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武华玉 周黎 黄京书 乔木 刘贵生 彭先文 梅书棋

    摘要:分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发展模式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6-02

    生态循环农业是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为宗旨,兼顾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持、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综合性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其内涵是在促进物质的良性循环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高效低耗,达到经济与生态同步发展。其目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以及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高效利用,综合考虑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统一,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恶化,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1 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源消耗最低化、劳动就业最优化的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

    1.1 生产流程循环设计

    循环农业把生产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进入循环农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经过一个生产环节之后进入另一个生产环节,实现循环再利用,做到在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1.2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循环农业着重从投入角度来考虑经济目标的实现,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目标。循环农业将维护生态环境与实现农业生产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很好地协调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

    1.3 低污染低排放

    循环农业重点考虑延长进入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使进入农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经过多个生产环节循环利用之后大部分转化为产品。因而减少了向环境排放的数量,实现了生产末端的低污染甚至零排放。

    2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

    2.1 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能源化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沼气发酵来处理大量的废弃物(畜禽粪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不仅有效防治了环境污染,而且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提供能源;同时,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和沼渣,可以种稻、种菜、种果、养鱼等,起到改良土壤、提高生物产量和质量、生产无公害产品的作用,从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2.2 立体复合型模式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特点,使处于不同生态层次的生物类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互惠互利,充分利用太阳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为生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有:①立体种植型,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等;②立体养殖型,包括陆地立体圈养模式、水体立体养殖型,如鸡粪喂猪、猪粪喂鱼;③立体种养型,如在稻田或藕田养鱼、养虾。

    2.3 观光农业模式

    观光农业模式是以生态学、环境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设计融农业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区,采用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理论,合理构建不同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再生循环与利用模式,建立起具有持续再生能力的综合生产结构,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一种循环农业模式。它以大农业为依托,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与环境保护为一体、通过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协调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资源的良性循环,该模式主要发展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构建集农业种植、养殖、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发展针对城市居民消费新需求的生态型、科技型观光农业。

    3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循环观念缺乏

    目前,人们对生态循环农业认识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循环农业观念的缺失已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

    3.2 农业经营规模过小,成本过高

    运用循环农业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循环农业对农业经营的规模要求较高。目前农业生产中家庭型的小农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土地分布较为零散,大型农业机械使用较少,手工劳动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一家一户进行循环利用的成本过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以规模与产业为重要特征的循环经济的发展。

    3.3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发展生态循环业投入大,见效慢,经营者参与积极性不高。

    3.4 市场需求不足

    目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一般集中于大型超市销售,而大部分消费者一般选择的农贸市场购物,是因为农产品标准及检测制度不健全,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购时很少会从产品内在品质角度去考虑,往往以产品的外表及价格为选择依据,化肥、农药种植的农产品以其好的外表及较低的价位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目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缺乏市场动力。

    4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

    4.1 提高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

    积极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循环农业宣传,提高农民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营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并定期举办生态循环农业培训,使广大经营户掌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必要的技能,顺利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4.2 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投入,安排生态循环农业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试验示范等活动;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引导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及银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集中优势力量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运行模式,示范带动生态循环农业的整体发展。

    4.3 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积极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清洁生产、科学用药等技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良性发展。加大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快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经济效益。

    4.4 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对规模要求较高,但目前小规模生产并出现资源紧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必须规模化生产并重视有限资源,保护并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宽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