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解析

    耿海洋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管理既有差异又有契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二者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彼此借鉴, 随着人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的开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愈趋向于生活化和实现主体行性人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管理; 主体性人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已经趋向于多元化。教育对象的复杂性、艰巨性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存在挑战的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已成为当下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任务。尽管人本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差异,是新型、有效的管理模式,但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两者间也相互契合,人本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

    一、人本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契合

    在我国市场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本管理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这两者却互相参照、互相融合、互相发展。从内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其组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 对人们进行有目的、计划、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符合一定的社会或利益集团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但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注重把人当作最重要的基础,通过适合的企业文化、柔性激励机制等甲乙管理。人本管理注重实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发展。从性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宣传教育类。而人本管理则属于行政组织类。人本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更强调其技术性的规则与制度的构建,而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政治性与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管理的相互融合是现代组织运作的必然趋势。人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优势;而人本管理的时间则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始与人本管理的不断融合,是两者一步步契合的历史转折点。不仅如此,他们相契合的基础也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管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共性。这两者存在着互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互相参照、互相融合、互相发展,两者之间的共性同时也促进了两者互相融合。

    二、人本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作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立足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扬弃。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理念,指出高校应该从制度建设、文化营造和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引导着高等教育走向人本化管理。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意味着教育过程中的人从客体性存在的“被建构”走向“主动建构”的主体性存在,走向自主选择、自主创造的存在。经过“主动构建”的实践活动,在培养主体的反映社会现代性品质的同时积极地实现人的个性化。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管理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但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管理在实践过程中有着相同的目标,方法上也存在着互补的契机,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管理互相参照、互相融合、互相发展,给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

    (一) 人的思想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新的分配制度对传统分配制度进行了改善,它大大的调动了人民劳动的积极性,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逐步达成共识。但由于分配收入差距导致了两极分化,使人们得认识产生了偏差,因而促使人们心理的不平衡。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活方式,物质生活的富有不表示精神生活的富有,经济地位的下降使得原有较高政治地位的社会阶层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在慢慢消失,即使在政治上任有较高的地位,但在经济地位上却有了较大的落差。这样的落差,让多数公众的心理不平衡。因此,只有使用人本管理的方法,才能使得这种心理失衡得到疏导,得到缓解。

    (二) 人的主体性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机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市场性、竞争性、经济主体性、开放性等,比起计划经济中的一些性质,如:封闭性、狭隘性、保守性,更具有新的特性。如此多的优型性质就需要一直相匹配的思想道德体系来维持和引导。需要人们以自尊、自强、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新型的观念来替代和破除陈旧的观念:依赖、封闭、保守和平均主义等。

    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主体性的发展,把受教育者视为“问题”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方面的教育受教育者,无法做到两者良性的互动,从而受教育者难以形成自尊、自强、自信的人格品质。培养有主体精神、积极个性、良好品性和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达到这个目的,受教育者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的和责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创新是达成这些目的的主要方法,同时融合人本管理的合理成分, 要以激发人的潜能为价值目标:如人的创造性、能动性, 在新的教育理论中我们要以主体发展为特征,改变以前视受教育者为客体的认识见解, 像上述所说的要紧紧围绕以受教育者为主体, 提升和不断培养人的主体性发展。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视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体形成、主体精神培养、主体德性塑造、主体人格提升的发展过程。

    (三) 人本管理新的思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人本管理的理论是在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不断超越、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人的因素成为了管理的核心。人的需要、人的素质、人的发展是管理中的重要价值目标。通过组织规划运作与管理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品格、提高人的主体性,从而促进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人本管理让现代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了在激烈社会中的主体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是在人本管理的不断实践中开辟了新的视野。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存在,以前把受教育者视为单纯的个体,从而忽略了人性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与社会工具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更多的展现,而人的全面发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阻碍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转型期, 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片面性和个体发展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在人本管理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更加关注人的政治素养、人的精神、人性品格的发展,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 使教育体现出最本质的人性关怀。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充分发挥。

    三、人本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型的启示

    受教育者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要经历以情感和意志为中介的内化和外化的两次飞跃,如果飞跃难以形成,就很有可能是个体在情感和意志的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不只只是任职、理解,更是心智过程的历练,需要尊重他人的情感、维护其他人格尊严。做到人格面前的人人平等才能使个体品德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这仅仅只是一部分,在这些基础之上,以人为本,激发个体的潜在能力,不断激励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换句话说,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决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养的关键是个体的、具有主体的人的道德水准。“主体性人格”是现在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目标就是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所谓主体性人格就是具有独立、理性、自主、自由的人格。换言之说,主体性人格是基于理性所控制的自由。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上来说,“授之以知,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践的。对实践活动的忽视,就会使知识难以内化。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内心感悟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从而引导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从而让受教育者成为积极参与者和自身素质的提升者。在实践过程中,要把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激励受教育者自律、自尊、自重、自强, 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提升自己,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本来外在于人的要求有了合理性的归宿,而且让社会的发展与个体的发展得到了真正的有机统一。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放在指导受教育者的实践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所决定的。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承认和尊重在主体性教育中得到了体现,并不断适应、融合、发展。日趋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生活化教育是目前我们应该大力加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是生活世界,只有在生活世界扎根,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根基,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本质。因此,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应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哲学反思,同时将个人对生活的思考来用于指导人的生活,对形成个人的道德情感有巨大的作用,对教育者教育目的的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意志有极大的帮助。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强大的教育推动力,从而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实践。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