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部门政风行风建设的几点理论思考

    李亚杰 赵志强

    [摘要]政风行风建设是党和政府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理清环保部门政风行风建设中的几对理论关系。对于稳步提高其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政风;行风;党风;分值;排名

    政风行风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纠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部门和行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政风行风建设通过加强和改进部门与行业的作风建设,大力纠正不正之风,对于改善政府形象、转变行业作风,加强部门和行业的内部管理,以及推动政府各部门和行业的廉政勤政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和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积极影响。

    对环保部门而言,政风行风建设直接影响着环保事业的发展,是一切环保工作的基础和政治生命线。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必须理清几对关系,即:政风、行风和党风的关系,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与环保业绩及测评成绩的关系,政风行风测评分值与排名的关系等。由此,以保证政风行风建设评审工作更为科学客观。

    (一)政风、行风和党风三者的关系

    政风、行风和党风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在阐述三者的关系前,需要先了解政风、行风及党风的内涵。所谓政风,是政府机关作风的简称,是政府机关和部门的行政行为方式,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总体表现形式,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的总称。行风,是指行业的一种风气,在我国,各个行业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同级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在这种体制下,行风与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方式有着直接联系,也与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学风有着密切关系。党风是指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总称,它具体表现着党的精神风貌,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

    政风既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个人思想、行为的风格而存在,又体现政府机关及整个政府的风貌和形象。政风的根本问题是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实上,许多不正之风的形成,问题虽然发生在基层单位,但根源往往在行业主管部门身上,而老百姓正是通过自己身边的、经常打交道的基层站所人员是否廉洁奉公、勤政高效来直观地评价我们的党和政府。因此,不论是从行业管理体制上还是从行业担负者的社会职能上看,政风行风是相互联系的。同时,政风与党风也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政风是执政党党风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党风正则政风正,党风不正,政风也难正:另一方面,政风是实现党风好转的具体途径和载体,政风的改进,可以为党风提供良好的氛围,起到促进作用。行风则是透视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好的行风必然有优良的党风和政风作指引。

    形成良好的政风和行风,关键在于党风。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构建,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由此实现党风、政风和行风三者的良性互动。

    (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与环保业绩及测评成绩的关系

    环境保护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政风行风建设好坏会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绩效,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做得好,干部作风深入,行政效能则高,环境保护工作效能自然也会不断提高。做好了环境保护工作,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政府工作就能得到百姓认可,老百姓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由此政风行风建设的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反之,如果政风行风建设不抓,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得到政治思想上的根本保障,试想,一个充满着不正之风的政府和行业,岂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工作环节来看,它是由计划、实施、监督控制、反馈等组成的管理系统;从环保工作内容来看,它是由政策研究、法规建设、环境审批、环境监测、环境整治、执法检查、宣传教育等组成的系统:从环境治理内容来看,不仅包括治理水污染等重大环境工程,还包括其他污染、噪声防治、环境保护等。因此,检验政府环保工作的绩效决不是单因素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实行综合评价,尤其要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那种只注重重点环境工程却忽视直接影响市民生活的环境问题的做法,本身反映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甚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风行风问题。由此可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正确认识政风行风建设与环境保护业务工作的关系。坚持以抓政风行风建设来促进环保各项工作,以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来提高政风行风测评成绩。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如果一个部门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政风行风建设不重视,那么这项工作很容易变成老大难。必须认识政风行风建设不仅是监察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需要各层各级环保部门的共同参与,部门的领导尤其要加强对政风行风建设的领导。

    (三)政风行风测评分值与排名的关系

    关于政风行风测评的分值与排名,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即:政风行风测评分值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在行政执法类部门中的排名却没有上升,位置一直比较靠后。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既不能因成绩的提高而满足,降低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标准,也不能只看到名次的持续落后,否定环保部门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分数低并不绝对代表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做得不好。“分值年年都有所提高,排名却停步不前”,说明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很努力,成绩共同得到了提高,说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测评结果中,自然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然而,虽然各个部门都取得了进步,但名次靠后的部门与名次靠前的部门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的努力,继续采取有效措施。

    测评标准也是影响政风行风测评分值和排名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政风行风测评标准过于统一,过于绝对化,缺乏科学性。民众满意度是影响政风行风建设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由于行业服务内容性质不同,群众利益关联性不同、满意度也就不同。由于一些民众对作为被评估对象的政府部门并不是非常了解,于是难以做出正确评价,例如,在政风行风测评中,从市民反映的主要问题看,有环保政风行风问题,也有非环保问题,或者说有些问题并不属于环保部门的职责范围,而是属于环卫部门的事,但由于市民分不清楚,把环卫部门的问题归为环保部门,必然会影响环保部门的测评成绩,因此群众的测评分自然也不同。政风行风虽然主要属于作风问题,但是,行业的绩效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行风测评分值,由于行业的客观历史基础条件不同,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政风行风建设的水平。此外,政风行风建设还会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有些工作非常复杂,同属于多个部门管辖范围,问题本身比较顽固。受到多个行业部门牵制,很难从根源上独立进行治理,环保部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仍很难有显著成效,虽然在业务上尽了力,业绩却没有很大的提高。这类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并非一定是工作不力,而是由于体制性的制约问题。测评成绩不理想,并非就等于某个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做得不好,显然,这些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应该统筹多个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条块结合,并且加大政府投入,共同解决问题。如果政风行风测评员把这些问题都归为某个部门的履职不周,因此降低此部门的测评分数,是非常不合理的。可见在诸多“不同”下采用同一种测评标准,并不意味着政风行风建设排名靠前的部门比名次稍后的一定要好或者说功夫下得一定大。许多事实和数据证明,政风行风评议成绩是极其微妙与复杂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政风行风评议总分与排名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改革评议方式方法,提高评议的信度和效度。

    鉴于政风行风建设与测评成绩的繁杂关系,在行风评议时,评审员应该考虑一些复杂因素,合理确定民众满意度的比重,酌情评分。同时,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使民众知道正确客观的政策预期目标。总之,在政风行风测评中,应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显绩与潜绩、主观度、客观度与绩效度等关系。作为被评单位,应正确认识看待分值与排名的关系,积极努力不断提高政风行风建设的水平。

    开展政风行风建设,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不能就政风行风建设抓政风行风建设,既不能片面地把业务绩效等同于政风行风建设的成绩,也不能将政风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脱离开来。政风行风建设必须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统计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成果,采用科学的计量分析方法,推进政风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