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生猪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罗宴会

    摘要:主要阐述了目前恩施州山区生猪养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恩施;生猪养殖;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84-02

    1 恩施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恩施州是全国的贫困山区之一,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铁路相继开通,恩施州的经济建设日益扩增,产业发展逐步壮大,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恩施州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2013年,全州出栏生猪500.2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6.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8%。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9 903户,出栏生猪259.69万头,占生猪总出栏的51.92%。规模养殖逐渐普及,为把恩施州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国先进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将畜牧业纳入了全州六大产业链建设之一,将“产业兴州”作为恩施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而生猪生产是恩施州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产业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地势区域特点,目前山区生猪养殖还存在小规模、大群体、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少,没有充分利用到山区优势、发挥山区养殖模式的特点。

    2 恩施山区生猪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

    2.1 地势条件有限,地理优势不强

    恩施州位于鄂西南边陲,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地理条件独特,地貌主要以岩溶山原山地为主,中低山占全区面积的80%以上,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土地大面积被石漠化,形成平原地区少,复垦地和荒地被利用的少,适合建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场址难找,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很难大规模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

    2.2 生猪品种单一,良种化程度低

    恩施州山区主要饲养母猪品种为恩施黑猪,大约克、长白及长恩、大恩、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商品猪主要以三元杂交猪为主,分布在全州各个县市,但是其品种较为单一,良种化程度较低。

    2.3 畜禽污染严重,环保难以控制

    畜禽规模养殖业发展,对于环保是一个难题,也是块心病,畜禽养殖场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尿及其产生的有害气体。粪污处理不到位是规模养殖业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当前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4 扶持资金缺乏,信贷支持率小

    受当前市场行情的影响,生猪价格一直不稳定,从事畜禽养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是目前养殖户从事养殖行业遇到的最大难题,养殖户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虽然国务院出台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十条”,恩施州农业发展信用担保公司也明确规定了用于畜牧业发展部分应不低于总担保额度的40%。但因政府部门与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一,因此在落实小额贷款过程中难度加大,很难实现。

    2.5 人才资源短缺,科技含量不高

    当前山区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工程不断开工建设,对生猪养殖场场址选择、栏圈设计、品种引进等高标准、高要求,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为工程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但是基层科技人才相对匮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科技水平整体落后,加上山区文化相对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比重较高,老百姓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养殖方法传统,生产效益低下,劳动报酬低,也成为了制约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6 养殖区域分散,防疫难度较大

    山区地形分布较为特殊,生猪养殖模式基本以散养户为主,每户饲养几头至几十头且不具规模,分布区域较为分散,每年的强制免疫要分三次普注,因基层防疫人员有限,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防疫难度相对较大。

    2.7 饲料价格偏高,养殖成本过大

    目前,生猪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迷期,2014年1月开始至到9月底,活猪价格每千克不超过14元,而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同期均价达到2.6元/kg,面对如此之高的饲养成本,生猪养殖呈现亏损,想多数养殖户不愿再扩大规模。山区虽然可以自产自销各种农作物减少饲料生产购销的成本,但因地理条件有限,种植也不具规模,产量较低,大型农业机械普及难,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大规模养殖业持续发展。

    2.8 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山区部分地区因交通、通讯、电力、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生猪规模养殖的制约因素。信息化水平滞后也是影响当前山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2.9 产业化程度低,外销难度较大

    好的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带基地建设,基地带农户发展,从而达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恩施州具有一定实力的生猪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满足不了当地畜牧业生产的需要。产业化程度很低,无法将自创品牌更多地推向国内及国外市场。

    3 发展对策

    3.1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恩施州山区土地资源利用率很高,山地、荒地、低产耕地开发潜力巨大,可进行综合性开发,建立因地制宜、地尽其用的土地管理和使用体系。高山地区低产地开发后适合退耕还草、种草养畜;二高山和低山地区气温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种植饲草,可种植玉米、马铃薯等经济农作物养猪;人烟稀少、水源丰富、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适合建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中型规模养殖场,而且养殖场所产生的粪尿完全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生长,为发展高效生态养殖提供有利条件。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既不会污染环境,又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提纯保种,强力推进畜禽良种化

