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结合,扬起生长的帆

    本刊编辑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多带着“提升学生的成绩”的目的,学生更多带着“我要考个好成绩”的想法,导致课堂未能起到引领学生自然生长、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长效、综合、自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厚积薄发的。面对当下的语文课堂问题,教师应该以“问”和“学”为双引擎,扬起学生自然生长的帆。

    首先,以“问”为动力,培育生长的力。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所说的“思”,就是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会生出许许多多的困惑,经过一番思考,有的会被解决,有的则会积淀下来成为问题。以“问”为引擎,就是要让学生敢问、愿意问,并形成问的习惯。具体而言,第一,要让学生知道问什么,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教师应该支持这种“五花八门”,如问内容、问作者、问时代背景等,先让学生敢问;第二,要让学生经常问,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个人经历毕竟有限,有时候教师讲解了一个问题,还没有听懂,这时候礙于自尊心就不敢再去问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乐于替他们答疑解惑,让学生形成问的习惯;第三,要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与本质,比如诗歌有诗意、小说有基本故事、散文有个人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出发,学会问问题,问出好问题。

    其次,以“学”为基本,扬起生长的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如果不能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再前沿,也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及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静思默想,自主探究,在语文学习时,学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但很多时候跟着教师“走”,反而渐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静下来,与问题、与作者对话,从而实现真正心有所感。第二,交流互助,相辅相成,要利用好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多参与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在小组中贡献自己的思考,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最后,“问”“学”结合,让学生快速成长。“问”与“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也确实存在共同之处,如何让“问”“学”结合,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应成为语文教师潜心研究的重点。学生的学习由问开启,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学生对其中的词句可能有很多问题,但在提问或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而学生对此古诗词的学习,却变得丰厚、深刻起来。而在学习中,学生会源源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些就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生成,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多期待。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以“问”为动力、以“学”为基本,并且将两者巧妙结合,将学生引入一个更自然、更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而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