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教师成长学院:让美丽看得见

    杨广祥

    [摘 ?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工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政府出资为邗江区实验学校建设了新校区。面对青年教师数量急剧增加、优质师资力量被不断稀释的局面,学校创新成立了“智慧树”教师成长学院,并从制度建设、理论建设、课程建设三个维度着手,全面推进“智慧树”教师成长学院的规范化、内涵化与品牌化。

    [关键词]优质教育;教师成长;智慧树

    从1996年起,在次第走过的岁月里,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用宽厚的胸怀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师生,用勤勉的作风牵挽着心向往之的逐梦人,实现了从一所普通小学到现有师生员工约1.2万人的超级学校的快速跨越。在2016年建校20周年之际,学校新增的新盛校区开始招生。当青年教师人数急剧增加,成熟教师逐渐遭遇职业倦怠,品牌教师人数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时,邗江实验学校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困境。经过反复调研与思考,学校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法宝:在原有“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平台的基础上,成立“智慧树”教师成长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师德师能建设为核心,开展各种整体规划和系统谋划的校本化职业培训和专业提升活动。这一学院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2月,学院项目获得邗江区教育系统“创新创优奖”,还被列入扬州市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培育项目。

    一、以建章立制推进学院建设的规范化

    制度是比道德、文化价值观更为强硬的一种约束力,健全的制度是学院建设的基础。

    1.编制学院内部结构

    在学院成立初期,校长室多次召开筹备小组会议,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扬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秋平为顾问,确定了学校教科室为项目建设执行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学院不断升格,逐渐形成了“一品润六枝”的结构,基于教师的成长历程和承担的学校岗位两个维度编制内部结构,具体包括聪慧学院、明智学院、卓越学院、管理学院、班主任学院、家长学院六个分院。前三个分院按照教师工作年限确定学员,分别对应工作1~3年、3~5年、5~10年的青年教师进行滚动跟踪培养;后三个分院则按照教师承担的学校岗位与角色确定学员,通过对管理干部、班主任、家长进行全员培训,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升格后的学院使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从零散走向了系统,从单打独斗走向了全面融合,呈现出勃勃生机。

    2.形成教育愿景

    在实践过程中,学院逐渐形成了以下教育愿景:让教师超越其现在的生存状态,放飞教育理想,一边学习积累,一边砥砺前行,努力成长为一棵大树,能够一边为学生遮风挡雨,一边在教育岗位上绽放光芒,实现自身专业品质的提升;每一棵树不断成长,学校将成为一片大森林,能够改善教育生态,实现内涵发展。经过校务会、教职工大会、年级部会议等多层次研讨,以上教育愿景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同,学院成为了全体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

    3.完善运行机制

    学院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化运作的重要保障。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学校各部(即幼儿部、小学部和初中部)将师德师能建设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学校制定了《邗江区实验学校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非常教师”评选方法》《邗江实验学校师德考核专项办法》等相关制度与规范,引领全体教师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制定了《“智慧树”教师成长学院章程》,精心安排各分院的培训课程,把师德师能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了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和主题,优先选用各科把关教师和相关专家为主讲人。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的点滴进步,让成长看得见。

    二、 以“大树理论”推进学院建设的内涵化

    “大树理论”原本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后来逐渐引申出励志的意义而广为流传。如果把一棵树苗长成大树看作树木的成功,那么其生长过程中所要具备的四个要素——时间、不动、根基和向上,则可看作引领每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敲门砖”。大树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院的精神内涵。

    1.时间:相信坚持的力量

    没有一棵树是从小树苗马上就变成大树的,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的结果。同样,教师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院引导每个教师在全面分析自身与环境的基础之上,制订了三年成长规划,并把规划细化为学期目标、年度目标,引导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坚持反思,勇于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相信坚持的力量,进步每时每刻都在悄悄发生着。

    2.不动:保持坚定的信念

    没有一棵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不断变换栽种的地方而能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定是多年扎根在一处,经历风霜雨雪而屹立不动,才能“修成正果”。受社会、家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学院推荐教师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让教师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坚定信念;通过组织好书分享会、“我的教育梦”主题演讲评比等活动激励教师,让教师明白要想成功,一定要“经风霜、历雨雪而不悔”;还邀请党员教师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以及专业成长的经历,帮助教师认识到每一次超越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使得之不易的成功愈加弥足珍贵。

