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经过几年的爆炸式发展,已逐渐成长为华语电影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单由于其制作和播放门槛较低,目前存在影片内容粗俗、制作粗糙等缺点。本文从对微电影的概述、特点及优势入手,分析微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为微电影在网络传播时代如何突破自身,进行更为广泛有效的传播提供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 微电影; 网络传播;市场监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3.72亿,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用户达到65.9%,网络视频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五大应用。近些年,微电影借视频网站快速扩张的东风,以势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各大影视团队、明星名导纷纷进军微电影,然而,在火爆的同时,一些微电影为追求高点击率,制作内容粗俗,动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发展将何去何从,迫在眉睫。

    一、微电影的概述及特点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 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 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微”时长,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不等,一般情况下微电影的时长不超过三十分钟,大大短于传统电影的时长,微电影的这一特征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欣赏作品时间片段化的情况相得益彰,在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影视消费模式,在商业簇拥下,微电影的横空出世,成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使人们在短暂的闲暇时光欣赏一部完整电影作品的梦想成为可能。

    “微”周期,微电影的制作周期极短,许多作品都不超过一个月,甚至有的作品可以在几天之内完成。导致微电影制作周期较短的原因除了微电影时长很短、拍摄和后期制作不需花费较长时间外,还由于微电影对于拍摄设备要求的门槛很低,对清晰度、分辨率等技术指标没有硬性的规定,如蔡康永就曾用某品牌智能手机拍摄了一部名为《纵身一跃》的微电影。

    “微”投资,相比于国产电影现如今动辄数亿元的大手笔投资,一部微电影的拍摄成本可谓凤毛麟角,往往投资几十万元便可以收获一部制作精良的微电影,也就是由于这一成本优势的存在,使得许多微电影在发行时无须承受巨大的投资压力,苦于无法回收成本而在选材时畏手畏脚,所以也促成了微电影在选材时天马行空,敢于挑战新题材、新技术、新格局,深得影迷的追捧。

    二、微电影的优势

    经过几年的爆炸式发展,微电影已逐渐成长为华语电影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积累了大批忠实粉丝,也吸引了大量投资商抛来的橄榄枝,日渐兴起微电影,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流行元素。从最初草根阶层制作的网络短片,到传统电影入主网络发行,再汇聚成集结传统影视公司、新媒体传播平台与赞助商三方力量打造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的影视作品,"微电影"这种新的电影产业形态试图借助资源整合,实现多方共赢,并将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4] 归结起来微电影能够迅速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如下:

    (一)短小精悍,情节讨巧

    微电影受限于影片时长,无法在影片中运用长篇幅的人物独白或是长镜头的情景铺垫,然而正因为如此,微电影在选择剧本时才更为谨慎,导演和编剧力求在影片中运用好故事发展的脉络,通过巧妙的设悬和制造巧合,让电影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最终在最短的时间为大家带来最佳的观影体验

    (二)门槛较低,全民参与

    微电影不同于常规电影,对于电影拍摄的团队、演员及设备都没有硬性的规定,在诸多电影类型中属于门槛最低的种类,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每个人可以不仅仅作为观影者而存在,还可以成为影片的演员、摄影师,甚至成为影片的拍摄者,这极大的激起了观众们参与微电影其中,将身份由观影者转化为创造者的热情。

    (三)广泛传播,广告青睐

    对于电影发行商来说,一部大制作电影最头疼的部分就是如何收回高昂的拍摄成本,常常能吸引百万人次的观影人数已实属不易,但对于微电影来说,一部好的微电影上线,如果影片质量较好,前期宣传到位,一天之内便可收获百万次的点击率,点击率过亿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于是微电影依靠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很快成为了广告商的新宠儿。

    三、 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从战略性眼光来看,微电影在未来生活中定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种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创作或理念上的误区,视频网站用的是开放式的上传系统,这让微电影内容监管变得非常困难,让一些为了吸引眼球、触碰社会道德底线的视频钻了空子。仔细研究当下的微电影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微电影的发展现状正呈现出几种奇怪现象。

    产量逐年增加精品却难觅踪迹。微电影市场每年产出大量各类主题类型片,内容涵盖纪实、青春、亲情、风景等多个领域,但我们仔细梳理这些作品后不难发现,伴随着产量的增加,所谓的经典作品却很难被发掘出来,整个微电影市场的影片质量开始与产量相悖,在经过爆炸式发展之后正逐渐走向下坡路,很长时间内没有出现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双赢作品。

