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体育文化概念及内涵解析

    摘要:界定海洋体育概念,并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4个维度分析海洋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海洋体育是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海洋体育文化涵盖海洋自然与人造环境;海洋体育情感、意识、态度、认知与品质;海洋民众习俗、组织机制与政策法规;海洋体育形式内容、体验感受、互动交流、推广传播等。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海洋体育;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4-0017-0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海洋开发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体育作为国家软实力代表之一,理应在海洋领域大展宏图。纵观世界海洋体育发展状况,我国目前与西方各国比较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在帆船、赛艇与沙排等竞技项目上也有斩金夺银的表现,但毕竟是“举国体制”带来的结果,国人海洋体育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拥有300万km2海洋面积和18 000 km陆地海岸线以及6 500多个岛屿的海洋体育资源尚待开发。为此,大力发展海洋体育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海洋体育文化是当前文化兴国应有之义。

    1关于海洋体育的定义

    鲍明晓[1]认为:“海洋体育是人们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有目的地开展运动休闲活动的总称。”黄文浪[2]认为:“海洋体育是以提升人们身心健康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及环境开展的,具有浓厚海洋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具有原生态、亲自然、高参与、深体验性的体育活动。”滕海颖[3]认为:“海洋体育是人类依据海洋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组(套)锻炼身心并使其健康的运动项目。”其核心内容是依托海洋资源和环境,为增进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具有生态性、娱乐休闲性和海洋特色的体育运动。

    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者提出一个口号:“向生命索取它所能提供的一切东西。”[4]所谓生命索取,是人类自身为了自我需求而打破与生命之间保持的相对稳定,即打破低层次需求跃入更高层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开始追求健康保障、娱乐休闲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需求目标,加上闲暇时间增多、科技与经济水平提升等多因素连锁反应,致使带有原始体育基因的海洋劳动、游戏、祭祀等社会活动形态逐步演化成当代海洋体育活动;强调海洋体育的本质功能和核心价值,即遵循“健康第一”的理念,增进身心健康,追求身、心、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核心价值观,对于健康不仅要从生物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状态,更主要的是促使人融入社会的能力;突出海洋体育的空间性特点,一般说来,人们对于海洋体育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海滩、海面上,但从开放的、立体的视角观察海洋体育活动,其区域空间应拓展为海上(中、底)、海滩、海岛(礁)、海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相辅相成的海上体育生态系统;不仅如此,体育的文化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海洋体育也应视为社会文化活动的要素之一。为此,本文将海洋体育定义为: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梳理海洋体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应包涵自然环境、时间、设施、经费、人员与制度6大要素,其中自然环境是不为人的主观意识所改变的,它对海洋体育活动起决定性作用,而其他要素需通过体育组织起作用。制度是一个动态因素,它与活动、组织相互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形成海洋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链接

    2.1文化与海洋文化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5]。分析200多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无论是从何角度审视都带有趋同性。首先,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其次,文化不是随意的意识建构,而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再则,文化是人类适应、联系环境过程中借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的创造体现。了解文化属性是认识海洋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即从一般到个别,普遍到特殊的规律来看待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殊关系。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陆地文化提出的,从进化论观点解释,原始生命诞生于海洋,陆地生命包括人类都是海洋生命经过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就历史根源与逻辑起点来看,海洋是陆地文化的泉眼,海洋文化理所当然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故海洋文化拥有文化属性的共性外,因其生态环境与生活背景的不同而具有海洋文化的特殊个性。比较众多专家对海洋文化概念的论述,笔者较为认同曲金良先生[6]的说法:即“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2.2体育文化与海洋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下位概念,依据文化的相关定义而引申,从文化的普遍性过渡到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存有类似和特有的文化要素。卢元镇[7]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体育文化与海洋文化同属文化空间中两个并存的文化体系,在文化共性的作用下,海洋文化与体育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海洋体育文化。从广义上讲,海洋体育文化泛指与海洋有关的体育文化,是人类受海洋影响逐步孕育、创造、形成的具有海洋特性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海洋体育文化指人类以海洋环境为依托,在长期与海洋生态相互作用的体育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以海洋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文化意识形态。海洋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新文化在形成时的选择与重构,表现出一种数学逻辑,即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3海洋体育文化内涵与外延