    3.根基:创造爱的奇迹

    没有根就不会有大树,如果根基不牢,大树也会被风吹得左右晃动,甚至连根拔起。根基是大树吸取营养的源泉,为了寻找更多的营养,大树努力把根扎入地底,使自己的根基壮大牢固。树有根基,那教育的根基是什么?学院组织教师进行大讨论,答案也逐渐清晰起来: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爱才是教育的根基。学院秉承“以德育德,以爱育爱”的理念,把“呵护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作为基本要求,增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教育原理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攻克难题,谱写爱的奇迹。爱学生同样需要智慧,学院在“以德育德,以爱育爱”理念的基礎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智启智,以慧养慧”理念,不断丰富学院的精神内涵。

    4.向上:追求自主的生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因为大树明白,要壮大必须向上长。只有向上长,才能使树干和每个细枝拥有更大的生长空间,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学院把“成就自主发展的幸福师生”作为核心办学目标,秉承“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校训,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借助师德故事宣讲、名师成长访谈等,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用名师的魅力点燃教师的梦想,用榜样的精神指引教师前行,把教师引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不断给教师可触的标高,促进教师积极成长。渐渐地,学校形成了人人追求发展、人人不断进步的积极氛围,学校教师也有了底气、灵气、大气与雅气。

    三、 以课程培训推进学院建设的品牌化

    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路径。为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学院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1.优化课程实施团队

    学校聘请了王霞、卜月琴等市级名师、教科研标兵担任6个分院的项目负责人,并精心选择人员组建课程设计团队、课程实施团队和课程保障团队,借助扬州大学智库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项目负责人和三个团队的眼界和境界,用三支队伍建设为学院的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共同的志向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慢慢形成了优秀的学习型组织、科研型团队,由此提升了学院管理的品位,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2.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学院培训课程分为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类。人文课程主要包含精选的教育著作及相关文学作品解读;专业课程主要包含师德课程、教育理念提升课程等;实践课程则聚焦教师的基本专业技能等,包括演讲、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每个分院的培训课程设置努力增强针对性,比如:聪慧学院的学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以实践课程为主;明智学院的学员是已经有3~5年工作经验的教师,理论水平还需提高,以专业课程为主;卓越学院的学员都是市、区名师,有一定的理论积淀,成长动机也比较强,就以人文课程为主。此外,培训课程内容安排也努力满足教师的需求。每学期初,学院会向教师发放《课程内容意向表》,了解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据此调整课程内容;并针对其中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邀请骨干教师现身说法、指点迷津,以提高培训实效。

    3.创新课程实施形式

    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让培训变为一种福利,变为一种享受。香甜的咖啡,可口的水果,美妙的音乐,让培训不再枯燥。培训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高屋建瓴的专家讲座,也有面对面的对话访谈;既有启迪智慧的沙龙研讨,也有激情碰撞的论坛交锋。互动参与、深度交流、螺旋提升,卷入式的教研方式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使培训成为了快乐的学习交流会。

    此外,学院还积极协同相关部门,为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例如,丁云老师经过“育英杯”课堂教学竞赛的磨炼,成为了著名的诗人教师;卜月琴老师在扬州市小学语文高研班中得到历练,成为了学校语文学科把关人;王霞老师在培训中开阔了眼界,两次获得“蓝天杯”赛课一等奖;严书帆、李婧等年轻教师在省级比赛中崭露头角;崔恒娟、方娟、徐丽、褚心怡、马梓秣等10位教师在省级班主任、辅导员基本功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邗江区实验学校的学院建设,不仅为青年教师的卓越成长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更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爱与智同行,技与艺齐飞,一位又一位的年轻教师从学院起步、成长、反哺、共成长。学校需要大楼,更需要大师。期待学院枝繁叶茂,走出更多的大师,让美丽清晰可见!

    (責任编辑 ?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