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深度创建家校合作新途径

    曹素平

    【摘? ? 要】加强家校深度合作,促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学生,使家校之间形成正向反馈,共同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校共建;深度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1?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3-0065-02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chool education to get rid of the dilemma by strengthening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joint force. School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guiding ability in family education, help parents learn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with scientific methods,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with goo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moral foundation and personality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ociety.

    【Keywords】Core literacy; Home school co-construction; Deep cooperation

    新課程改革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合力,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下学生性格的多样性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失衡、偏离,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也送走了教育的责任,致使学校教育无奈地代替了家庭教育,二者不协调融合,促使乡村学校教育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建立深度合作的家校关系、创新家校合作途径,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已成为教育发展规律、表征教育时代特征的强大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是乡村寄宿制学校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家庭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如何建立深度合作的新型家校关系,在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家校共建的合力态势构建家校教育的新模式,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家校互育新情景,铺设教育合作效能

    “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学生的天然学校。一个人在成长的一生中,在每个重要节点处都显现着家庭教育的烙印。“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促使家庭教育生活化,是教师引导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应通过创设家校互育的新场景,将学校、家长、学生纳入其中,激发出教育合作的最大效能。

    (一)了解家庭,认识家庭教育的多样性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正面的积极影响或负面的消极影响,都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学生与家长沟通,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宣传好的家教方式,创设适合不同家庭的教育情景,学中做,做中改,改中坚持,纠正家庭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的问题和误区,是当下教育者的必修课。起步就是深入家庭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梳理家庭教育呈现的失衡线,为家校共建的合作效能而奠基。

    (二)转变观念,倾听家庭教育的心声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挣脱,是家校联通的不懈动力;师者尊重个体,转变家校相处角色,已是时下教师的责任。教师逐步变成“聆听者”,从“传达”变“分享”,从“解释说明”变未“换位思考”。其实相对于前者,做一个聆听者、分享者、换位思考者,更符合学生成长的轨迹。教师与家长应该更多地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形成良好的家校沟通方式,让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

    (三)搭建平台,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

    由“我说你配合”到“一起做研究”,如请家长做教师例会的参与者、家校共同举办教育年会、定期开设家长工作坊等。在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作为研究的话题,与家长一起思考,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解决学生问题方面的作用,巩固家校教育之间的合作关系。

    二、共建家校互育新理念,共商教育价值观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时,必须让家长成为团队的一员,为德育的开展建言献策,启发家长在德育中获取更多灵感。从“育儿方法”到“课程建设”,教师应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这一重要职责出发,通过家校合作真正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可邀请家长一起研讨、制定并完善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以开放、融合的心态,打破校园的围墙和心灵的壁垒,与家长、学生形成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让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结合,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教育渗透力,完善家校教育评价体系,呈现家校教育的多维互动,在对话、协商、共享中走向教育的未来。

    三、创新家校互育新途径,突围教育实效性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方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举办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访校”“家校联系卡”等都是常见的家校联系方式。另外,教师也可借助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提升学校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与家长保持联系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克制,联系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对家长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

    (一)大方的支持者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二者通力合作,才能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作为知识传播的主阵地,同时也肩负着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重任。而一个人的品质不是某一天形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付出。学校教育在这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这就需要家长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不论是理念、行为还是实物等方面的支持,都能让学生的德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如组织开展科技发明活动、演讲辩论活动等,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二)快乐的参与者

    我們每个人都存在于社会,也都离不开社会的滋养和影响。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组织开展社会性强、实践性强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如举办“家校运动会”“观看演出”“参观作品展览”等活动 。对于学校来说,展示教育成果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对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

    (三)成功的志愿者

    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例如:笔者曾邀请校外医务工作者家长为学生做健康知识讲座,讲解日常个人防护的方法,并让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正确的七步洗手动作与方法。良好的健康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成长,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公正的评价者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塑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学校要综合不同家庭的不同评价标准,博采众长,进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真实状况的评价标准,以此实现对学生的客观、公正评价。例如,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中,家长可以通过家庭评价卡让家长及时反映孩子在家庭里的点滴成长,使学生形成学校、家庭言行一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应重视并加强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帮助家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家长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积极地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程,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的人才。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建立深度合作的新型家校关系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124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惠萍.浅谈核心素养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上,下旬),2019(31).

    [2]张清红.核心素养下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相关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8).

    [3]李佩玲,邵焕娣.搭建平台,创建家校合作新途径[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1).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