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探究,向40分钟要效率

    张月红

    摘 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并不代表着课堂教学的无序性。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要协调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控课堂,虽放则收。

    关键词:感悟; 点拨;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043-001

    一、教学现状

    每次批作业或试卷时,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感叹:这个内容我明明课堂上讲过了,怎么还是有那么多学生错呢?的确,有些内容看着挺简单的,而且全都讲过,怎么还有人不会?为什么我们40分钟的课堂效率会那么低?

    二、寻找原因

    经过反思与观察,我发现课堂上除了那些思维活跃、积极发言的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接受。他们有的看似在听,其实走了神;有的的确听了,却记不牢。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或许,可以从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上进行尝试。主动探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与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极为契合。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变得更加专注,而对自己探究实践所习得的知识也让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模式初探

    1.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1自读感悟,发现问题。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谈读懂了什么,读不懂什么,有什么疑问或困惑,哪些想要深入了解的。对于学生基本能读懂的内容老师要少讲。而对于学生想了解的课外的部分内容,老师可以只讲个头,吊着学生的胃口,然后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合作完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及习惯不仅要在课堂上训练,也要延伸到课后。

    1.2切入课文,学会提问。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重点难点去发现问题是关键。让学生一眼看到关键,从而发现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需要经过老师长达几年的训练与指导的。因此,刚开始训练时教师不必着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分类,哪些是属于在预习阶段就能自己解决的,如字词的理解;哪些是多读几遍课文就能知道的;哪些完全是扯到课外,与课堂学习没有价值的;哪些是契合文本,可以引导着我们围绕着课文去讨论,去抽丝剥茧的……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要大力肯定,并以这些问题去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这样能在极大程度上激励提问的学生,并带动班中其余同学。

    1.3合作讨论,答疑点拨。“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学生的思维是需要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的,这样才会闪现火花。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其讨论交流,解决疑难,交换心得。当然,作为老师,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合作讨论时学会倾听、善于交流、尝试探索、总结要点等。讨论中遇到稍难的,部分解决不了的,老师也不必匆匆上阵,越俎代庖,最好把问题移交给别组或全班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要记住,老师的示范分析常常有拨云见日的效果,但一定要用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

    2.把控课堂,协调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

    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并不代表着课堂教学的无序性。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要协调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控课堂,虽放则收。

    2.1由扶到放,举一反三,层层推进。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感悟课文,也要教会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方法。我们知道,技能的习得光靠老师讲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去感知、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好由扶到放的工作,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甚至层层推进。如《莫高窟》一课的教学,课文的主要部分二、三两段的写法是非常接近的,都是先中心句,然后具体描写,具体描写中又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最后写作者的感受。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思路去自学第三段。学完后,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再向写作推进一步,这样的构段方式、写作方法,可以用在哪些类型的文章中。学生起初会泛泛而谈,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学生说是写旅游景点,那么可以追问哪一次旅游、哪一个景点,并尝试着也按课文第二段的方法简单说说。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层层推进,学生学懂的不仅仅只是一篇课文了。

    2.2重视实践,学会总结,不断提高。一直以来,其实我们老师都知道,课堂上的热闹常常是少部分学生的热闹,即使我们引导学生尝试主动探究,可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主动不起来。如何保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真正思考起来,我个人觉得实践必不可少。很多时候,只有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并要交给老师时,他们才肯思考,才肯投入。这里的写,并不是完成作业的写,而是融入了思考性的“写”。这个“写”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是表格式的填写,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概括填写课文中讲述到的名人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是简要的问答式,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让学生在答题纸上分别写出几条林冲与洪教头的特点,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划出体现该特点的语句;也可以就课文上的简单的劃线,如《黄果树瀑布》一课,分别用直线、曲线、圆点来标示出文中写作者听到的、看到的及感受到的语句。写还可以是对文中人物重要心理活动或语言的补白,可以是关键词语的圈画,可以是自己感受或仍存在的疑惑等等。教师要调动一切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思考起来的的机会,让学生去动笔实践。因为只有当学生真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效率。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还需要教会学生学会总结。总结我们是如何发现问题的,从哪个方向去思考研究的;总结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在学习时方法有什么不同;总结哪些课文在文章结构、写作思路上有相同之处……总结是让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去看完整一篇文章或几篇文章。会总结的学生往往是会学习的,会学习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因此我们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能力,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断强化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