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研究

    张立鹏

    [摘 要] 文章将从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发展阶段、代表学派观点等方面对战略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讨论,希望能促进管理者准确有力地推动战略实施,高效客观地进行战略评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战略管理;理论分析;发展歷程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8-0004-03

    一、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其发展的某一特定过程中制定的一个长远的、具有很强合理性的战略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通过不断地对企业外部与内部多种要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并且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战略及时地进行评估与修改,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合理地配置自身的资源,使其与环境相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市场机遇相结合,以获取独有的竞争优势。

    系统的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众多的学者与思想流派,战略管理已经由最初的战略思想萌芽逐渐发展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战略管理的三大阶段

    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战略设计、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阶段。这也体现出战略管理本身是一种非常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思想[1]。

    首先,战略设计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管理者需要充分分析市场当前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更要确定企业内部现有的资源与条件,对企业当前的目标与使命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合理的长远战略目标,为完成企业自身制定的目标与使命,拟定多种合理的备选方案。

    战略设计完成后,则进入了战略实施阶段。而战略实施被认为是战略管理过程中最为艰难的阶段,它需要以合理的员工激励政策、充分的资源调配、坚实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战略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战略评估,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战略评估是指通过对反映战略管理质量的内外部要素进行分析,判断在此战略设计的基础上,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能否如期的实现。

    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是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的,战略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前提,战略实施是对于战略设计的验证,战略评估是对整个战略管理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综合检验,并且会反过来促进管理者进行战略设计的优化和改进。三个阶段的紧密联系为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托。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使企业战略不断得到优化,而且也更加突出了战略管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在20世纪初期,战略管理思想已经出现了些许的萌芽,亨利·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是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他对企业所进行的所有活动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归纳成了六大类,这是出现最早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2]。亨利·法约尔还对领导和管理进行了十分清晰的界定:领导就是以企业的现有资源为基础,通过最大程度的谋求企业利益,使得企业最初制定的战略目标得以成功实现,这是需要管理层所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亨利·法约尔在西方现代管理学史上是提出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第一人。亨利·法约尔认为,想要使企业或者组织得到长远的发展,领导必须接受管理方面的训练,学习先进的战略管理理论思想,明白战略管理作为一个管理活动是以人的行为为主体的动态过程,而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只按自己的想法盲目行事。1938 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中认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战略以及管理,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组织效率方面,使企业组织与当时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提出将战略划分为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等四个组成部分。管理者应该充分分析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为企业赢得竞争市场。以上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较为典型的三种观点,此时尚未出现较为系统完整的战略思想理论体系,但是为后续的战略思想理论发展提供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与铺垫。

    (二)传统战略理论阶段

    著名学者安索夫在其著作《企业战略》所提出的有关于战略管理的思想是传统战略理论的开端。在这一阶段,众多的学者开始了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此时有很多不同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学派出现,较为典型的学派有以下几类。

    文化学派认为战略制定是一种集体学习的管理学派,认为社会文化力量是影响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战略管理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是以组织内部成员的共同信念和认识为基础的。战略的变化是建立在文化改变的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体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且文化观念体系并不会鼓励企业战略的改变,所以战略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更改,最多只会是一些小的立场更改。

    《行政管理的领导》和《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是设计学派的代表作。设计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学派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要随着所处环境而变化;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目标,进行内外部的平衡与决策,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一个谋求匹配的过程。该学派的思想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战略管理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奠定了基本框架,甚至对当今战略管理的研究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管理是规范过程的管理派别。其主要观点为:战略是专门的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的相关决策进行设计。计划学派以SWOT分析模型为主要的工具,把决策制定的过程分成很多相关的部分。并且对每一部分都有着较为详细的阐释,这些部分是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的,对决策的制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计划学派把外部市场、企业自身的长远目标和具备条件看作战略管理的最基本的出发点。计划学派强调战略的设计与制定应该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条理进行。

    权力学派认为战略管理是一个协商过程的管理学派,这一学派的思想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芝加哥学派的一些思想对权力学派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权力学派在20世纪70年代末成立,权力学派认为,一个企业是由不同的个体和众多的利益集团所组成的复杂的集体,这些个体和利益集团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会达到相互约束的目的。他们彼此制约,相互控制,通过协商来达到相对统一的意见,这一系列过程会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个学派认为在很多情况下,组织或多或少会受到政治和权力因素的影响,从而会使管理层制定的战略发生改变。