    3.1海洋体育物质文化

    1)海洋体育自然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物质的,是有其内部规律的,海洋自然环境是海洋体育赖以生存的载体,是一切海洋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它由海水、海滩、海礁、海岛、海空与海洋气候等基本要素组成,当人类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参与其中并与之互动,使海洋自然环境承载体育功能之时,海洋自然环境便赋予了体育社会与文化属性。如帆船运动靠的是海水的流动、海风的劲力;冲浪运动靠的是海浪的起伏;沙滩运动必须满地铺满黄金沙。无疑,海洋体育运动只有合理运用海洋自然资源,与海洋自然环境相融合,才能有海洋体育文化的禀赋。

    2)海洋体育人造物。

    彰显海洋文化理念使之具有海洋运动特色的海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是海洋体育文化符号的标记物。如舟山市海洋体育文化公园,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浪花,以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为中心,半圆放射出沙滩排球场、足球场等11个海岸运动和3个水上运动场所,整体布局犹如海滩上散落的贝壳,似璀璨夺目的浪花,以洁净的玻璃诠释着海水的清澈,整片建筑群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激情;再如停泊在港湾的各类赛艇、帆板、帆船、桨板;丰富多彩的海上运动设施、垂钓器具、沙滩体育用品、海洋民俗体育特制(蟹笼、鱼网)品;琳琅满目的航海设备、器械、工具以及海洋体育服饰等均呈现出海洋体育的文化特质。

    3.2海洋体育精神文化

    海洋体育精神文化是五彩斑斓的,它由海洋体育情感、意识、态度、认知、品质等具有不同色彩的元素构成,其中,“蓝色”“绿色”“红色”是海洋体育精神文化的主色调。

    1)“蓝色”理念。“蓝色”是海洋色彩的外在表现,“蓝色文化”象征着宽阔、自由、洒脱和希望,即无穷的奥秘有待探寻、无尽的乐趣有待体验、雅致的心境需要舒展、美好的蓝图需要描绘。海至深为蓝,天至高为蓝,梦至遥为蓝,火至精纯为蓝,人类在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中形成了广泛的“蓝色”认同,即由陆地向海洋延伸,为理想而奋斗,心向目标而前行,无论风大浪高暗流险滩,“海中人”总是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团队合作精神,挑战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并与之相适应,直至胜利到达彼岸。蓝色体育文化正是时代呼唤生命律动的色彩,它不但带有深邃、冷静、理智、永不言弃的含义,更是对开放、高远的现代文化的追求。它以开放的观念,开阔的视野和开拓的精神积极探索海洋,走创新之路;明知艰险毅然向茫茫大海进发,以海纳百川的情怀步东西方文化交融之旅,提升中华体育之整体形象。“蓝色”体育理念是潜藏在物质文化深处的精神凝练,诠释了创造者、参与者挑战自然、勇于拼搏与超越自我的观念和态度。

    2)“绿色”意识。绿色代表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绵延生命,象征着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美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代名词。大自然是人类体育的摇篮,让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爱抚,在辽阔海洋中拉舷升帆、迎风逐浪,让肌肤映照出阳光的色彩;在金色海滩上踏浪追逐、倾力奔跑,赤足亲吻细沙浅滩;在海礁岩壁上垂钓攀爬、弄潮湿衫,任周身充满海的味道。绿色体育彰显的是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讲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和谐发展。从文化意义上讲,是以一种不断进化与完善的渠道通向可持续发展,它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保全生存环境,倡导无公害、更公正、更纯洁、更人性、更进步、更科学、更团结的社会行为,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沿海区域的发展目标,更是现代体育追求健康,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发展的文明诉求。表现在大力发展和推广与海洋环境和谐的运动形式;在选择建设海洋体育活动场所时考虑该区域对生态影响的承受力;培养参与者在海洋体育行为中传递环境意识;使用环保型的海洋体育设施、设备与器材等方面。引导人们回归自然,保持清澈、浪漫之感,倡导安祥、洁净、文明、理智的健康生活方式。

    3)“红色”思想。红色是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代表吉祥、喜庆、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与权威,是发达、阳刚、坚强、成功与光荣之色,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兼容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红色海洋体育思想反对一切封建迷信,顺应自然,主张指导思想上的唯物论、文化取舍态度上的辩证法以及方法上的实践观,正确认识和反映海洋运动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体现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是新时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会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窗口。在当前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利用海洋体育的特殊功能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海洋体育来自于大众并服务于大众,代表人民大众亲自然、深体验、娱乐休闲的意志和愿望,选择贴近生活、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海洋活动形式和内容,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求得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3.3海洋体育制度文化