    大牌明星云集演技却饱受诟病。当下,许多大牌明星热衷于到微电影中去“走穴”,客串个把角色,这样一来为自己增加了曝光率和关注度,二来也为影片的发行方省去了不少宣传费用,但通过影迷对于这些大牌明星参与拍摄的微电影的反馈意见来看,这样的组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迷纷纷表示,明星们在微电影中的表现更像是走过场,不但没有提高影片的整体效果,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剧情不断创新尺度却渐无下限。当我们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微电影”三个字作为关键词,在网页中首先会出现许多微电影的片名和简介,如《妈咪》《干爹》《绿茶妹》等,这些电影从片名来看,的确切合最新的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然而在我们认真观看完这些微电影后,就会发现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将女主角的拍摄尺度作为影片的最大卖点,大量低俗、色情场面贯穿电影始终,引来大量原本期待满满观众的阵阵骂声。

    四、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在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的微电影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瓶颈期和转型期,微电影在广大观众心中的认可程度正在逐渐降低,许多微电影人在把控微电影未来发展方向时产生了偏差,正慢慢引领大家走上了一条以吸引观众眼球和博取点击率为核心的错误航道。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网络,但如果微电影市场迟迟无法推出数量可观、质量过硬的优秀微电影作品,仍旧以尺度大胆、情节浮夸等作为主要卖点,丝毫不顾忌观影人的视听感受,长此以往必定失去在新媒体市场上占得的先机所以为了让微电影能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快更稳,在新媒体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微电影未来的发展应遵从以下发展趋势。

    (一)加强国家监督,审片过程严格化

    微电影因不在院线上映而很容易产生监管失位,导致许多微电影未经任何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核便直接投入市场,据此国家广电总局可以联系主要视频门户网站,形成一种针对微电影市场的审批机制,本着从严审片的原则,对于拍摄尺度较大,内容低俗下流,扭曲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微电影作品要严加监管。对于微电影的拍摄与发行单位,要提高准入门槛,将微电影作品与网络拍客拍摄的视频短片区别开来,可以拍摄和发行微电影的公司应具备相应的行业资质,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影拍摄和发行经验,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把控好微电影作品的高质量和高水准。

    (二)学习国外经验,引入法制管理

    目前国外实行的是传播后追溯制度。不限制播放,但播放后产生恶劣影响就会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追溯。这方面我国已经起步,但还不成熟。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教授认为,还应加强行业管理。“现在有电影协会,但微电影和短片并没有类似的协会,无法实现行业约束。”我国在影视方面的管理手段还较为单一,但市场发展已经呈现多元化。要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就需要多元化的管理手段。要让微电影积极向上发展,形成一种健康的传播模式,建立自我输血和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3]

    (三)打造精英团队,制片水准优质化

    微电影拍摄成本很低,许多专业或业余导演和制片人都将微电影作为自己电影道路上的试水之作,所以导致市场上的微电影作品鱼龙混杂,影片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我们应集结一批经验丰富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凝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大家共同创作一系列积极向上,品质上乘的微电影,并在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上竞相进行推广,为优秀作品的上映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我们要联合一些视频门户网站,举办几场成熟的微电影大赛,设立相应的实体奖励,点燃微电影爱好者的拍摄热情,帮助新生代导演和演员脱颖而出,也通过这种方式为微电影市场培养后备人才。

    (四)开放打分平台,全民评影常态化

    许多演员因为微电影薪酬较低,覆盖面较窄等原因,在拍摄微电影时不愿全身心的投入,而是走过场,使得许多作品人物表演缺乏张力,让观众很难入戏,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好国内几个主流的电影评论网站,如豆瓣网、时光网等等,在这些网站上效仿常规电影,设立微电影专栏,对于新上映的微电影,所有观影人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客观的评价,留下影评并为影片打分,大家除了可以为电影本身打分,还可以为电影的主要演员打分,网站工作人员每周根据大家的打分情况制作排行榜,电影好不好在榜单上一目了然,这样既可以为观众在选择微电影时提供参考,还可以以分数激励演员更加重视自己在微电影中的演出。

    五、 小结

    微电影的发展日趋走向成熟,并且正逐渐成为受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来欣赏一段微电影,以微电影形式播放的广告作品也更加能够触动我们的购买欲望。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微电影去传播大量资讯;在新型市场结构中,我们需要微电影去拓宽营销模式;而在每个受众的心中,更需要微电影带来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所以只有加强微电影市场的投放和监管,弘扬正能量,微影人在创作过程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微电影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2][美] 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天.“限令”下的微电影:杜绝传递“负能量”.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2012,7.

    [4]聂伟,吴舒.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J].上海大学 学报,2012,(4).

    [5]李玥.社会主义新时期下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研究[J].大江周刊,2013,(9).

    [6]李科.试论微电影的兴起与发展[J].电影评介,2012,(8).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