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的价值向度与维度重构

    杨思帆 刘丹

    摘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新时代重要任务。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如何更新、构建适应和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教师专业标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的价值取向需要强调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发展趋势和实践改革任务三方面的价值向度。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的重构必须重点考虑师德、素养、能力、体系等维度。

    关键词:新时代; 教师专业标准;价值;维度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1-0038-05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新时代,全球各国共同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纷至沓来的严峻挑战。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之一。师资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对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國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规划的颁布实施,我国教师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新时代重要任务。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早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而我国现有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滞效性、封闭性、单一性,难以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下的诸多挑战与崭新需求。如何更新、构建适应和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教师专业标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应然追寻: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的价值取向

    不同的标准制定主体往往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信念做出选择,政府主导型更注重宏观视角下的综合考量,站在更高的国家层面制定决策。根据我国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的价值取向需要强调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发展趋势和实践改革任务三方面的价值向度。

    (一)对接新时代国家教育发展需求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蓄势待发,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力求抢占科技和产业革命高地。[1]如何在世界科技之林赢得一席之地,既是当前全球竞争中的巨大挑战,更是必须把握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作为基础工程,为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2]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兴国必先强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仅作为一项德政任务,更是造福民生发展的切实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当前形势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师总体专业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尤其部分教师素质能力较差、师德水平低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3],重新修订教师专业标准既是回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事业自身改革的现实需要。

    (二)顺应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趋势

    21世纪初,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教师专业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早期的教师专业标准主要围绕教师应该知道和做什么,明确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不同国家对于教师专业标准的政策设计与具体实施存在显著不同。一类侧重于问责、监管和评定个人行为,例如,当时英国和美国基于技能的专业标准;另一类侧重于发展,强调教学中的实践规范,如加拿大安大略教师学院的专业标准。[4]在过去的20多年里,通过教师专业标准来定义教师工作在全球掀起一股改革浪潮,尤其是在英国、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经济体,这与支撑这些经济体的新自由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5]在新自由主义教育政策中,教师专业标准与以市场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息息相关。

    近年来全球治理体系调整极大影响了世界发展面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教育体系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又推动着它们沿着趋同的改革路线前进。[4]法国前学校教学总监罗宾(Robbin)指出:“我们21世纪的学校必须教会学生能够终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以数字技术和许多专业变革为标志的全球化、多元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提高,教育和教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基准应转化为教师和教育人员培训中的这些变化。”[6]

    另一方面,超国家层面的国际组织力量渗透甚至超越民族国家教育话语体系,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其旗舰产品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对各国教育政策和优先事项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生在PISA中的成绩排名被视为综合国力强弱的象征。许多研究表明,教师质量是学生成绩差异的主要来源。[7]因而围绕教师质量提升学生成绩的议题成为各国教育政策改革的重点。其次,经合组织发起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简称TALIS)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教师的实践工作与专业发展。我国制订教师专业标准起步较晚,自2012年首次颁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之后,虽陆续制定了新的其他教师专业标准,但暂未进行修订,一些内容不免难以适应当今教师专业标准运动。参考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趋势,开展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修定工作迫在眉睫。

    (三)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新任务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已稳步进入新的阶段,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学前教育体系发展较慢、义务教育面临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的难题、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倾向,等等。围绕核心素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各大政府部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健全培训课程标准;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认证和保障体系,幼儿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科学保教能力得到整体提升。”[8]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等意见。[9]随后又立马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强调优化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10]

    教師队伍是保障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在推进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临多维改革的新任务,无疑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关键时期重新修订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是服务基础教育发展大局,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调推进的重要且必要措施。既能为教师教学实际工作提供指引,又能促成工作合力打破体制机制性障碍。

    三、守正创新: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的重构维度寻求新的构建维度是深化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结合上述分析与当前专业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重点从师德、素养、能力、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研制提供参考意见。

    (一)以禁止性规定着力完善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素养,更是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目前各类教师专业标准文件中均强调师德为先,把专业理念与师德摆在首要位置。但多以“倡导性”规定为主,常使用“贯彻”“理解”“认同”“树立”等词语,较少直接使用禁止性表达。如《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19条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要求中仅一条采用禁止性表达,即“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11]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克己内省,要积极开展主观的道德约束,而不一定要受外来的强加限制,这也反映在传统的师道中。现代有关师德规范内容大多是在传统的师道中发展起来的,对教师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充满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其明显特征表现为要求教师自觉自律。这一出发点当然是积极的,但依历史可循,政策理论与政策实践两者之间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最终导致效果并不如愿。师德建设虽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失范现象,其中不乏严重犯罪行为。教师首先作为社会个体存在,必然受所处的大体环境影响。社会的转型既带来了活跃的经济,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它的冲突。体制混变致使教师在“面临与解决特定问题时陷入无章可循、有章难依或随意择章的境地,结果产生失范行为。”[12]

    现代教师专业标准在传承优秀的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更需要思考如何适应新时代道德伦理层面的变化。师德师风反映的本是社会和公众对教师的期望,因此很有必要从他律角度加强禁止性规定,着力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可为”与“不可为”应明确划清界限。既要注重个体的价值需求,也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效力,人性化、精细化、纵深化专业标准中的师德规范,而不是以笼统概括的表述简化之。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引,二为丰富监督考核操作性依据,三与其他师德建设机制兼容衔接。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丰富专业知识领域

