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农村幸福院建设研究

    李鑫 潘信华 乔丽娜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农村养老 幸福院

    作者简介:李鑫、潘信华、乔丽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07一、研究背景

    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西方提出积极老龄化的主张,把其定义为: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报告还指出,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有三个基本支柱,即健康、参与、保障,这也为积极老龄化行动提供了三个主要的方向。

    第一个主要方向:健康,即“当慢性病和机能下降的风险因素(包括环境和行为)降低而保障因素提高时,人们将享受健康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的生活。这样他们在进入老年后, 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能够保持健康和生活自理, 只有较少的老年人需要昂贵的医疗和照料服务。”①这就要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注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观念。同时,只追求生理层面的健康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总的来说,保障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积极老龄化下对老年人健康的要求。第二个方向:参与。所谓参与,是指健康的、有能力工作的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有偿或无偿地提供服务,这样,就会使老年人继续生活在主流社会中。②这就要求社会给老年人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得老年人成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力量。第三个方向:保障。是指家庭、社区、政府按照法律的规定, 对没有劳动能力,已退出劳动领域的年老者,提供社会救助等措施。措施具体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社会服务等的社会救助和保障。③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要求全社会联动起来给老年人提供全方面的保障。

    西方积极老龄化理论对我国养老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与现代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类似,人口老龄结构也在不断老化。同时,截止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1.9%,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然而,目前我国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其中,尤以农村养老形势最为严峻,亟需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养老道路。农村幸福院作为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其在解决养老问题上的作用,还有待着进一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源于西方的积极老龄化理论可以提供借鉴经验。二、陕西省西安市C区农村幸福院基本情况

    C区的农村幸福院是由村委会主办,利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幸福院的建设主要以利用村闲置土地和房屋为主,每个幸福院在开办之初都有3万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補助、3万元的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补助和1万元的市县配套补助。幸福院投入运营后,上级部门根据每年的考核情况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来提供资金支持。在管理模式方面,该区农村幸福院主要是由村委会直接进行管理,少数依托老年协会和私人养老院进行管理。在服务内容方面,幸福院不提供住宿,主要为70周岁以上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提供免费就餐、医疗和娱乐等服务,不满70岁的老人则需要每月缴纳约200元的伙食费。三、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幸福院发展的优势

    (一)注重老人健康,能够满足老人基本需求

    幸福院内都配备有食材加工室、领餐窗口和用膳区,用来为老人提供可口健康的饭菜和周道的服务。同时,院内设有健身器材以供老人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幸福院还定期为老人理发、体检、开展文娱活动。总之,幸福院以其独特形式为老人们提供了健康养老的可能。

    (二)鼓励老人参与,有利于实现老人自身价值

    第一,针对老年人更加重视家庭的观念和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建在本村内的幸福院给老人创造了一个熟悉的养老环境,老人白天在幸福院同其他老人共同生活,晚上则回家休息,较机构养老在观念上更容易接受。第二,在互助幸福院中,60至70岁年纪较轻、身体健朗的老年人负责去照顾70岁以上年龄较长、身体较不便的老人,一同在幸福院里互相帮扶。如,以老年协会为依托的幸福院选举并安排各部门负责人员,让老人们负责值班、厨房、卫生等不同的部门,这种做法调动了老人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实现老人价值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幸福院的健康发展。

    (三)政策大力支持,保障农村幸福院的发展

    从2013年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连续三年累计投入30亿元,支持建设10万个农村幸福院来破解农村养老难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早在,2013年7月陕西省与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意见》,对明确了基本原则,服务内容等基本问题,在之后的几年里,陕西省西安市C区每年都会新增幸福院。可见,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农村幸福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幸福院依靠国家补贴和自筹资金运营,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免费在院内用餐,不满70岁的老人虽然需要每月缴纳约200元的生活费,但收费标准并不高,在经济方面给予了老人最大支持,符合农村老人的经济状况和重节俭的思想观念。

    综上,“积极老龄化”指导下的互助幸福院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关怀与服务,给老人解决了基本养老问题,另一方面也让老人在互帮互助中得到实惠,收获友谊,为老人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四、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幸福院发展的问题