    环境学派认为战略管理是一个对环境反映的过程,它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环境学派认为战略管理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并不是由管理层所主观决定的,而是企业内部对于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性变化。环境学派没有将战略管理这一过程归结为企业内部的一部分,它认为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上。战略的产生是环境对企业影响的结果。环境迫使企业进入特定组织形态与发展模式,从而影响战略的制定。只有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充分顺应企业所在的大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拒绝适应外部发展环境的企业必将无法发展[1]。

    (三)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在这一个发展阶段,众多学派的思想都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它们各有千秋。但是随着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步,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成为学者们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

    行业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行业结构学派的思想认为,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具体实施不应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应该同时进行且齐头并进的。迈克尔·波特认为行业结构对战略规则的确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行业结构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企业所在的外部竞争环境的特征,它對企业进行精准的自身行业定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业结构分析是基础,充分地了解外部环境的形势则是前提。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也是在这个时期所建立起来的,五种竞争力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它们同处于同一个行业当中,五种竞争力量相互制约彼此影响,对行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核心能力学派认为现代市场竞争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合理预测以及对企业自身的精准定位都是企业成否取得持久的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企业掌握特有的核心能力是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同时,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优化和更新其核心能力。在核心能力方面,企业应该对自己所生产制作的产品进行特有性方面的研发,以占据绝对的市场领导地位。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有独特优势。

    战略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建立特有的资源,并最大程度地优化战略资源。管理者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找到企业自身战略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即核心能力,但是核心能力并不是企业固有存在的,它需要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实践当中去不断地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提高,这也就是战略管理实践对战略管理制定的反馈,至少属于战略管理评估的一部分。当这一动态过程不断循环往复的进行,核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企业才能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战略资源,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企业所具备的内外部资源和条件是不同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差异,寻求本企业在竞争中的特有优势。竞争战略总体来讲是指将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作为战略管理研究的研究背景,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动态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21世纪以来,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变幻莫测。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特殊挑战,此时战略管理理论若不进行更新,只利用先前固有的传统理论方法,已经没有办法再去解决企业战略管理决策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这时一些新兴的战略管理理论便开始出现。

    在战略管理固有的传统理论当中很少有理论对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及时地更改自身战略理论进行阐述。动态能力理论则对以前的传统战略理论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创新。首先,“动态”的概念是指企业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优化更新应该与其所处的竞争市场相一致,及时地对市场产生的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是企业抢占市场和取得实质发展的关键。其次,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否应用战略管理理论最大限度地优化内外部资源的配置,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落实。竞争动力学理论是建立在竞争力模式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之上,它是对先前理论的吸收与优化,并结合当前竞争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新兴战略管理理论。竞争动力学理论主要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优化主要来源于管理者对于竞争对手成功经验的分析,将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转化并吸收。竞争动力学目前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地位,很多学者都纷纷投身于这个领域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有众多的企业家将这个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当中去,希望能用先进的理论去解决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同时企业家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体化的优化修改,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是相关理论进步与企业管理进步的双赢。战略管理是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会在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实现自身的修改与优化。环境分析是战略制定的首要前提,它将对战略能否成功的实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战略评估则是对整个战略管理过程的反馈,它是管理者对战略实施效果认知的重要来源,也是决策进一步改进的重要依据。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战略管理这一动态过程分成很多的部分去进行,有主有次,有前有后。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人都无法预测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企业将会处于一个怎样的外部环境之中,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有非常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实时地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并进行决策。我国企业应当将此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便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化进程。

    四、结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战略设计,准确有力地推动战略实施,高效客观地进行战略评估,以此来确保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不断发展,这是企业落实既定目标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都是人,市场的变化迅速而复杂,管理者的战略管理思想也应该随着时间、环境、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管理者在做出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的同时,更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估与修正,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谢延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8(03):144-145.

    [2]李文.战略管理理论在营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2):85-87.

    [3]董欢.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盐业,2015(01):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