    专业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条件,也是构建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维度,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改革相应地为进一步扩充教师专业知识体系提供借鉴。

    第一,完善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而个体的发展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因此以往的专业标准在这一领域中注重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段的学生发展规律、显著特征等。但遵循个体发展特征,恰恰是在当今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人文生态环境变化情形下最难以做到的,因为学生群体正呈现不同规模的分化,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复杂棘手,多样性学生群体凸显出来。例如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单亲家庭子女以及其他缺乏社会支持的青少年群体等。教师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在关注学生成长背景与生活环境方面发挥教育的引导功能。

    第二,创新网状结构拓展学科知识。传统课程模式设计已被改变,因而学科专业性的惯性思维容易囿于学科主义视域。在单向度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必须加深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发散网状式思维构建更宏观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使教师具备不同的问题视角,对任教学科积极进行探索与研究。此外,仅仅了解跨学科之间的联系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掌握综合性教学灵活多变的特点,懂得如何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有效发挥其关联作用。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强化专业课程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第三,深化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素养。一方面,面临多元变革衍生的一系列教与学的问题,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科学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支撑角色;另一方面,教育科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与实践成果引起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多元智能论、情境式教学理论、融合教育理论、家校合作理论等,及时甄选新理论、新方法是现实所趋。常规的边界被不断打破,21世纪的新时代教师应当掌握更全面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为未来的学校与教育做好准备。

    第四,加強通识知识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 世纪学习联盟(P21)开展合作,在P21提出的21 世纪核心素养4C 模型(审辨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的基础上,新增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5C 模型的核心素养框架中承担着价值枢纽功能。[13]面向国内,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这也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三)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加强教学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助推了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这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14]目前,我国各类教师专业标准仅规定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无数行业遭到巨大冲击。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课堂,传统技术手段已难以适应多元化信息交互、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本质不是技术工具的创新,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创新的跳板,带动教育本质的创新,实质是教育目标创新引领教育方式创新,从而培养适应智能时代和工业4.0 时代的人才。[15]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不单纯是技术工具的应用。作为辅助工具,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而绝非取代。

    新时代创造智慧学习环境,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涉及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以及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变革,加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提升革新与创造能力。与传统应用能力突出“优化教的能力”不同,创新应用能力突出“教师促进学的能力”,是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能力,教师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智能社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16]教师专业标准应制定更完善明确的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能力维度和要求,加紧弥补这一空缺。

    (四)分科分级多维度构建本土化专业标准

    在理论层面,已有许多研究者对国内外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逻辑支撑。在实践层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颁布与实施积累了许多可靠经验。目前我国的各类教师专业标准多为通用标准,鉴于我国教师队伍基数庞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立足国情,借鉴他国相关改革经验,拓宽本土化标准建设路径,在现有基础上制定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十分必要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召集学者与专家积极开展调查与研究,依据学科专业知识、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等要求作出详细的界定,从而制定各具特色的单科教师专业标准,以便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更加清晰和适用的参考框架。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制定各阶段教师专业标准旨在帮助教师在不同时期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各阶段应具备的专业水平与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考核与评选中增强规范性与公平性,从而激发教师努力达到理想阶段,认真规划职业生涯,将终身学习理念真正贯彻到个人工作中。这也有助于完善我国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层次性与系统性。

    四、结语

    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不断外延,教师专业标准的价值取向与维度构建必须跳出原有的范式进行更新,从而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蓄力助澜,积极迎接现在及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高祖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N].学习时报,2019-1-21(A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1-20)[2020-4-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2-23)[2020-5-2]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4]Francesca Caena.Teacher Competence Frameworks in Europe: policy-as-discourse and policy-as-practice[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4,49 (3):311-331.

    [5]Misty Adonioua,Mary Gallagherb.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what are they good for?[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6,43(1):109-126.

    [6]Ministère de lducation National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e et de la Recherche.Le référentiel de compétences des métiers du professorat et de l éducation

    [EB/OL].(2015-7-3)[2020-4-17]https://www.education.gouv.fr/le-referentiel-de-competences-des-metiers-du-professorat-et-de-l-education-5753.

    [7]John Hattie.Teachers Mak eachers Make a Diff e a Difference, What is the r ence, What is the research evidence? vidence?[J].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2003(1):1-17.

    [8]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15)[2020-5-10]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15/content_5340776.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9)[2020-5-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6-23)[2020-5-1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2-9-13)[2020-4-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1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84.

    [13]刘妍,马晓英,刘坚,魏锐,马利红,徐冠兴,康翠萍,甘秋玲.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2):29-44.

    [14]刘东方,杨思帆.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知识基础——基于2001年以来CSSCI学术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3):37-40.

    [15]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究竟应该怎样定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3):2-7+189.

    [16]王永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构建研究——基于ISTE 2017版《教育者标准》[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06):50-60.

    Value Orientation and Dimensions Updating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the New Era

    Yang Si-fan,Liu Dan

    (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high-quality teacher team both innovative and professiona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new era.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s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m. How to update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which enable to adapt an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in the new era is very significant and urgent. National strategic visi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actical reforms should be valued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andards must lay great emphasis on dimensions such as teacher ethics, literacy, ability, and system.

    Keywords:

    The New Era;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Value;Dim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