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的考试吉祥语中的双关语现象

    

摘要:双关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能提高说话效果,使语言行为生动活泼。利用双关语中相同或相似的发音,令人们联想出吉祥如意的词语,也成为了“讨口彩”的一种形式。本文从双关语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日语中与考试相关的双关语吉祥话,以及由这些双关语吉祥话中产生的行为现象。

关键词:双关语;吉祥话;日语;间接表达

中图分类号:H36;H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013-03

    自古以来,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为了追求语言上的吉利彩头,在措辞时注重言语的选择,是一种普遍且历史悠久的现象。比如,在面临高考这一重要人生大事时,考生及家长等对于“吉祥话”的运用可谓是游刃有余。近年来,不仅仅是语言层面,更是出现了众多与追求吉利相关的行为现象。分析其具体实例,不难发现,这些行为现象的背后,大多都有着语言文化的支撑。其中,双关语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利用双关语中相同或相似的发音,联想出吉祥如意的词语,进而也能促成某些“双关”行为的诞生,能使语言行为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1双关语的概念[1]

    近代的双关语研究中,最先提出“双关”概念的是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修辞学发凡》对后来的双关语研究影响深刻,其将双关定义如下:

    “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这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即在一定的言语条件下,利用词语的发音或语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法[1]。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中,对双关语的解释如下:

    “有意识地使用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在同一个上下文之中同时兼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意思[2]。”

    在对双关语定义的理解的基础上,陈望道将双关语分类为表里双关、彼此双关[1]。王希杰将双关语分类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等等。其他研究者也就双关这一概念进行了多种分类,如直接双关和间接双关、谐音双关、词义双关,句义双关等等[3]。王希杰指出:“双关语典型地体现了修辞学的综合性,它是修辞学、语言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文艺学、文字学、文学创作、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人工智能等等学科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可以作为一种多学科的交叉口,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学科单独来研究它都是力不从心的。如果借用多学科的成果,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双关语,甚至也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边缘学科——双关学[2]。”

    2双关语现象以及由双关语所引起的行为现象

    双关语包括谐音双关和語义双关,谐音双关往往指谐音现象,语义双关则与比喻、象征难以分开。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广泛地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日语中双关语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广告语、网络用语、日常会话等各个场合。本稿将以双关语和由双关语衍生出的行为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考试”中的“讨口彩”这一特殊情形为主题,分析其中的双关语现象以及由双关语引起的行为现象。为探索日本的与考试相关的双关现象,本稿搜集众多实例,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3日语考试的吉祥语中的双关语以及双关语引起的现象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发音相同而意思不同、或发音相似而意思不同的词,这些词构成了谐音双关语[4]。日语中,谐音双关大量存在,在其汉语词汇中表现尤其明显。通过对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的巧妙运用,创造出各种各样一语双关的词语,成为考场上的“吉祥话”。

    谐音从其产生的意识层面看,可分为有意识的谐音现象与无意识的谐音现象。其中,有意识的谐音来源于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刻意的创造,通过谐音来达到幽默、风趣,以及追求吉利等效果。而无意识的谐音则源于人们不经意的言谈,它可能会带来生动活泼的效果,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误会,为交流带来障碍。本文中涉及到的,与考试相关的讨口彩的例子,均出于对考试顺利的期盼而诞生的有意识的谐音现象,这些谐音现象巧妙地反映了人们避害就利的心境[5]。

    (1)Kit Kat“キットカット”。Kit Kat是雀巢的一款零食,它的发音为“キットカット”,声音与九州方言“きっと勝つとぉ”很相似,“きっと勝つとぉ”意为“一定会赢”。其中,有一款伊予柑风味的Kit Kat,因伊予柑的发音为“いい予感”,意为“好的预感”,而更受青睐。

    (2)“コアラのマーチ”。这是一款考拉形状的巧克力饼干。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考拉不会从树上掉下来。因此,考拉作为“不会掉下来”的象征,寓意考生不会落榜。这一象征意义决定了这款零食有着吉祥的含义。

    (3)“カール”(=うカール)。“カール”也是一种零食,他的发音与意为“通过考试”的“うかる”相似,在“カール”前增加“う”,即为“うカール”。

    (4)“トッポTOPPO”与“トッパTOPPA”。将零食“トッポTOPPO”稍加修改为“トッパTOPPA”,与“突破”发音相同,意为“突破重围”。

    (5)“ポッキー”。“ポッキー”是中文的“百吉棒”,将其日语发音前后倒置后,变为“キッポー”。发音与将日语中“吉報”一次的发音前后互换后的发音相似,意为 “吉报”,寓意好消息来临。

