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育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当前。外语教育主要侧重于外语能力教育和语言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等层面,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语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发展提供语言支持,工具性比较强;新时期的外语教育则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直接关系到外语教育对国家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的构建。在外语教育中,思辨素养的发展能够促进正确学习观的培养,为“全人”发展和立德树人提供活力。而互联网传媒的发展也为外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利用互联网传媒开展再教育,能够拓展接收信息的空间。对于高校外语教育中的思辨素养,虽然我国学者对提升思辨能力开展了许多理论及实践探索,许多学者认为思辨素养是基于文化、历史、社会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是学习者在语言输入输出及解构重构中逐渐形成的,追求真理、理性判断和学思结合是其主要特征。但是,能够从互联网传媒角度探讨思辨素养者则鲜为少见。

    当前,在我国外语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缺失问题已引起学界关注。思辨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解释、推理及评价能力,以及提出观点、反思和处理问题等能力,但长期以来,学生通常以模仿、记忆和接受等方式学习外语,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及质疑。教师也只是从语言技能、语言理解等方面进行引导。无法上升至体现思辨能力特征的评价、分析及应用层面。随着互联网传媒技术的普及应用,外语学习方式、内容、手段及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促进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一、解读《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孙媛著,2018年9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一书,围绕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问题,层层分析,为高校英语教育中思辨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经验。该书共九章,前两章探讨了高校英语教学和思辨能力问题,第三章则阐述了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此后的五章内容分别从知识教学、技能教学、ESP教学及文化教学等层面探讨了思辨能力培养问题,最后阐述了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的评价问题。内容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理念和管理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全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为高校外语教育思辨素养的培养及提高提供了宝贵经验。

    该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将思辨能力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拓宽了高校英语教学视野,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供了良好借鉴。同时,该书对英语教育和思辨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具有大局眼光和时代意识。传统英语教学多围绕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及翻译等展开教学工作,这些内容虽然体现了教学内容与文化的关系。但并未将其作为重点来考量,而该书则从文化与ESP视角重塑了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既实现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又确保了实用性。更体现了时代性。

    总体来看,该书论述脉络清晰,始终以思辨能力这一概念来论述高校英语教学问题,由现状至理论,由内涵至措施,逐层阐述了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此外,该书论据充分,有理有据,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分析法进行论证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问题,内容的针对性、使用性和时代性非常强,对高校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二、该书拓展了外语教育思维及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育依赖课本,教材知识也缺乏系统性,人文底蕴较差,思辨性和思想性缺失,此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专业思想淡薄,阅读量不足,缺乏思考意识,思辨能力差。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外语教育及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思辨能力培养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外语教育面临新的时代环境。其教育目标及治理体系、教育定位及内涵等都应重新考量。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新资讯。各种文化思潮也能利用互联网的多样性、数字化和全球性而迅速传播,在此环境下,青年学生若不具备思辨素养和思辨思维,势必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当然,互联网传媒也为培养学生思辨素养提供了极大的信息选择空间。然而,我国学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更没有将互联网传媒纳入思辨能力研究视野内。在外语教育方面,黄源深学者于20世纪末期第一次提出我国外语教育存在思辨缺席症,并分析了导致思辨能力缺陷的原因。此后,更多学者开展了许多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但这些研究关注的多是外语教育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思辨能力及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国家的外语能力等,很少将思辨能力纳入到文本读写语境中,没从人文角度分析思辨发展,没能将语言学习同“全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人文性的考量正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在外语教育中的体现。而《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一书则系统深入梳理了思辨能力的理论脉络,探讨了新时期中国治理新语境下培养外语思辨能力的现实路径。该书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思维及传统关注点,将思维能力及人文精神纳入英语教学中,且对英语教育中思辨能力及思辨素养的培养进行了重新考量。以具体案例论证了英语教育中思辨能力及思辨素养的重要性,凸显了外语教育中的人文性。也为应用互联网传媒技术开展英语教育拓宽了新思维。

    三、深度挖掘了英语教育中的思辨素养培养

    开放包容的态度、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辨能力的核心内容。面对多种文化、思想及观点。学生持有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和认识这些思潮及文化,而这种包容及开放的态度正是提升思辨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思辨能力必不可少的态度。若将互联网融入英语教学中,能够为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英语知识。学生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中实时交流沟通,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有效的沟通能力也是增强思辨能力的关键环节,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沟通和交流,这也是语言文化传播的目的之一,正是在此沟通交流过程中,学生才会了解和认识各种外来文化,在收集和接受此文化信息的同时对其进行辨别和判断,形成个人判断及观点。可以说,思辨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也正是《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一书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平台涉及和蕴含的话题非常多,信息量也非常大,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中,恰好为培养其思辨素养提供了良好素材。英语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话题有关的信息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并最终形成个人观点。然而,思辨素养是多种能力的组合,除信息收集、分析及阐释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准确清晰地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这是思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当然,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互动交流,讨论相关话题,也能够培养其信息阐释能力,提高其分析能力。正如外语教育一样,其目的是传播外语文化,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对此文化进行思辨,认识并重构这种文化认知体系,并最终得出个人观点。

    四、该书拓展了外语教育思辨素养培养思路

    语言不但是知识载体,亦是思维工具,外语学习是用应用语言形式去表达思维的一个过程。高校外语教育不但要完善学生外语学科知识,更应注重其思辨能力和思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表达发展其思辨能力,且通过思辨能力的提高去促进其语言表达,二者形成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环。当前,高校外语教育都比较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工作,在外语教学中也大量应用网络传播媒介开展课堂教学。高校外语教育通常采用网络在线与线上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阐述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关系、影响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培养路径、评价方法等,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造去促进外语教育培养思辨能力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思辨能力和思辨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注重思维的过程和逻辑规则,以及思维技巧的应用等。而思辨素养的培养并不完全与思辨能力相同。思辨素养注重语言传播中的输入与输出时间。以及对外语文本的重构及解构过程。是语言实践中个体思维能力的表现,其更关注语言文本传播过程中复杂主体间的立场、态度和权力关系等现象,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互动情况的关注,强调理性判断及真理的追求,最终实现社会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但不管是思辨能力培养还是思辨素养的培养,在高校外语教育中都应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其包容开放的态度,以及互动沟通能力的培养,这是思辨能力和思辨素养所共有的特性及要求。

    总之,《高校英语教學与思辨能力培养》一书从人文视角对思辨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打破了传统外语教育思维模式,拓宽了高校外语教育中思辨素养的培养思路,重新审视了新时期国家治理环境中外语教育目标及定位,为互联网时代养成正确学习观和“全人”发展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