    (一)“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

    在积极老龄化理论中,健康是首要的支柱,而在健康方面,身体健康摆在了首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 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④虽然大部分幸福院在规划中都要求设有卫生室,配置至少一名医生来负责老人们的小病医治和健康常识的宣传。然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幸福院的卫生室因为缺少常驻医生而常年紧闭,仅定期提供简单体检,没有为老人提供日常陪护医疗的服务。另外,在健康常识的普及上,只有较少的幸福院会通过定期组织健康讲座的形式来向老人科普宣传健康常识。但是在农村大部分老人缺少必要的健康常识,不利于他们之间的健康互助。

    2.精神文化娱乐活动较少

    年龄的增大导致人体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不仅给老人带来生理上的不适,还会造成心理失衡。同时,社会角色的转变,极易使老人陷入自我否定中,加之子女长大成人,各自组成家庭,忽视对老人的精神陪伴。由此,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推进积极老龄化的必然要求。而C区幸福院,对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注度不够,仅购置部分棋牌放在棋牌室,而其他文娱活动和惠老活动只在每年重阳节举办,这难以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没有真正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重视起来。

    (二)“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幸福院建设位置欠缺合理性

    近年来,在政策的号召下,C区农村幸福院建立起来,但大多村落没有选址新建,而是直接由废弃的校舍、村委会的房屋等改建而成。这就造成了一些幸福院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老年人要参加幸福院活动,在路上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和时间。很多老年人因身体情况而放弃参与幸福院。加之,西安市实施合村并组后,C区多个村落二合一或者多合一,幸福院在这种情况下也进行了合并。于是,一个幸福院辐射得老年人的范围变大,增加了老年人去幸福院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的参与意愿。

    2.老人对互助养老认同度不高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观念,由此相对应就是家庭养老,即子女负责照料老人的生活。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传统养老观念有所松动,但这种传统养老观念在农村中还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养老方式。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出于观念上的原因并没有加入幸福院。一是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固守。农村幸福院作为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典型,其本意是以老人间的互帮互助作为支撑点,但在在调研中笔者发现60~70岁老人的参与度低,不愿意进入幸福院发挥余热帮助高龄老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很多60~70岁的老人身体健康,能够自理,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家里料理家庭,照顾孙子外孙或者外出打工为子女赚钱。在家庭养老的基本逻辑下,父母负责把子女养大成人,在父母低龄且健康时,还要为子女攒钱、照料子女的下一代,当父母不能自理时,子女反过来照顾父母的生活为他们养老送终,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二是老年人对除家庭养老以外的养老模式的偏见,一些老人认为参加幸福院是“没人管”的体现,会被周围人所嘲笑,故不愿加入农村幸福院。

    因此,对传统养老观念的固守和传统养老观念所造成的舆论压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幸福院的发展。

    (三)“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题

    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有限

    幸福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足资金的保障。虽然幸福院养老模式相较于传统机构养老模式投入要低,但其后期运营费用同样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目前长安区农村幸福院的建设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福彩公益金和村集体自行筹措来解决,其中尤以政府补贴占主要部分。幸福院现有资金仅能在精打细算的情况下维持幸福院最低限度的正常运转,不仅无力去为老人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而且还面临着运营资金不足和缺少保障的困境。

    2.建设运营中缺少监督规范

    在幸福院日常内部管理上,虽然部分较为成熟的幸福院积极与老年人协会合作,由后者来参与幸福院的建设运营,担当起监督的任务,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来规范幸福院的正常运营。但是,还有相当部分幸福院因为种种原因,内部管理主要由村干部兼职负责,而村干部往往有其他的工作,致使幸福院在管理上存在缺位。在院内制度建设上,部分幸福院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或者虽有规章制度但没有落实到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级部门只是每年对幸福院进行一次评估以确定补贴数额,而评估材料多由村干部自行提供,缺少实地常态监督和突击检查。五、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幸福院发展的对策

    互助幸福院以积极老龄化为指导,而针对农村互助幸福院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同样也应根据积极老龄化理论为指导,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在医疗方面,建议在幸福院里增设专门为老人服务的医疗服务中心,推动医养结合。一方面方便老人们就医,另一方面也方便卫生室给老人们提供更多医疗服务,还能给老人们讲解一些医疗卫生知识,方便老人们间的紧急救助。再有,应丰富幸福院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定期开展义诊、巡诊服务、记录老人精神状况等。

