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康瑞全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能否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基层组织协调处理与农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不断增多,给农村党支部建设提出更高更强的要求,加强农村党支部战斗力成为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可以说,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决定党支部的战斗力,党支部的战斗力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近年来,三河市委、市政府和燕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始终把村党支部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使我们西柳河村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特别是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正在进一步增强。对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建立健全符合西柳河实际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

    (一)着力加强队伍建设。要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让农村党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是认真选配人才。在培养和推荐班子成员和后备人才时,打破“老实人”、“本份人”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打开选人的视野,拓宽用人渠道,既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重培养选拔政策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支部班子中来。二是严格党员发展。要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不能降低门槛。尤其要搞好公示,充分听取党员和村民的意见。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农村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组织难”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建立流动党员台帐,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入地以及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对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无法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让党员持证参加外出地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正确引导流动党员发挥见识广、信息灵、路子宽的优势,多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鼓励流动党员致富不忘乡亲,主动回乡创业,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二)全力抓好村党支部建设。要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的要求,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落实好“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村级重大决策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与农村基层民主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策的形式,转变成全体村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并积极实行村务公开、党务全面公开、财务彻底公开,拓宽公开的渠道,增强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

    (三)努力建立激励机制。农村干部长期处在第一线,工作非常辛苦。“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铁任务”。改变村干部的状态,建立建全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在职有“干头”、干好有“奔头”、退休有“靠头”,以激发村干部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解决村级办公经费问题,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三农”问题的落脚点在于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上。村党支部战斗力强弱的直接表现方式就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目前,广大农民盼发展、求致富的愿望很强烈,但缺少的是致富的门路和本领。村党支部必须提高自身的经济工作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创新思维,积极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选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有资源优势的村,要通过集体力量或租赁开发、承包经营等形式,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要发挥区域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要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上做文章:各方面优势都不明显的村,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搞好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实现集体增收、促进农民致富。二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由于自然条件、传统生产习惯、农民观念、农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空间较小。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的状况,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增产增收。三是要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人员的就业能力;组织劳动中介签订就业合同,做到有序流动;成立互助组织,共同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