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将立德树人融入语文教学

    卢亚利

    从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教材编写者强烈的育人意图。那一篇篇闪耀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光的篇目,旨在使孩子们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那一篇篇红色经典题材的篇目,旨在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大我意识和高尚的品德。因而,我们要切实用好教材,真正将思政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做到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有效融合。

    一、挖掘教材内容,让语文成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阶梯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坚持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找到提升小学生道德价值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

    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们可明显地感知其思政教育的意义,利用这一课适时对小学生开展人生观启蒙教育,能够使他们深刻领悟到“(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面五星红旗》时,要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国旗。教学《生命,生命》一课,可喚起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创新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

    (一)借助朗读训练,落实思政教育

    朗读因声求义、以声入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领会教材文本的思想意义,还能使学生积极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使他们受到品德教育。如在教学《长江之歌》《我们爱你啊,中国》等现代诗歌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反复去读,让他们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切身感悟课文积极的思想意义。教师要在朗读指导上下功夫,不仅让学生读出诗歌的语言及意境美,更要努力使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借助字词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较大,教师在学生认字与写字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汉字的音形义积极渗透德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礼貌谦让、团结互助、合作向上等道德品质。如学习“慎”字,教师根据字的结构及含义,可总结为“只要我们心里能认真一点,这就是谨慎”。再如,在学习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时,教师可借助故事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三)借助习作教学,提升德育成效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甚至更早一点,习作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借助习作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提升德育成效。例如,在习作课《未来的我》上,班上的学生一个个兴致高涨。学生们憧憬未来,有的说未来他在北京大学做博士生导师,有的说在航天空间站遨游……孩子们有如此远大的理想,使我不仅感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荣幸,更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在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的读后感时,孩子们在文中都流露出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及不怕困难、敢于在逆境中奋斗的意志与品质。

    (四)借助口语交际,强化德育教学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开展1分钟演讲、模拟班级辩论赛等。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开展“你会怎样去劝他”“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等口语交际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

    比如,我让学生围绕“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的话题开展班级辩论赛。由于平时学生们对手机或电脑上网特别感兴趣,辩论会上他们一个个观点明确,唇枪舌战,慷慨激昂。通过这次辩论赛,学生在积极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小学生上网的利弊取决于上网的目的,还明白了上网要适度等。这样利用辩论赛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正确上网的要求与规范,其实也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的强化。

    三、延伸课外阅读,让语文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高速公路

    课外阅读是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有效途径。借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分享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借助阅读明白道理,感悟人生,丰富情感。

    比如,教师给二年级学生推荐阅读故事《如果我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进而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三年级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使他们明白爱的真谛;给四年级学生推荐科幻系列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给五、六年级学生推荐《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童年》等中外名著,使他们在学习名著语言表述及写作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受到书中人物良好品质的感染和熏陶,达到思政教育延伸到语文课堂之外的效果。

    四、组织实践活动,让语文成为学生形成高尚品格的体验基地

    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及不断创新的实践精神。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眼于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使学生主动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并逐步内化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此反过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语文课程实践育人之目的。

    例如,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等,在班级进行时事新闻发布,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怀;利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活动,增长他们的语文知识及综合素养,在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还可组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切实将语文知识有效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让多样化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形成高尚品格的重要体验基地。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要积极落实铸魂育人职责,深入发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语文课堂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全面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