖而出。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着许多共同问题,比如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环境面临的问题,而广播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媒体,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本届亚广联奖的评选中有许多作品围绕着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展开:印度全印广播电台选送的获得公益广告大奖的作品《老虎日记》关注濒危动物保护;印尼国家广播电台获推荐奖的新闻报道《红树林伐木》调查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红树林遭到非法滥伐的情况;孟加拉国NGO广播与通信网的入围作品——新闻报道《双职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探讨了父母上班后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的心智发展问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入围作品——广播剧《走失的孩子》讲述了走失儿童25年的成长经历。

    亚广联鼓励亚广联成员探索新的媒体平台,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鼓励传统媒体努力与新媒体相融,而不是与其对抗。在亚广联奖的评选中,评委也非常关注传统的广播媒体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和技术上的进步。比如中央电台获创新节目大奖的作品《中国声音中国年》、伊朗声像组织获互动节目大奖的作品《伊朗人在线》,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和新技术实现了大规模的听众互动和参与,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表现手法丰富

    伊朗声像组织的获奖作品——广播剧《振动》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评委团认为,相比其他伊朗广播剧,该作品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故事的一切情节全部发生在一名不能说话、身体也无法动弹的受伤老兵的头脑里,鲜明呈现出快速运转的头脑和无法运转的身体的强烈对比以及由此带来的挫败感。大段的独白反映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讲故事的能力,是一部情感强烈、引人深思的广播剧。

    中央电台的新闻报道《生死救援36天》,通过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现场的音响和幸存者的讲述,以最后一名获救矿工华明喜升井瞬间为切入点,完整展现了36天生死救援的艰难过程。亚广联评委认为:这是一篇非常特别的新闻报道,将救援期间前方记者高质量的现场报道与新闻专题相结合,通过事实与细节讲述矿工成功获救的故事。节目很好地表现出对新闻至关重要的救援现场的紧迫感和节奏感,通过叙事重构与高品质的节目制作手法,将这种紧迫感和节奏感统一起来。

    而中央电台获得特别推荐奖的公益广告《水脏了,该用什么洗》(If Water Gets Dirty, How Can We Wash It?)得到了亚广联评委这样的评价:“本节目从孩子的角度对用水的场景进行提问、以对话为载体的形式富有创新性。”由此可见,如今亚广联在广播奖项评选上十分关注节目中的创新性,从形式到内容。同时,亚广联奖不仅考虑创新类节目和互动类节目的创新性,同样重视其他类别作品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蕴含的新意。

    鼓励大胆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在奖项设置上,2016年亚广联奖去掉了“最佳播报”,增加了“创新节目”这一奖项。可以说,亚广联奖在奖项的设置和评选标准上都在与时俱进。

    在本届亚广联奖评选中,创新节目类别的入围作品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马来西亚iM4U电台选送的作品《DIY风格2.0》是一档歌唱比赛类的电台节目,作为该比赛的第二季,这档节目的“2.0版本”在很多方面有突破。该节目鼓励马来西亚本土歌手用自己的特色演绎当红流行歌曲。不同于其他比赛,这档节目向身体残疾的选手敞开大门,每位选手与一位专业歌手组成搭档,与其他组合展开竞赛。亚广联评委会表示,精良的制作、高水准的音乐与具有新意的比赛形式使其脱颖而出,获得了推荐奖。

    《中国声音中国年》(Chinese Voice - Chinese New Year)是中央电台为2016年猴年春节特别制作的直播节目,节目全新开发微信“喊红包”语音互动软件,有效改变了受众的收听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听众的参与度和能动性,累计吸引1552万人次的听众,创造了中国广播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听众参与直播节目互动纪录。亚广联评委指出,本节目“通过微信喊红包调动听众参与积极性的创新性技术手段令评委团印象深刻。该节目还利用了中央电台其他的多媒体平台和应用软件,吸引听众参与到历时六小时的春节直播节目中去。新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听众规模,广播节目中的听众参与达到了新高度。”

    综上所述,主题鲜明独特、表现手法丰富、敢于大胆创新成为本届亚广联奖获奖作品及入围作品中最鲜明的三个特色。这些其实也是优秀广播节目的共性。当今时代,传统广播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透过本届亚广联奖的参评作品可以看出,许多广播媒体都在努力融入新媒体的时代中去,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作为国家媒体,中央电台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担当重任,积极参与亚广联奖评选及亚广联的业务活动,了解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把握亚广联奖的最新动态,有利于让中国广播的声音在国际广播界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