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设计艺术个性化探寻

    黄志欣

    在美国纽约,有这样一个低调的耄耋老人,以自行车为出行工具,生活极为简朴,不依附名流、不趋炎附势、不奢华跟风,然而围绕着他的却是全纽约最时尚、最浮夸、最高调的圈子,他的作品经常登上纽约时报。他就是有着世界街拍鼻祖、街拍皇帝、街拍王者等美誉的比尔·坎宁安(以下简称比尔)。比尔这位摄影顽童从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街拍工作,电影《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即是一部反映比尔摄影,且与设计艺术息息相关的纪录片。

    一、设计艺术个性化概念表达

    (一)出众概念

    影片《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的唯一主角比尔,是全纽约最懂时尚的老头。其以捕捉时尚的锐眼,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地将美定格在方寸之间。纪录片所映现出来的浓郁的设计艺术的个性化表达更为影像本身凭添了几分靓丽色彩。提及设计艺术的个性化,领衔于其中的设计艺术个性化概念,自然是首当其冲。个性化概念为何如此至关重要,皆因其中所蕴涵着的个性化主旨已先行决定了留给观众的视觉传达的整体第一印象。从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诸多与设计艺术相关的个性化概念,例如,以新锐、先锋、前卫等表达引领着时尚潮流的流行概念,以女性的卷式藏花复古头饰、卷边折叠上翻立羽式复古头饰、平顶黑纱式复古头饰等,袭古而化式设计为代表的复古与现代深度融合的复古概念;以及近年来越来越接近于流行概念,并更加接近于自然表达的田园概念等出众概念。

    (二)出色架构

    出众的概念为设计艺术带来了个性化表达的高屋建瓴。而出众概念的实现则必须透过设计艺术的出色架构方能得以更好地实现。概而言之,设计艺术的个性化架构,即设计艺术概念的一种由纯粹设计层面而向具体实现层面的宏观衍化。《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包含了充计艺术个性化的出色架构,例如,影片中街头出现的以红绿黑三种颜色大色块表达的充满个性化设计的时装即十分的绚丽夺目,其特写占据了整幅画面,那种飘逸着的色彩、交织着的、跃动着的色彩,以及不断变幻着的形状,不断变化着的色彩边界等等无不充斥着浓浓的设计概念感。这种以独特的方法论所建构起来的个性化架构采取了能够充分表达个性化的设计素材、设计色彩、设计范式。而从设计艺术的个性化术语而言,完整的出色架构还包含着发散概念的结构性汇聚、筛选、聚合、细化等一系列隐性过程。[1]

    (三)出彩搭配

    纪录片《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艺术设计个性化概念的色彩搭配,以其选取素材的个性化色彩形成了一种更具个性化的形诸于色系的系统化风格。例如,上文中已经提及的红绿黑三色的大色块绚丽搭配,以及黄裙与红鞋的艳丽搭配等。此外,复古的黑白渐变相间的粗麻纹衣裤,配以红色绸衫,辅以黑色皮鞋,就从三种基本色彩与基本纹饰而演变成一种绝佳的色彩搭配。从先锋前卫的视角而言,浅绿色中点缀着细碎黄色斑点的色彩搭配,在黄色的耀眼喧嚣之中,浅绿色的铺陈使得这种耀眼与喧嚣反而变得更加地有地放矢。基于色系的出彩搭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为一种架构,通常架构更注重于整个笼统的宏观层面表达。而色系的出彩搭配,则更注重于微观化的细节层面的表达,甚至小到附属品与微小配饰等微观细节表达。影片中纽约街头中的每一个人的个性化搭配,都成为了纽约每一个季节的调色版,而让每一个季节都焕发着不一样的色彩。

    二、设计艺术个性化范式

    (一)规律探寻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最能够触动人心的就是那句,“比尔从不刻意地去选择什么,也不需要任何摆拍,比尔所做的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站在街头等待着、发现着、追索着,所有的时尚都是自动送上门来的,而比尔所做的,实际上就是针对时尚加以敏感的把握、捕捉、分类、整理、诠释,从而针对这些时尚加以分类化、系统化、整合化,最终形成其对于设计艺术的一种由表象化的积累,而抽象化的理念”。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那条长度及膝的短裙很好看、那条淡色格裙很特别、那条褶裙很赞”,而是要由现象表象看到本质抽象,再针对這本质抽象进行集中的大量曝光,并从中筛选、整理、归纳、总结。设计艺术这只看不见的隐性之手在背后操弄着的规律性表达,良好的个性化范式是设计艺术得以由概念级向抽象级不断深化、不断进级、不断发展的一个十分必要的大前提,并终将促成由概念向设计艺术个性化范式的转化。[2]