    为进一步促进恩施州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提升州内生猪及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应大力发展生猪特色养殖、规模养殖,打造恩施州特色产业链。一是必须建立健全、配套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开发当地主导品牌,保护、培育、推广和利用恩施生猪优良品种,以规范的杂交体系推动良种化。二是必须重视遗传资源保护,比如恩施黑猪,虽然生长缓慢,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但是质优,市场需求量也大,如果很好的推广和保护起来打造成为我州自己的一个品牌,那么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因此可争取建设恩施黑猪保种基地,进行保种、种猪提纯复壮和开展杂交利用,降低保种成本,为全州乃至武陵山区提供生猪良种等基础性资源。

    3.3 控制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养殖

    长期以来,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一直是养殖行业的一大难题,一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每年向外界排放的污染物严重影响到周边环境和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可充分利用粪尿促进林、果、渔的全面发展来达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大规模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时,必须配套粪污处理设备,但是对于山区来说,地理条件限制,投资修建大型畜禽粪污处理设备不划算,因此发展生态养殖最为适合,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可配套建设沼气池、生物发酵床、干粪堆积场等污染物处理设备解决畜禽粪污排泄问题。比如宣恩县探索的生猪“4450”养殖模式(即:一户农户修建一栋带40m2生物发酵床的圈舍,饲养4头能繁母猪,年出栏肥猪不少于50头,且实行自繁自养),值得向全州推广。

    3.4 齐帮共扶,形成产业扶持机制

    一是联合发改、财政、农业、国土、扶贫、环保、水利、电力、畜牧、保险等部门,各自履行相关职责,齐抓共管,共同围绕恩施州畜牧产业链建设扶贫总目标,在技术服务和项目上倾斜于畜牧业生产发展,对口争取项目扶持,招商引资,鼓励农民、科研院校、外地客商、返乡创业人员大力投资经营畜牧生产。二是金融企业与政府部门要完善好相关机制体制,争取将支持畜牧业小额贷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为民办的实事来抓,为畜牧业生产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后盾。三是以政府牵头、财政帮扶建立专项畜牧发展基金库,主要用于生猪发展贷款贴息和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及生猪养殖大乡、大村的建设,大力向全州推广发展适合山区的小规模、大群体生猪养殖模式。四是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认真为民办实事。

    3.5 科学饲养,加大技术宣传培训

    一是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恩施州丰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资源。建设适度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配套的沼气池和生物发酵床,引领养殖户科学饲养、高效养殖,并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二是分批次举行生猪养殖大户、生猪科技示范户,畜牧科技推广员、动物繁殖员、基层防疫员和兽医等进行集中培训,及时更新生猪生产、管理、防疫、防治、免疫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印发相关畜牧技术资料,及时送科技下乡。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养殖户知法、懂法、守法。

    3.6 预防为主,抓好基层防疫工作

    一是着重抓好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别是春秋两防,一定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注射到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防疫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基层防疫员分片管辖,建立责任奖惩机制,与防疫员工资直接挂钩。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免疫死亡补偿,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到位、落实到位。三是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必须抓好辖区范围内畜牧业生产的兽医防疫工作,创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确保该范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7 推广种植优质高产饲料作物,降低饲料成本

    充分利用山区优势,有效利用丰厚的物质资源,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牧草营养价值高、产量也高,不仅是牛羊等草食动物的主粮,也可用于生猪生产,山区有大面积的草山荒坡,高山低山皆宜,都可以利用起来种植牧草,解决生产过程中饲料缺乏、成本偏高的问题,可以适度地降低饲料生产购销成本。

    3.8 整合集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山区畜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加快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养殖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使山区畜牧业发展向平原发达地区靠近,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公路“村村通”,为养殖生产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将重点放在缺水区域的人畜饮水问题上;三是倡导信息产业,有效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送科技促发展。

    3.9 转变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认真分析当前生猪及其产品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需求走向与形势,科学地调整生猪生产方向与规模,改变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创新生猪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和养殖户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鼓励养殖户采取“小规模、大群体”、“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牧业”等多种经营方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形成企业和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根据市场需要, 发挥山区整体优势,调整区域内生猪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利用资源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