    1)约定俗成的传习。

    自古以来,中国沿海渔民崇拜、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而自发形成了“祭海”风俗。在每年的谷雨前后选个吉日,从上午九点开始,海滩上鞭炮齐鸣,礼花喧天,搭台唱戏三天三夜,秧歌、龙灯、旱船、腰鼓及各种民俗表演纷纷登场,祈求神灵保佑以海为生的人们。传承至今,一些有体育属性的民俗活动也相继亮相,如海滩拔河赛、拉渔船赛、抛蟹笼赛、捡花蛤赛、爬船网赛、沙滩“大力士”赛等等,爬船网比赛,要求选手通过在半空中攀爬10多米长的船网到达终点,这一项目来源于渔船靠岸后,渔民常常要依靠渔网和缆绳从船头攀爬到岸上的传统习俗;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的“赛泥马”由海涂军事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竞技活动;帆船、帆板、独木舟、爬桅等赛事的竞赛规则、规程随参与者的文化认同逐渐形成。可见,带有浓厚沿海地域色彩和行为准则的海洋体育运动,具有民众参与广、影响大、娱乐性强、延续历史长的特征。集传统的渔民生活、劳动技能和祭祀内容,其竞赛活动依赖于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社会形态以及渔民的心理意识所形成的民俗民风。

    2)有效运行的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种体育社团、俱乐部和企事业单位共同运作的一种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多元主体参与的半官半民式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围饶全民健身工程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机构改革进程中,体育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求,海洋体育的组织和实施理应依靠沿海各省、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力量,争取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渔业、港口、海事等管理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基层管理组织的主导作用,引导相关企业挖掘海洋体育产业资源,积极投身海洋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海洋体育社团、协会(帆船协会、赛艇协会、潜水协会以及沙排、沙足协会)和俱乐部(海洋极限运动爱好者俱乐部、海钓俱乐部、帆船俱乐部、冲浪俱乐部等)主体职能,周密布局、合理规划、协调配合,努力提升海洋体育竞赛、表演、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理性构建的法规。

    海洋体育政策法规是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用来规范和管理海洋体育事务的各种法律、法令、条例、规程、规定、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有关海洋体育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保障海洋体育健康运行和发展的所有法制活动。当前,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海洋发展战略思路、战略布局与取向、重点领域及战略措施的大框架中,以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为前提,科学规划海洋体育事业,提高陆海统筹、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综合控制、管理海洋体育运动的能力,建立健全海洋体育政策、法规,如《国家海洋局涉外活动中安全保卫工作若干规定》、《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上海市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项目审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活动管理的若干意见》、《沿海省市海洋体育场所管理办法》、《帆船船艇注册管理办法》、《赛艇俱乐部注册管理办法》、《海上各种运动项目培训管理办法》、《海域游泳场馆管理办法》、《海洋观侧预报管理条例》等,扶持和培育海洋体育中介组织及社会团体,让各级组织和民众在各项政策法规条例的规制、激励和保障下,举办各类海洋体育竞赛活动,并开展各种海洋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3.4海洋体育行为文化

    1)形式内容多样化。

    从文化学视角审视,海洋体育是建立在海洋自然环境与海域人文环境基石上的行为活动方式,其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形成、扩充与流变得益于不断进化的渔业生产劳动、商贸、军事以及祭祀活动,是人们与海洋融合,寻求和谐相处的长期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行为,从原始的、单一的身体动作演变成为科学系统的复合型运动技能,特别是海上帆船、风浪板、海钓等无动力操作项目,更是脑体并用、体智相兼的智能型运动项目。现今,伴随着“淡化金牌、重在参与”的大众体育思潮的澎湃,坚持全民健身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突出“人海合一”的海洋体育顺应自然,从海空、海面、海岸、海底打造系列海洋体育运动项目,如浙江省首届海洋体育运动会设23个大项、99个小项,运动赛事分为传统竞技类、时尚休闲类、渔业劳动类、铁人极限类和障碍接力类,包括海中救生、游泳、皮艇;海滩沙排、沙足、沙地掷球;海涂手球、摔跤、速滑;海船爬桅、摇橹、抛缆、升帆、调马灯以及海岛环跑、海礁攀岩、海岸垂钓等形式多样的、大众喜闻乐见、易于亲身体验的海洋体育运动项目,充分彰显了海洋体育的魅力。

