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散文作为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特殊文体,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散文在行文思路、观点立意、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有独特之处,学生阅读的难度非常大,很多学生在散文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不能够充分认知散文之美,而教师的教学引导很多时候又容易适得其反。现从散文教学引导的切入点分析入手,探索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阅读和鉴赏,提升学生散文阅读的热情。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2-0073-02

    【本文著录格式】茅宇.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1,20(12):73-74.

    与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相比,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非常高,同时散文阅读带有很大的彈性,需要学生充分参透其中语言,并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对比、分析和揣摩。散文阅读中除了一些主题句之外,一些细微的词语、独特的平仄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灵动欣赏散文。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触发学生散文阅读的热情,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现代散文内容特点分析

    (一)主题丰富多样

    散文很好地诠释了“文以载道”,散文的选材极为丰富,主题开放多样,其中不仅包含了道德教育、人生教育、哲理教育,另外还包括科学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自然教育等多个方面。对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阅读和欣赏散文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在柔美的语言之中感受到人性之美。散文的主题风格丰富多元,可以更好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认知和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二)文质兼美时代感强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很多散文都具有典型的时代性特征,不仅在语言风格、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同时,很多名家的散文经历了时代的锤炼,无论在任何时期读来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对于成长于新时期的高中生而言,让他们欣赏和阅读散文,可以使学生眼光更锐利,情怀更高远,让学生学会关心时代、热爱当下,是时代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其婉约别致的行文风格能够给学生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在语言处理方面,这篇文章独具魅力,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多重熏陶和感染。

    (三)开放多元立意高远

    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都日益密切。高中阶段教师指引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和学习,除了国内的一些名家名篇外,还可以拓展世界多元文化,让学生有效阅读和赏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树立多元文化观,同时具备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深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让学生学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借鉴和吸收,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和较强的文化审美意识。

    二、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开展的积极对策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与教师对话

    散文与其他文体相比,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课堂上单纯由教师的语言讲解来引导学生完成阅读过程,显然是不够的,覆盖的面非常窄,同时学生也难以形成鲜明的阅读体验。在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和讨论,让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可以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再共同讨论和解答。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多层对话的意识,在文本与学生、作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多维对话,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本,更要与其时代背景、作者情感等有效结合。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对文本进行多方面的阅读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散文的了解,同时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创造意识。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完成对散文本身的学习和解读,更重要的是依托散文阅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潜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和表达,使散文阅读和学习的过程可以更具活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感知文本内容

    在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教师讲解得过多,学生会对教师的讲学有一种依赖心理,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去构建审美空间。教师说重点在于抒情,学生就认为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教师的讲解重点在于乡土自然,学生就认为它是一篇自然美学散文。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都是依附于教师的语言在审美,但他们自身很难在情感、人文、思想等方面实现有效的共鸣。可以说,学生的审美是一种片面的程序式审美,但学生主体并没有产生共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散文本身的理解,还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一旦脱离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独立开展审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新构建审美过程,让学生摆脱这种依赖心理,尝试主动去审美,并从自我感受、创新突破的角度,让学生对审美达成一个全新的感知。

    以《听听那冷雨》一课的学习为例,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审美仅仅停留在了思乡之苦、故国之恋层面,这种审美是非常单薄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意象入手,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矛盾作为切入点。听听那冷雨,重点在于“冷”,而冷明明是一种感觉,如何能够听出来?结合这一矛盾,让学生自己思考去阅读文本,并从逻辑上尝试去梳理。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去听听雨声,读读作者长短交错的行文节奏,并让学生试着去感受作者的心理温度,让学生在对文本阅读的同时,可以试着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直觉思想,充分融入,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重构审美标准,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缺失的文化

    对于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标准,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历史语境去有效确认。在散文阅读的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借助学生自身的旺盛生命力,让他们在既定散文阅读标准之上去探索更多鲜活的未知,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融入散文审美过程之中。以《看社戏》这篇文章为例,题目是社戏,但是从文章本身来分析,其中戏曲描写并不多,简单描述到了几句武旦、老生等人物形象,他们本身的行头也是粗鄙的,表演的技术也不是非常纯熟的。尤其是在那个年代的社戏,与现在的精良制作相比,还是带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在课堂上,如果单纯让学生体悟民间戏曲文化,这与散文阅读本身相脱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戏作为审美的一个切入点,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在看戏过程中收获的情趣和童年之乐,让学生试着与作者一起带着迫切的心理,追赶于看戏的过程,而漫不经心地完成看戏这件事情,试着与这群小伙伴一起欣赏农家孩子的真诚与热情。从看戏之中再生发出对于人物命运的分析与揣度,接着联系鲁迅笔下一些令人心惊的人物,像闰土、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都是在淳朴乡间成长起来的少年,但他们长大之后,每个人都过着不同的生活。将散文语言之美与对人生的思考有机契合,进而更好地体味“戏里戏外皆是人生”,从作者行文中的渐变性出发,在阅读中获得理性的思考。

    (四)灵活取舍,让学生去感悟真实的散文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审美层面会进行一定的预设,如说到《荷塘月色》,学生心中定然会想到景色之美,提及《听听那冷雨》,就变成了灰暗色调。但是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对预设进行有效审视,同时还要对其中的一些矛盾点进行有效的取舍,让学生尝试在基本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理性的审美。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散文语言之美,更要对于其中的情感、道德、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都能有效感知。还是以《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为例,语言的优美性在所有散文中堪称典范。同时它的行文是舒缓的,表达上是朦胧的,整体感觉也是温馨的,但是在文章细读中,我们又发现,作者本身的情感其实并非与文章呈现的自然景物完全相符。这在开头一句就体现得非常明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也要想到荷塘月色交相辉映的同时,作者所思所想可有变化,温馨和谐的自然景物之下,掩盖着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学生在尝试进行散文阅读时,要进行有效的取舍,不能仅仅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要在审美上进行一定的延伸,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之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内心完成阅读向思考的有效过渡,这样学生的审美体验才是完整的,学生在散文阅读中也能更好地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总之,散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散文课堂的开展,不仅要在语言的积累与建构层面进行有效承担,更要依托散文完成审美教育的职责。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摆脱既定思维对自己阅读体验的限制,让学生主动去感知,多角度去聆听,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同行,感悟散文中散发出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怀,让学生在散文阅读中收获丰富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罗康锡.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18(16).

    [2]仝振宇.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研究[J].学周刊,2019(10).

    [3]曹越.新课标背景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研究[J].理论观察,2020(2).

    [4]郁紫婷.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 语文学刊(教育版),2015(8).

    [5]嵇云霞.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5(5).

    作者简介:茅宇,女,1984年生,江苏启东人,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