    (二)另类范式探寻

    影片中的设计艺术个性化规律探寻,实现了由设计艺术个性化范式的表象化向抽象化转化的完形。艺术设计中的另类个性化设计可谓层出不穷。然而,这种反传统的另类个性化艺术设计,却并非如其另类二字表象化所言的毫无内涵,事实恰恰相反,这种另类可能是一种以后现代先锋科技为依托的另类。例如,纪录片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另类鞋子的设计,即完全颠覆了传统,将传统的不可或缺的鞋跟前置倒置,形成一种后跟彻底悬空式的设计,而对于女性的主要脚部重心所在的前脚掌,则形成了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更加稳定舒适的支撑,从而彻底去掉了本来就可有可无的日见其纤细的后跟。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进一步提高高跟鞋的高度,而且能够给予女性以更加稳定可靠的整个足部的保护,并且能够对人体最重要的穴位涌泉穴,形成一种局部按摩的效用,这样另类的艺术设计可谓是占尽了一举多得之妙。

    (三)高级范式探寻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的设计艺术规律探寻以及另类范式探寻,从一正一反两个方向齐头并进,最终却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那就是设计艺术的个性化范式表达,有着异源归化、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本质化特质,针对这种本质化特质加以总结可见,通行的黄金比例与均衡协调是表达出时尚美与时尚审美的双重节奏范式,而风格化范式则有着整体个性化与整体统一化的表达,且风格化的个体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化。同时,深刻探析这种个体间的以个性化为张扬的巨大差异化,其实亦存在着主导着整个时尚变化的时尚整体设计艺术的高级范式表在。这种高级范式表达即是社会审美、时代审美、文化审美三位一体的形而上的规训。个性化的这种三位一体的形而上的规训,来源于美的表现、美的审视、美的创制三位一体的概括、归纳、提炼,并以此突出地体现出设计艺术个性化美的韵律、韵味、韵致表达。[3]

    三、设计艺术个性化思维表达

    (一)生活情趣与乐趣可视化表达

    在《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时尚从未如此地切近于生活,而实际上,恰恰是真正的时尚首先即反映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此即所谓的生活情趣与乐趣至上的真正的时尚法则。在纽约你可能因为一次正确的着装,即有可能不经意间就登上《纽约时报》的版面。影片中恰恰即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叫做帕特里克·麦克唐纳的男士,以其个性化艺术着装而有17张照片荣登时尚栏目。从纽约街头的影像特例加以剖析,即不难发现生活之中的快节奏,无全无碍于个性化生活情趣与乐趣的尽情抒发。纽约有着世界最快的快节奏,但是却反而蕴育出了生活情趣与乐趣深度融合的快乐时尚,这种由形而上的抽象而直指人心的快乐时尚,其实才是美的趣味与审美的趣味的深度融合的更加高级的表达范式。同时,更有助于由这种蕴蓄于生活情趣与乐趣之中,进行创新与创意的提炼。

    (二)个体情感可视化表达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的生活情趣与乐趣的可视化表达,为进一步透过设计艺术的个性化抒发个体情感提供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基础化烘托与渲染准备。并且,亦以这种设计艺术个性化思维的抽象化,而在其与审美、生活、社会进行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之后进而形成了一种借由每一个体情感所释放出来的个体个性化的可视化表达。这种由社会表象而社会审美浸染亦昭示着由社会审美浸染而生活情趣与乐趣移情的设计艺术的真正价值链式的个性化思维的彻底完形,以及由设计艺术个性化范式的表象化向抽象化转化的最终完形,同时,更诠释了由设计艺术个性化范式向个性化思维的进一步转化。[4]设计艺术个性化思维的初级表达,即由文化、娱乐、生活等切近事物與切近需求着手,在艺术设计之中,更加充分地注入创制者的情感,从而为所创制的艺术设计,倾注个性化的魅力表达,并透过情感创新来传递情感、传递温馨。

    (三)思想意识可视化表达

    从《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可见,思想意识是人类潜意识中影响行为、话语、习惯的重要模因,透过对于意境感的感知、传递、赋予,进而方能建构出一种个性化思维的链式表达。设计艺术有着三种层级递进的层次,第一层次即表象层,这一层次以肉眼的朴素观察、影像的定格记录、脑海中一过式记忆等为主,处于一种概念表达级;第二层次即根据第一层次的主观结果进行能动化,即透过脑海中的印象记忆,针对影像的定格记录数据,将设计艺术的个性化表达的表象化内容,加以抽象化提炼,归结为抽象化范式,这一层次显然处于范式级;第三层次即透过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产生的结果,在传递、传达、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刺激受众或观众产生的连锁性的结果,这一层次显然已经处于思维级。

    综上所述,个性化思维应将个性化融入到更加细腻的观察过程当中去,将个性化融入到更加细致入微的分析过程中去。[5]艺术设计个性化思维的最高层次,就是反映创制者的思想意识表达并对其加以创制。

    结语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是一部由生活探析时尚、由时尚探析艺术设计的人物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中的唯一主角比尔,以其对于生活连通时尚的敏锐,时尚连通设计艺术的真谛,而为生活揭示着设计艺术个性化思维的唯美表达。设计艺术的个性化思维建构首先始于个性化概念,个性化概念以其出众的概念、出色的架构、出彩的搭配而编织出了个性化思维唯美表达的原初格局,同时,亦为个性化范式与个性化思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设计艺术铺垫,进而由个性化创制概念,而个性化系统化范式,由个性化系统化范式,而性化意象化思维地不断建构着时尚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