    2)体验感受情趣化。

    近年来,海岛旅游成为时尚,节假日大量游客涌入海滨城市观海、弄潮、感受海洋风情。从旅行社给出的资料显示,凡是选择去大连、青岛、舟山、厦门、三亚等海滨城市的客人,都要去海边“玩”,哪怕烈日当空,也要吹海风、听海浪、玩海沙、泡海水,即使海潮打湿了衣裳仍乐在其中;有些人放着平整的海边木栈道不走,偏偏在海礁上跳来蹦去与海浪嬉戏;许多人不停地捡贝壳、挖牡蛎、抓虾蟹,已经汗流浃背却意犹未尽;诸如海上自行车、风浪板、帆板、浆板、皮划艇、潜水等海洋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人们争先体验的项目。由此说明,海洋情趣无限,亲近海洋的人群无穷,参与海洋体育活动无疑为崇尚海洋、喜爱海洋的人们提供了既能呼吸新鲜空气、放飞心情的天然佳境,又给其创建了锻炼体能、训练智能的良好平台。

    3)互动交流广泛化。

    中国进入“海洋战略”时代,标志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借鉴国际海洋强国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提高我国海洋体育文化软实力,需要广泛的互动与交流。海洋体育为促进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选择、吸收和创新构建了平台,开辟了通向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国家富强的新途径。如:集竞技、娱乐、观赏、探险于一体的帆船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最为普及的各国人民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我国目前已跻身于世界最昂贵、最有技术性、最严酷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此赛程跨越37 000海里,历时9个月,停靠11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所到各地都会受到当地市长的亲自接待,并举办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抵港、启航仪式以及赛段颁奖等狂欢活动,其中横跨全球五大洲的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的(包括三亚)与赛事相配套的10座沃帆赛事村,内设各类帆船学堂、3D影院、海岸焰火表演、航海模拟器、体验式绞盘等互动体验设施和参观项目都免费对公众开放,可吸引超过四百万游客参观游览,真是海岸人互动、休闲娱乐的盛会。与此同时,参赛队的10位船员并非来自同一个国家,阿布扎比队征募了一批欧洲职业选手和阿联酋本土船员共同征战;看步?新西兰酋长队由西班牙与新西兰酋长队合作;“三亚号”由两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冠军获得者迈克?桑德森掌舵,中国企业家滕江和来自挪威、新西兰、比利时的船员共同组成,可见,此运动是世界性交流合作、互通共赢的文化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海峡两岸间的海洋体育活动不断升温,从官方到民间,厦金横渡、两岸高校帆船赛、海峡龙舟赛、独木舟赛、帆板滑板赛层出不穷,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感交流,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友好发展。

    4)推广传播立体化。

    当今社会,欣赏体育节目、感受体育项目、参与健身活动、保持终生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体育对于国人来说,还处于较为陌生阶段,但人们渴望见识大海,体验大海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于是,海洋体育的推广传播应从满足大众对海洋体育的求知欲、欣赏海洋体育动感图景的审美情趣以及在变化无常的海洋环境中寻求感官刺激等大量信息源的心理需求层面展开。采用文字、语言、图像、视频等方法,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宣传单、平面或立体广告牌和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地铺开对海洋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和传播,其内容包括:(1)海洋体育赛事,涵盖国际与国内、政府与社会、地方与企业举办的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运动赛事;(2)海洋体育基地建设,包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以及企事业和个人投资的项目及运营状况;(3)国内外各级海洋体育协会、社团、俱乐部开展活动的情况;(4)海洋体育明星动态、表演服务市场信息;(5)海洋体育摄影作品、雕塑、绘画、纪念品和历史博物展览;(6)海洋体育人才培养,包括在经营性场所需要的帆船、帆板、冲浪、潜水等专业技术人才考核和海洋运动健身指导员培训;(7)海洋体育旅游中的各类休闲娱乐、体验交流和观赏活动;(8)海洋体育用品市场,包括海洋体育服饰、器材、装备等;(9)有浓郁海洋体育文化特色的专卖店、咖啡屋、餐厅等等。新闻传播是海洋体育运动得以有效推进的重要环节,对加大海洋体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 蓝色引擎助推海洋体育[J].浙江体育科学,2011(4):1-2

    [2] 黄文浪. 海洋体育项目市场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1(4):16.

    [3] 滕海颖,龚聿金. 论海洋体育的分类与开发[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3):97.

    [4] 易剑东. 体育文化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48.

    [5] 张涌,赵文山,宋辉跃. 现代汉语辞海[M]. 上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1142.

    [6] 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M].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7-10.

    [7] 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