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节俭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薛艳萍

    摘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并且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成了我们的任务之重,而传统的节俭思想中蕴含丰富的资源和宝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先秦时期;节俭思想;环境保护

    在传统发展观“又快又好”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是片面的、一味的追求经济数量的增加。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环境,防止环境问题继续恶化。

    一、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过大压力透支着环境的承载力,再加上我国强烈的迫切发展的愿望,致使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比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加重,固体废弃物堆积成灾等等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近几年来,虽然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减弱的趋势,但是保护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我国的生态问题呈现出破坏与保护并存的状态。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身的净化能力和抵御能力也在不断减弱,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破坏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和危害,已经成为我们当今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先秦时期节俭思想的主要内容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的节俭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但商朝的节俭思想仅局限在上层的统治者,能够认识到节俭思想对于王位继承的重要性,“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尚书·太甲上》)。但商王朝最终也是在商纣王的骄奢淫逸中灭亡了,没有将节俭的思想贯彻到底。

    节俭的思想被人们普遍接受认可是在周朝。在初期,统治者十分重视商王朝灭亡的教训,强调要以周文王为表率,学习他克勤克俭的作风,“惟乃丕显孝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周书·康诰》)。西周的统治者可以说是我国勤俭思想最早的积极倡导者。另外在《易经》的《节》卦中也有对节俭的全面、详尽的论述,并要求人们要身体力行,做到节俭。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创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节俭思想也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得以进一步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在西周节俭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探讨和发展。孔子的节俭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其做出了行为的道德标准,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在服饰方面,他认为“衣弊媪袍,与衣狐裘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论语·子罕》)。 在饮食方面,他主张“饮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学而》)。在住房方面,他认为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颜渊》)。他并不在意衣食是否华美、可口,居住的地方是否奢华,更看重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生活。

    战国时期的墨子,也有着丰富的节俭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同样的他也从衣食住行入手,将节俭的伦理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在服饰方面,他认为“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意思是说,我们做衣服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在冬天时防御严寒,夏天用来防暑,所以我们在制作衣服时要遵循节用的原则,不必过于追求华美。衣饰的华美多数依靠动物的皮毛,如果这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那么更多的动物会被杀害,这必将会导致生物链的失衡,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在饮食方面,他认为“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墨子·节用中》)。对于饮食只要能填饱肚子,强身健体,耳聪目明就可以了,不需要铺张浪费,追求奢华生活。在建造方面,他认为要“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墨子·辞过》)。我们建造宫室房屋是为了居住,因此只要能够遮挡风霜雨露就可以了,高大奢华的房屋是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在交通方面,他认为“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墨子·辞过》)。在制造车船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坚固、便利,而不是精巧的雕刻,浪费国家财力、物力、人力。

    三、先秦时期节俭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鉴于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更需要加大力度来保护、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从传统的节俭思想中找到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因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P.2)在报告中也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节约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的根本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1](P.2)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尽快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一) 保护生态环境,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节俭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源于地球上的资源稀缺性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可再生性,所以要想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克制自己,学会节俭,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子孙后代。

    在传统的社会,人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来对待自然,再加上生产工具的限制,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他们认为自然是神圣的,处处都有神的眼睛,如果对自然不尊敬就会受到神的惩罚。所以,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急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破坏,生态问题凸显。正如恩格斯所说:“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P.517-518)我们要正视自然,不能简单的将自然视为我们的奴隶,这样只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传统节俭观里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针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更强调“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在这一思想的启示下,2014年5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召开节俭养德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中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指出:“要把开展全民节俭养德作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使节俭养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深入开展节俭养德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反对浪费;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认真抓好党员干部节俭养德工作。”[3](P.1)不仅是普通群众,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保护生态环境,要养成节俭的思维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浪费、过度消费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在服饰方面,大多数人不再满足于遮体御寒的功能,更多地是追求名牌,这已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壮大;在饮食方面,更多的追求山珍海味,特别是在公款吃喝中,人们以一种拿别人的钱替别人办事的心态只一味的追求名贵的食物,将节俭思想抛到脑后,暴殄天物;在房屋方面,更是追求宽敞明亮的别墅,甚至一人购买多套住房,这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是一种投资。他们根本不会从大自然的角度考虑,或许你的一件皮革衣服就是杀害了无数只小兔子而做成的;你所吃的山珍海味,也正使野生物种逐渐灭绝;你的别墅是在占用多少土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一种节俭的思维方式。在树立节俭的思维方式上,墨子的节俭思想就赋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标准,对人们树立全方位的节俭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2006年3月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4](P.1)八荣八耻荣辱观已经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在节俭思维方式的养成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我们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开展节俭教育,宣传节俭思想,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养成全面的节俭的思维方式。

    (三) 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体系

    在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仅靠人们的自觉是不能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必须依靠法律的辅助,通过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相辅相成,才能最终改变生态环境。虽然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行各业必须拒绝浪费,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5](P.2)但是我国企业依然存在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的现象,特别是在山西省煤炭开采业中,这种现象更是“遍地开花”。我国的环保法律、节俭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形同虚设,一些政府部门不仅不严格执法,甚至还玩忽职守,包庇违法者,这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在先秦时代,墨子认为古代圣王制定了节用、节食、节衣的法规,能为百姓谋利除害,达到统一天下、富国利民的目的。[6](P.67)

    因此,我们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在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情况下,我国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我国制定的循环经济法,目的就是希望遏制资源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和环境的污染加剧的势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 告 [N].人民日报,2012-12-0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刘奇葆.节俭养德电视电话会议[N].人民日报, 2014-05-27.

    [4]胡锦涛.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 [N].人民日报,2004-03-13.

    [5]温家宝.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N]. 人民日报,2004-03-05.

    [7]孟祥坤.墨子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价值 [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