    (6)キャラメルコーン。キャラメルコーン谐音“カナエルコーン”,其中的“カナエル”意为“能实现愿望”,这是由发音类似而产生的谐音现象。

    (7)キシリトールガム。这是一款乐天的口香糖,名为“キシリトールガム”。它的发音与“きっちり通る(顺利通过)”相近,在日本深受考生青睐。

    (8)ハイレモンハイレモン是一种可以轻松补充维C的柠檬糖,把它的发音稍加修改为“ハイレルモン”,意思就变成了“能进去”,寓意能进入理想大学。

    (9)力餅(力饼)。滋贺县大津的特产“力餅”,发音为“ちからもち”,而“ちからもち”可写为“力持ち”,即,“有力量”之意。同音双关。

    (10)“トンカツ”(炸猪排)。炸猪排“トンカツ”中的“かつ”,为日语中意为 “胜利”的“勝つ”。

    (11)サケの西京焼き(鲑鱼西京烧)。首先,是鲑鱼逆流而上的精神,寓意考生奋勇向前,属于语义双关。第二,“西京焼き”中的“西京”的发音,与“最強”一致,意为最强,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属于同音的谐音双关。

    (12)れんこん(莲藕)。由于莲藕的形状是中通的,寓意可以通达、可预见未来。这属于象形类型的语义双关。

    (13)納豆。纳豆黏糊糊的属性,象征粘住,直到最后也不放弃。而且“粘る”的发音,与日式英文中never“ネバー”的发音相似,因此,纳豆也被引申出“ネバーギブアップ”,即Never give up的含义。这是语义双关与谐音双关的组合。

    (14)米。“米”的汉字中的“八”,象征着四通八达,寓意有发展,从汉字的一部分引申出的吉祥含义,属于象形。

    (15)イリコ。将“イリコ”变为长音,则为“いりこう”,日语汉字为“入校”,意为进入学校。相似发音的双关语现象。

    (16)鰰。这个汉字中,包含“魚”和“神”,寓意被神护佑的鱼,取被神灵护佑之意。这是将汉字拆分后取其中一个部分而产生的语义双关。

    (17)こんぶ(海带)。“昆布(海带)”的发音为“こんぶ”,与意为欢喜的“喜ぶ(よろこぶ)”发音很相似。

    (18)おむすび(饭团)。古代的日本农民相信山神的力量,而饭团的形状正像是一座小山。并且,由“おむすび”可以联想到“良い結果を結びつける”,即达成好的结果。因此“おむすび”作为能带来好运的食物备受青睐。

    (19)カルピス(乳酸饮料)。“カルピス”是一款乳酸饮料,在它的前面加上“ウ”,变身为“ウカルピス”,谐音“うかる”,以为“通过、考上”。将商品名的发音稍加改变的谐音双关。

    (20)おくら(秋葵)。秋葵的横截面是五角形,日语中“五角”的发音与“合格”一致,因此由秋葵横截面的形状通过谐音而联想到“合格”。这是综合了象形双关与谐音双关的一个例子。

    (21)タコ(章鱼)。这是一个源于英语的日语谐音。英语中,章鱼是octopus,其日式发音发音跟“オクトパス”很像。将其变换成日语,就是“置くとパス”,即,“摆放即可通过(考试)”。此外,由于章鱼的触角上有很多吸盘,象征紧紧吸住,不会掉落,其联想意为不会落榜。章鱼作为考试的吉祥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发音“タコ”与“多幸”相似,日语中意为“幸福多多、幸运多多”。如此看来,章鱼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吉祥之物。

    (22)“五角鉛筆”。由于“五角”谐音“合格”因此,还由此诞生了“五角鉛筆”。普通的铅笔,其横截面以六角形居多,由于铅笔需要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根手指的把握,因此,三的倍数会很稳定,所以“五角铅笔”是专门为考生祈求顺遂的特殊的存在。

    (23)在心仪的大学门口放一枚5日元硬币。5日元在日语中的发音与“ご縁(缘分)”一致,因此,很多考生通过一枚5日元硬币来祈求自己与报考院校的缘分。

    (24)数字“5”。数字“5”的发音,在日语里与英语的“go”类似,寓意向前冲。

    (25)服を着たペンケース(穿着衣服的笔袋)。衣服的发音是“ふく”,与“福”的发音“ふく”一样,又有“笑う門には福来たる(笑门来福)”,将其改变为“笑う門には服着たる”更诠释了美好的寓意。这样源于谐音的文具用品,备受考生青睐。

    (26)フクロウ。フクロウ的的汉字可写为“不苦労”、“福来郎”,因此猫头鹰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学业有成。

    4关于日本的考试吉祥语中的双关语现象的考察

    4.1諧音双关和语义双关的占比悬殊

    按照把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的观点看来,这些有关考试吉祥语的日语双关语中,谐音双关的比重远远大于语义双关。在笔者搜集的26个双关语的例子中,语义双关的例子为下列5例:

    れんこん(莲藕)、納豆(纳豆)、米(大米)、おくら(秋葵)、“コアラのマーチ”(考拉饼干)

    而在这4个例子中,納豆(纳豆)和おくら(秋葵)又分别综合了谐音相关和语义相关的因素:

    納豆(纳豆):

    (1)语义双关:纳豆黏糊糊的状态,象征有韧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2)谐音双关:日语的“黏糊糊”是“粘る”,它的发音与日式英文中never“ネバー”的发音相似,因此,纳豆也被引申出“ネバーギブアップ”,即Never give up的含义。

    おくら(秋葵):

    (1)语义双关:秋葵的横截面是五角形,即,先由“秋葵”联想到“五角”,这是由形状决定的语义方面的联想。

    (2)谐音双关:日语中“五角”的发音与“合格”一致。因此,由秋葵横截面的形状通过谐音而联想到“合格”

    综上所述可见,在吉祥语中的双关语里,谐音双关广泛存在,对于语义双关而言,谐音双关的比重更大。

    4.2谐音双关中发音的相似性很宽泛

    通过对笔者搜集的例子进行分析可看出,日语中有关考试吉祥语的谐音双关语中,其谐音双关的发音的变换方式较为复杂,包括长音与短音的变化、前后倒置的变化、增音的变化、部分选取的变化、对汉字书写的解读等多种多样的双关形式。在此,不难想到汉语中的很多有关考试的吉祥话中谐音双关的例子,比如,相对于汉语的谐音双关而言,日语中有关考试吉祥语的双关语中,谐音双关的例子,往往发音的变化性较大。

    4.3与食物相关的例子比较多

    寓意吉祥如意的美食种类繁多,对于高考这一重要人生大事,人们也会在饮食方面格外注重吉祥如意。能为考生带来好运的饮食,因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通过本文中搜集的日语中与食物相关的关于考试的双关语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与食物相关的双关语吉祥话中,日语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从食材的类别来看,由于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因此,海产品种类丰富,这一点在与食物相关的双关语吉祥话中有所显现,与鱼类、海带等相关的双关语很常见。

    其次,相对于汉语中的此类双关语多为菜肴而言,日本的与食物相关的双关语吉祥话,往往对零食商品名的借鉴比较多。笔者对于汉语中的与考试吉祥语相关的双关语也做了调查,在食物方面的用例多为食材或菜肴,例如“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鲤鱼”象征“鱼跃龙门”等,而日本虽也有从食材或菜肴中产生的双关语,但更多的是对普通小零食的商品名的改造,这一点与汉语的例子有很大不同。

    4.4组成成分复杂、种类丰富、发音变动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谐音双关上。谐音双关是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发音而促成的双关现象,在相似的发音这方面,什么程度算是相似,在日语的例子中不难看出,这个基准很模糊且宽泛。首先,词性的形式很丰富,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次,发音的类似性也很牵强。需要以语言游戲的角度去理解。例如,“キシリトールガム”变身为“きっちり通る”(顺利通过),其发音由假名“シ”变为促音“ッ”,词性也变为动词。

    “ハイレモン”谐音为“ハイレルモン”,即“はいれるもん”,把一个商品名字变化为一句话(考得上、进得去)。不仅发音的变化幅度很大,词性与意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4.5表达方式直接且抽象

    通过双关语来祈祷吉祥,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从日语中关于对考试成功的美好愿望表达中可以看出,这些表述方式直接且抽象。相对于善于间接委婉表述的日语本身的特征而言,直接用“合格”“胜利”“考上”等字眼表达愿望的双关语是日语中特殊的存在。在与考试相关的双关语中,直接表述比较多,间接含蓄地表达其象征寓意的则相对较少。众所周知,日本崇尚含蓄的表达方式,正因为如此,为避免直白地将“成功”“胜利”直接表达出来,从而产生了众多表达此含义的双关语。这种双关现象看似是对成功的直白的表述追求,实则内含着日语中善于借其他表现形式来表达真实意图的委婉的表达特征。

    5结语

    双关语是世界语言共有的现象,它丰富多彩且妙趣横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久不衰,为语言表达带来特殊的修辞效果。对日语双关语进行对比研究,在加深两国语言的认识方面及异文化的理解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日语中与考试相关的双关语现象,此类现象不仅局限于日语中,在汉语里也大量存在。作为新的研究课题,今后将汉语与日语中的此类双关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姚岚.浅析日语中的谐音文化:以关联理论为视角[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94-95+107.

[5]张莎莎.论汉语谐音现象下的文化心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13(5):118-120.

(责编:王锦)

    作者简介:徐佳(1987—),女,辽宁鞍山人,博士,研究方向:汉日语言比较。