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书香校园制度化建设

    王晓辉

    

    “学校是一种制度存在。学校在整个社会的结构中,所应发挥的功能是实施教育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教育本身就是制度性的活动。[1]”基于此,研究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实践基础,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探索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整合校内外资源,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实施有效控制与协调,推动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一、目标管理理论对创建书香校园的启示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是其主要内容。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以及“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即: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2]。在现阶段的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责权限难以划分的现象[3]。然而,制度应是任何一定圈子里的行为准则[4],这为书香校园的创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学校需要构建一套规范、稳定的制度,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一要强调书香校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设置明确的目标;二要在意识层面上强调目标,引导全体师生热爱阅读;三要注重目标实现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安排相关硬件(以图书馆设施为主)和软件(以阅读活动设计为主);四要注重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五要实施家校合一、多元评价反馈机制。

    二、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实施书香校园制度化的设计模型

    1.设计模型的特点

    一是系统性。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确定书香校园创建和努力的方向,即目标的设置。比如,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结合校园文化,将目标设置为“让读书成为一种校园时尚”(见图1)。

    二是协调性。将书香校园视为一个开放型组织,加强信息交流和交换,激发全体师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吸引学校周边阅读资源的支撑和帮助。

    三是整体性。要按照国家政策的思路指引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政府顶层设计—学校管理策略—班级具体实施”,自上而下地从政府、学校到班级三个层级实施控制与协调,促进阅读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分配。

    2.设计模型实施步骤

    一是目标设定。“让读书成为一种校园时尚”是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核心指向和价值诉求,寓意培养学生崇尚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是目标分解。顶层设计中的政策目标制定主要体现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性文件,如《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2017—2018学年创建书香校园公布工作通知》等。在班级层面,则可以依据文件精神、学校文化特色以及班级成员的特殊性,将阅读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三是目标实施。实施操作单元分为校级层面和班级层面,学校开展以阅读活动为中心的综合性活动,班级可组织丰富的班内阅读活动,推动班级阅读文化的多样化、时尚化发展。

    四是目标评价与检验。建立以自主评估为主、社会评估为辅的评估体系,自主评估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教师素质、平台建设(即教师读书会和班级图书角)方面;社会评估主要体现在社会的多元支持,争取校外社区和家长志愿者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实施书香校园制度化的具体策略

    及实际意义

    1.目标合理的定位及制度性安排

    准确定位目标是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目标定位需要科学性和适应性,对整个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等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密切联系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方向,如“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二是基于学校文化和学校发展的共同需要;三是面向师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设置图书馆制度、宣传制度、橱窗展览制度、师生自学制度和反馈评价制度。

    2.“先行小组”的师资整合与示范性引领

    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生阅读推广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5],学校为确保阅读活动有效、规范、有序地开展,将阅读活动与教师培训密切结合,在教师队伍中成立了由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先行小组”,及时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将先行小组视为融师生的阅读、学习、分享、传播等为一体的组织力量,增强书香校园建设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具体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集体性的表达。根据所收集的教师意见,制定恰当的学期或学年计划,并制定具体方案,论证阅读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统领阅读教育规划,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到位。

    二是科学性的调研。通过调研掌握全校师生的阅读情况,并以全民阅读为背景、课外阅读为重点建立阅读制度,为学校各项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引。

    三是激励性的评价。制定自学或小组学习评价和奖励制度。比如,评价方式以班级自主评价为主,设置“读书之星”“阅读积分卡”等激励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3.阅读活动的常态化建构与计划性安排

    目标管理理论认为,常态化管理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目标的细化,切实将目标体现在“活动构建”层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细化目标,层层落实。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制度要求。比如,学校积极支持师生参加“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阳光校园 我们是好伙伴”“中国梦想书屋”等各种阅读活动,并将阅读活动和演讲、书画、微视频拍摄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提升学生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和荣誉感。

    二是开展图书馆进校园活动。学校结合社区图书资源,开展“订单式”“套餐制”合作计划,与图书馆携手成立工作联合小组,共同开展阅读活动,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注意把握学生阅读兴趣的动态变化。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将阅读活动与德育活動密切结合起来。比如,学校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开展“共读一本书”“红色之旅书香漂流”等活动,使学生走进红色、阅读红色、致敬红色,让红色书籍带着爱心漂流起来,让红色文化传承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家国情怀,让学生“读”有所爱。

    四是定期组织阅读打卡活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打卡”的方式开展家庭阅读,并且建立个人阅读空间和班级阅读专栏,倡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班级阅读,以图文、直播、音频等不同方式记录学生的阅读成长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记录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4.自发型阅读组织的生成与读书小组的创建

    一是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成立教师读书会。要建设书香校园,那么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阅读上自己领先一步带头读起来[6]。为此,学校要鼓励教师自发成立读书会或读书小组,并制定相关的阅读制度和要求,激发全校教师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二是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读书小组,设立图书角。要制定图书角管理制度,广泛发动学生自发捐赠图书、收集图书资料;设立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日常维护等工作;并建立班级之间的书籍交换制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

    5.家校合一的激励机制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家长是学生阅读的有力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家校之间要共同创造阅读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加强宣传家长伴读引导的重要意义,使家长能够重视并耐心指导学生阅读。以学校为主导,联合家长委员会,共同开展亲子阅读、“抽签”赛读、父母伴读、“情趣式”诵读、“悟读式”阅读、“主题式”学习等多样化阅读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是将创建“书香家庭”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逐步健全“书香家庭”阅读制度、考评及表彰奖励制度,并将书香家庭的创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起家长的重视,增强家校互动。

    三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创新家校联动方式。可通过全校统一注册使用如“悦读”APP一类的智能应用软件,自动统计学生在家阅读的书目、时间和阅读量,以年级为单位定期检查、统计和汇报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

    综上所述,创建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将目标管理的理念引入书香校园建设,可以促使书香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阅读条件和环境,避免阅读活动的形式化,真正让阅读浸润学生的心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馬学德.浅谈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2):211.

    [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张晓梅.中小学教师成为阅读推广人的问题、路径与建议[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0):177-180.

    [6]康东兴.开展快乐读书行动 搭建幸福交流平台[J].吉林教育·现代教育学刊,2018(5):2-9.

    (责任编辑 ?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