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小学階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一个难点。虽然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古诗已经相对浅显,以写景抒情居多,但其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文体形式,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仍然显得陌生。本次研究利用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进行分析,指出了古诗教学的难点不足,给出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希望对提高古诗教学成果有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2-0103-02

    【本文著录格式】刘亚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外语文,2021,20(12):103-104.

    古诗是中国语言文化中非常宝贵的财富,极具艺术价值,充满人文精神,更是学生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提高语言文学艺术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学好古诗,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古诗教学中,根据古诗的写作风格技巧和创作特征,根据其创作背景和古诗意境意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具有更好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一、学生认知短板制约古诗教学成果

    以往在关于小学的古诗教学中,很多老师侧重于单方面对古诗进行讲读,然后让学生对古诗进行背诵。死记硬背是传统古诗教学的常见举措。这也使得学生对古诗的认知通常都比较浅显,不够生动,甚至因此而对古诗失去兴趣。教师方面对于古诗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强调死记硬背;学生在认知思维方面存在短板,对于古诗创作的艺术魅力、古诗意境等缺乏充分的认知感受能力,他们无法从阅读古诗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无法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对于作者在古诗中寄托的情感缺乏共鸣共识。比如《宿新市徐公店》,其中描绘了非常生动的田园风光之美。孩子们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对其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有趣情境或许能有一个很好的想象,但往往不能从深层感受作者在这个情境中寄托的那份乡村生活的美好,不能从人文精神、田园风情的角度去鉴赏这首诗。这是学生自己的认知、文化层次上的短板所决定的,这也正是古诗教学难以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

    二、情境教学法是古诗教学的合理创新举措

    古诗的创作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李白、杜甫、辛弃疾,每个诗人的作品,都具有类似的特征。诗人们会在古诗中融入意象,以意象来构建意境,以意境来表情达意。就像《静夜思》,其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就是一种古诗情境的寄托。诗人在睹物思人,看着月光想念故乡和亲友;那么当我们阅读这首诗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些古诗情境中获得启迪,仿佛自己也站在床前的月光里怀念故乡亲人,仿佛有一种思念之情萦绕在心头。我们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进行古诗教学,就是要把古诗中的意境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突破自身想象力的局限,对古诗的情境意境有更深刻的认知。

    情境教学法的提出,有效解决了学生认知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同时也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机结合,推动语文学科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当前,信息技术广泛普及,信息技术进课堂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情境教学中,教育工作者正好可以利用信息化的路径来构建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这为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和信息技术,促进语文学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积累了好的经验。

    三、情境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从意象解读来构建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众所周知,古诗的创作是通过各种意象来构建的。学生要基于这些元素来把情境构建完整,才能有身临其境的学习体会。对于古诗意象的解读,老师绝不能只是介绍某个意象代表了怎样的意思和意义,而是要从情境、情感等角度触动学生的思绪,激活学生的古诗审美能力。

    例如在苏轼所作《赠刘景文》中,作者满篇文章几乎都没有提及人物,而是用了“荷”“菊”和“橙黄橘绿”等几种简单的意象,给我们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在这个作品中,如果我们只是解读荷花、菊花是一种花,解读花的形态,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老师更要融入情境来解读意象:大家看看“荷尽已无擎雨盖”这一句中,荷花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它美吗?其实在这首古诗中,荷花或者菊花都不是以一种千娇百媚、耀眼夺目的姿态出现的。荷花的叶子可能脱落了,菊花也几乎要凋零了。这种情境看起来似乎是有些令人伤感的。但是作者在后面紧接着来了一个转折:一年好景,橙黄橘绿。这是什么意思?这就仿佛是提醒我们:别看菊花、荷花现在不怎么好看,但它们也有非常出彩的时光。作者是在以花喻人告诉我们:人生中或许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但这是暂时的,肯定还会有好的时光出现。这也有点柳暗花明的意思,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希望和生机。这也正是用意象的解读来构建情境,让学生情绪上从凄凉冷落转为希望和欣喜的过程。

    (二)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描述情境,细致品味情境魅力

    很多时候,同学们对于古诗的学习是比较粗浅的。大家能感知古诗的意境,但却没办法生动地描绘出来,没办法写出来。我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去对古诗意境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这也正是构建情境、还原情境、升华情境的过程。例如我们学到的杜牧的古诗《山行》,这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写景古诗。老师带领同学们细细阅读这首诗,通过枫林、二月花、白云等各种意象的解读,让同学们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然后我们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这个意境,尽量描述得生动具体,甚至可以用第一视角,以“我去爬山”的方式去阐述古诗意境。在这样的方式中,同学们的思维活力被调动起来。他们就像是讲故事一样,把自己对古诗的意境情境的认知组织成文字解读出来。大家的描述,在尊重古诗情境的基础上做了很好的拓展:在那崇山峻岭之间,白云翻滚如同大海上的波涛,看上去真是太壮观了。仔细看,会发现在这白云滚滚的山岭之深处竟然还有几处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显得十分静谧美好。类似这样的描述,很好地展现了古诗情境,让每一个听众都觉得身临其境,对古诗情境的感知也越发充满乐趣。用说或写的方式,大家基于古诗中的意象进行了自主的想象,充实了细节,也就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更加生动的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用信息技术呈现情境,触动心灵的古诗教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局限的。孩子们可能没有去爬过山,没有去乡村生活过,可能无法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或者对亲友的思念。这种经验阅历的不足、认知的短板,光靠老师在语言上的描绘有时候还不足以达到效果。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诗词情境构建,这是更好的办法。事实上,我们应当养成一种习惯,在解读介绍诗歌的时候选择与之相应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等给孩子作为参考,让孩子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触诗歌情境,感受诗歌魅力。

    例如在《山行》的诗歌情境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与情境匹配的图片给大家看。在中国古风山水画中,符合《山行》情境的作品有很多,我们在网上也可以轻松找到不少清晰度较高的素材给同学们看。通过这些画作,或者一些摄影作品,大家更能了解枫林红叶如火一般的颜色,了解山岭重叠之间白云滚滚的宏伟景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让一些原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解决了一些学生想象力不足的问题,为诗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便利和辅助。为了让诗歌意境深入人心,老师还可以播放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或者筛选一些名人有感情朗诵诗歌的视频给大家看,帮助大家感受诗歌的语言平仄之妙,诗歌韵律节奏之美。

    (四)结合生活经验来构建情境,让古诗教学更有亲切感

    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是源于生活的。千百年来,多少古诗名篇流传于世,其中都透露着浓浓的生活的气息。《赠刘景文》中的菊花、荷花,《夜书所见》中的秋风、篱落,《静夜思》中的床、明月,无不是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我们用生活经验来构建情境,就是要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诗歌中的意象情境相结合,就是要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在诗歌中感受生活的美妙,形成一种良好的诗歌文化素养。老师要在构建诗歌情境的过程中,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体会,多鼓励学生来介绍诠释诗歌情境。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老师让大家去畅想,阳光照射在江面上会是什么感觉?你看过阳光照在河面、湖面的情境嗎?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用手电筒模拟阳光照射水面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光芒如何在水面铺开。这种生活经验和诗歌情境的结合,对古诗教学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为语文学科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做好古诗的情境教学更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举措。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演绎,同学们更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古诗的魅力,获得古诗的诗意的熏陶和艺术的传承,汲取古诗中的人文精神和宝贵思想为自己成长的营养。这对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和小学生身心健康、认知健康等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华绪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8).

    [2]王永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4).

    [3]张锡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

    作者简介:刘亚茹,女,1991年生,山东兖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