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动中加强对话的策略研究

    张哲

    [摘 要]语文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阅读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在阅读活动中加强对话的策略研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活动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并根据学生对话的情况展开课堂评价,不断加强对话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活动;对话教学;阅读时间;阅读状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51-02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阅读活动中加强对话教学的认识比较缺乏,结果导致阅读活动中,教师没有组织对话交流环节,也没有研究相关的管理技巧,而只是自编自导自演,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学习能力仍然无法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加强对话是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课改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

    虽然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教师找出应对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让对话活动在阅读中发挥出强有力的作用,就能让阅读教学事半功倍,让每个学生对阅读都兴趣倍增。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后再加强对话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阅读活动中的对话最终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所以说,我们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中,再展开对话,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比如,在讲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时,绝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先介绍老舍的生平,然后让学生展开对话,而如果学生并未深入阅读《猫》这篇课文,那么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过于表面化,此时的对话就会显得形式化、无效化。最后,对话的效果也只能停留在“老舍是著名的人民作家”“老舍写过许多作品”上面,而对于其作品就难有深层次的挖掘。反之,如果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主阅读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老舍先生的文字,从字里行间理解其对“猫”的感情,然后再进行对话,效果会更好。

    加强对话是一种让学生展开思考,锻炼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含义的好方法,而此种方法必须要实施有效方可称为“良策”。那么,实施的前提便是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主阅读时间。这个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要恰到好处。在学生读得兴趣正浓,读得意犹未尽时,展开有效对话,就可以收到非常棒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猫》这篇课文,当教师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时,就是进行有效提问的好时机。

    教师可用和蔼的语气问学生:“读了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你读出了作者都写了哪些猫?”这个问题一抛出,全班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个个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抢答。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愉快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此时,教师可以让一个表现最积极的学生站起来回答。学生的答案准确无误,即大猫和小猫。 为了让对话更加深入,更加精彩,教师乘胜追击,继续抛出问题:“你们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写的大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而小猫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经过教师这么一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这就是经过充分自主阅读后的效果。教师让一个表现最主动、最迫不及待的学生回答问题,该生答道:“大猫的性格特点是实在古怪,而小猫则更可爱。”这种连续的加强式对话,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思考力也得到了发展。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能让课堂对话事半功倍。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对话环节中,更主要的是发挥“解惑”的技能。但这种“解惑”的技能并非所有教师都懂,都能做到位。只有教学经验丰富,懂得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师,才能够将“解惑”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也才能跟着受益,获得思维上的拓展,获得兴趣上的提升。

    二、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后再加强对话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若想把学生教好,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创建“公平”的对话氛围,才能让对话有效。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不尽相同,此时的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状态后,再采取循序渐进的对话方式,由易到难地逐级增加对话难度,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对话活动中。仍然以统编教材中《猫》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以及课文內容设置具体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当看到学生们一个个都信心满满、热情高涨的时候,就让阅读活动戛然而止,随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

    比如,第一个问题:

    (1)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作者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话时,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个问题属于主观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

    随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

    (2)文章接着便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请问,它古怪在哪儿?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答案,考查的是学生的筛选能力。所以,在学生状态都在线的时候,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游刃有余,手到擒来的。

    之后,教师又抛出第三个问题:

    (3)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了猫的哪几种不同形象?

    这个问题属于归纳概括题,只要学生认真读文本,是可以回答得上来的,即使回答得不全面,也可以回答出一点儿,这就给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以上三个问题的设置难度是由易到难的,即使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难度的逐渐增加而逐步答出问题。所以说,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状态,循序渐进地将问题由易到难地推出,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职能才能很好地实现。如此加强对话,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兴趣盎然。

    三、根据学生对话的情况进行评价后再加强对话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内心都是柔软而敏感的,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我们教师在语文阅读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对话内容进行点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点。教师的一句或好或坏的评价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运用鼓励和表扬的口吻,多给予学生表扬,这样他们会变得更为自信,更为优秀。当然,对于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也应及时委婉地指出,并引导其迈向正确的方向。

    仍然以老舍的《猫》为例设置问题:“文中作者对猫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读全文后,作者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懂得去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当然,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千人千面,众口不一。但是教师绝对不能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答案。而应先对答案進行肯定,然后继续提问,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从而将问题完美地回答出来。如果有的学生直接就回答正确了:“它的无忧无虑、尽职尽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就应给予学生一个大大的赞,并表扬其用心与认真。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再加强对话活动,可以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而温馨。此时,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是暖暖的,没有丝毫抵触感。如此,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文章中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从这个‘更字,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这样加强对话,学生的专注力一下子都集中了起来,信心满满地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回答:“‘更字体现出作者喜爱猫,更喜爱小猫。”教师继续提问:“那你是从文中的哪些文字中得以印证的呢?”该生仍然十分自信地回答:“一般而言,‘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小朋友的,而作者用在文中就体现出了对小猫更为喜爱之情。”

    经过这样的加强对话训练,相信学生们都对阅读活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并且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那感觉定是十分美好的。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信心十足地应对着教师的提问,对答如流,收获多多。

    对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要加强对话策略的研究,面对问题要及时地想办法,及时地去解决,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让学生都爱上这课程,并真正地喜欢上阅读。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欢,刘惠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8(08).

    [2] 吴翔,贾曰平.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内涵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5).

    [3] 曾祥芹.新课标的阅读学阐释[J] .语文建设,2017(04).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