    同时,应完善设施建设,如普遍建立健身设施以供老年人日常锻炼。同时还应对幸福院内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火灾等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幸福院的正常运行。

    (二)提高老人参与的积极性

    1.幸福院的选址建设应科学合理化

    农村幸福院是为了给老人提供服务而建立的,尊重老人意愿和需求,不应该出现由于幸福院选址离村主要居住区较远而使老人参与变得困难的问题。农村幸福院在建设上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采光等多方因素,尽量选择在村中心,采光较好的位置建设幸福院,以便于村内老人前往。

    2.积极倡导“互助”观念,提高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养老政策的推行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互助养老幸福院的发展有赖于老人们的认可。针对当前老人们对互助养老了解程度不深,多存在错误认识的现状,首先,应加强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工作,引导老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正确认识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功能和意义。在开展宣传的过程中要主动与群众互动,解答群众的疑惑,澄清误解,并根据群众意见来改进宣传。此种宣传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公告栏形式。其次,树立互助养老的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对于建设卓有成效的互助幸福院,可以组织老年人参观,吸引正处于观望的老年人加入其中。

    3.服务方式多元化,具有灵活性

    首先,应拓宽互助服务方式,幸福院的规章制度有严格之处,但也应考虑到具体实际情况而有所变通。如对于失能老人会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其次,应多层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多地举办老年健康讲座、法律知识普及以及结合当地特色举办文艺活动,如秦腔,剪纸等,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丰富老年生活。

    4.建立互助养老的循环机制

    低龄老人不参与是幸福院互助性弱的一个原因,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建立互助养老的循环机制是有效引导低龄老人参与的重要方法。低龄老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照顾高龄、失能老人,那么当这些低龄老人走向高龄或者身体不太健康时,新的一批低龄老人进入幸福院帮助他们,这样低龄老人的奉献得到回报,形成了互助养老的循环有效机制,促进幸福院的良性、持续运行。

    (三)加强对幸福院建设的保障

    1.充实投资主体,健全资金保障体系

    在幸福院的资金保障上,首先政府应该根据物价水平的增长和幸福院的维持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幸福院的支持力度;其次,村集体也可以积极发展村内集体企业以充实集体资产,并可通过建立老乡会的形式积极邀请村内成功人士村内建设出钱出力,从而为村幸福院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最后,幸福院应该积极与企业、公益团体等社会力量进行沟通合作,通过冠名、树立牌子等灵活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幸福院建设运行过程中来,争取与社会力量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2.发扬民主,加强监管

    幸福院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针对当前幸福院建设运营过程中缺少民主的问题,首先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公开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纠正以进一步规范幸福院的运行;其次,幸福院通过积极吸引老人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发挥老人在养老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体现积极老龄化的特点。幸福院可以积极与村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必要时可以实行两个牌子一个班子,即由老年协会成员直接参与幸福院的管理。由村老年协会民主制定章程,民主选举负责人,对幸福院的运营进行民主监督,并组织老人对村内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进行民主评议,以民主的方式保障互助幸福院健康长效运行;最后,在信息公开和发挥老人作用的同时,上级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农村幸福院运行状况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用到实处。对此,上级部门第一,应该健全考核机制,除了强调硬件指标,还要重视软件治标,例如可在考核标准中加入老人满意程度等内容以倒逼幸福院现存问题的解决。第二,上级部门在坚持定期检查的同时,也应该建立抽查机制。不搞事前通知的形式检查,而要在抽查中发现最真实的养老服务开展状况,以保障农村互助养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变味,真真切切把老人服务好。

    注释:

    ①马建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EB/OL].http://www.sta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htm.

    ②宋全成,崔瑞宁.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4):36-41.

    ③刘晓梅,乌晓琳.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经验与政策指向[J].江汉论坛,2018(1):46-50.

    ④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参考文献:

    [1]徐咪.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发展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9(17):32-33.

    [2]李瀟婷.肥乡互助养老模式及其推广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

    [3]刘璇.陕西省农村互助式养老探究——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J].新西部,2018(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